资源描述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解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出国留学这种居住地地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属于长期性的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答案C2.若下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最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从非洲迁往西亚符合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特点。答案C最近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完成第34题。3.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教育4.我国近30多年来,下列省区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A.甘肃省B.河南省C.四川省D.广东省解析第3题,在历史上,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向此迁移。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吸引外省区人口向广东迁移,故广东省的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答案3.C4.D5.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B.C.D.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引起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的,主要是从内陆地区迁移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务工和经商,人口流动规模大。答案C6.右图所示为美国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因南北战争引起的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B.C.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主要是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人口从美国本土东北部迁出,与东北部工业区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战后美国人口迁移无关。答案B读图,完成第78题。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示意图7.20012007年江苏人口()A.迁入增多B.出生率上升C.自然增长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8.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A.历史、文化差异B.自然环境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解析第7题,从图中曲线走向可以看出,江苏人口自然增长量总体基本没变,而增长总量却明显增加,这说明江苏的外来人口数量在增加。第8题,江苏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大量人口由内地拥入江苏。答案7.A8.C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专家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 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材料二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问题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 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1)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等现象;我国针对人口素质问题提出的基本政策是、,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人口群体素质。(3)归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在增大,数量在增加,主要是以农民工流动为主,流动有明显的方向性,即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第(2)题,根据农村人口增长特点可知,人口政策应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3)题,材料所反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迁移影响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如性别结构、民族结构、职业构成等。答案(1)B(2)留守儿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女性(3)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人口迁移可能会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降低等问题。能力素养拓展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第12题。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第2题,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间的人口迁移。答案1.B2.D(2018课标全国,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第34题。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4.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第3题,据资料可知,该直辖市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说明有大量人口外迁或者外出务工,因此A项错误;中国处于老龄化加速、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阶段,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多为青壮年)会导致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因此B、D两项错误;2006年至2016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距减小,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大,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相对减少,当地就业形势较好,因此C项正确。第4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人口总数,重庆最多,其他三地均小于3 000万;二是北京、天津、上海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户籍人口小于常住人口数量,而重庆相反。故D项正确。答案3.C4.D导学号16314005读某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56题。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解析第5题,据图可看出,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都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的伏尔加沿岸区和北高加索区也以人口迁出为主,只有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三个区以人口迁入为主;中央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但人口迁出数量比伏尔加沿岸区少;东部地区的人口除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之外,还有部分迁入南方区;人口迁移数既包括人口迁出量,也包括人口迁入量。第6题,俄罗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但西部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较东部高,而且东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形崎岖;俄罗斯提出了开发东部地区的资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开发难度较大;俄罗斯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俄罗斯鼓励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答案5.D6.A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完成第79题。7.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8.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9.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7题,将图中各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差额率转换后相加即可求出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第8题,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科威特、索马里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受邻国战争及石油开采的影响,科威特的人口迁入量较大。第9题,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由于环境变化,东北部地区人口大量南迁。答案7.D8.D9.C10.(研究性学习)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电视上看了有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和教育问题的专题报道后,决定查找相关资料,分析留守儿童问题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全国妇联2013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 100多万。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当地有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52%,留守儿童数量排在前十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江苏。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1)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是什么?(2)西部地区的农村青壮年最可能去什么地方打工?为什么?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可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方面分析。第(2)题,当地村民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资待遇。答案(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的农村。原因:由于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2)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