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222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单质,有的还能形成不同的单质。 (3)不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相同的元素也能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2和CO。 2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在单质中的存在形态。 (2)化合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形态。 3元素的化合价和对应的化合物 (1)化合价: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时,每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只能与另一种或几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元素的这种性质称为元素的化合价。 (2)化合价与对应的化合物(以S为例) Na2O2O3H2O4 知识拓展 注意此处空半格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方法 (1)纯净物 (2)化合物 (3)混合物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拓展 酸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三、分散系 1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2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3胶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是一种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 4几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举例NaCl、H2O泥水油水Fe(OH)3胶体分散质离子、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少数分子的集合、单个大分子粒子直径100 nm1100 nm外观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均一,稳定特点稳定沉淀分层较稳定滤纸能通过不能通过不能通过能通过半透膜能通过不能通过不能通过不能通过扩散v快慢慢慢 要点提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为胶体,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5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要点提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可利用此现象在实验室里鉴别胶体与溶液。 (2)电泳:胶体分散质粒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胶体粒子细小而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较强地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从而形成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泳现象。Fe(OH)3胶粒带正电,泥土胶粒带负电。 (3)聚沉:当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豆浆也是一种胶体,加入CaSO4或MgCl2,可使蛋白质聚沉形成豆腐。 误区警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胶体中带电的是胶体粒子,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胶粒是分散系中的分散质,胶体不带电。 6胶体与渗析 渗析: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渗析是分离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半透膜具有比滤纸更小的孔隙,允许小分子、离子透过,不允许胶粒通过。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如何给氧化物分类? 思路:氧化物是元素与氧形成的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它的分类方法受分类标准的影响可以有多种。如按照与氧形成氧化物的另一元素的类别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按与酸或碱反应是否生成盐和水,可以分成成盐氧化物与非成盐氧化物等。 探究:按与氧形成氧化物的另一元素的类别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按与酸或碱反应是否生成盐和水,可以分成成盐氧化物与非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再进一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还有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及类似于四氧化三铁的特殊氧化物。 问题 2元素在组成物质时,是不是任意组合的?同种元素是否可以以不同形态形成多种化合物? 思路: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分子式,根据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探究:元素之间不是任意组成物质的,每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只能与另一种或几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也由此产生了化合价的概念,同种元素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典题热题新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只有一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B碱只有两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强碱和弱碱,也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 C氧化物不可进一步分类 D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都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解析:每一类物质一般都有许多分类方法,A、B、C选项都是错误的,D正确。 答案:D 深化升华 注意此处空半格根据物质的类别,结合物质的分类方法逐项分析判断。误区:酸、碱、盐、氧化物分类方法不能全面的了解,以至于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2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请选出该种物质,并把该物质和选择依据(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列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序号物质被选出的物质选择依据(1)O2、H2、C、N2(2)Fe、Na、Al、Si(3)NO、CO2、SO2、Fe3O4 解析:第(1)组物质可根据物质在通常情况下的聚集状态分成气体和固体;第(2)组物质可根据元素的性质分成金属和非金属;第(3)组物质可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序号物质被选出的物质选择依据(1)O2、H2、C、N2C通常情况下为固体(或由单原子组成的物质)(2)Fe、Na、Al、SiSi非金属(3)NO、CO2、SO2、Fe3O4Fe3O4金属氧化物 深化升华 注意此处空半格物质分类的依据不同,其分类结果就不同。对物质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如依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或原子个数进行分类;依据物质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依据物质的应用进行分类。物质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表格分类法等。 例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带正电)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溶解,该溶液是() A2 molL1H2SO4溶液 B2 molL1NaOH溶液 C2 molL1MgSO4溶液 D硅酸溶胶(带负电) 解析:Fe(OH)3胶体带正电,H2SO4溶液、NaOH溶液、MgSO4溶液、硅酸溶胶中都有负电荷,都能中和Fe(OH)3胶体的电性,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沉淀。但能使Fe(OH)3沉淀溶解的只有H2SO4溶液,硅酸酸性很弱,不能溶解Fe(OH)3沉淀。 答案:A 深化升华 注意此处空半格在胶体中加入酸、碱、盐等电解质溶液,或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能使胶体发生聚沉,H2SO4溶液使电解质先聚沉,后溶解。 例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胶体中,分散质胶粒分布均匀,A选项不正确;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小于滤纸孔径,能透过滤纸,B选项不正确;胶体相对较为稳定,静置一般不分层,D选项不正确。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答案:C 深化升华 注意此处空半格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逐项对照。容易出现的错误:认为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例5按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依次填入四个化学方程式,要求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中必须含有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 (1)分解反应:_。 (2)置换反应:_。 (3)化合反应:_。 (4)复分解反应:_。 答案:从水分子入手可得到以下两组答案: 第一组:(1)2H2O2H2+O2(2)H2+CuOCu+H2O (3)CaO+H2OCa(OH)2(4)Ca(OH)2+2HClCaCl2+2H2O 第二组:(1)Cu2(OH)2CO32CuO+H2O+CO2 (2)CO+CuOCu+CO2(3)2Cu+O22CuO (4)CuO+H2SO4CuSO4+H2O 深化升华 注意此处空半格这是一道开放题。由于要求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中必须含有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解题时需要从我们较熟悉的分解反应(或较熟悉的某一物质)入手,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实现物质的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