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7415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V)1、 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价值。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心血。(摘编自人民日报xx09月02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B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C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D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B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C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D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B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最主要因素。C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D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赵威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可老话不是说了吗,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凌木匠说,那是没尝尝小清河一带盐碱地的威力,十年九荒,一到冬天,家家都得出去讨饭。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娃们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 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了自己打制的棺材。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画线部分采用动作、肖像、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B小说中处描绘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分别表现了他对三婶的感激之情、对“我”能解其心意的赞许之情、对国家给他发放退休工资的感恩之情。 C小说结尾写“我特地查了辞海”,不仅印证了大先生确有学问,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怀念、惋惜之情。 D文中的“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乡村普通人物的悲喜人生。5.小说中的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文末写大先生:“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请结合文本,探究大先生“心满意足”的原因。(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xx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xx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xx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xx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资料节选自中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材料二:图1 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图2 中国贫困户主要成因类型及结构比例数据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报告(xx) 新华网数据新闻 数据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相关资料材料三:针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三个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大量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即使脱了贫也难以巩固、难以稳定,很可能又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从工作的难度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艰,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这从几年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一直保持在30%左右,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非常之大。 (资料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材料四: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xx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xx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应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 (资料来源:国科学院院刊发文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xx年以来,中国五年减贫6600多万人,xx以来,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以上。B. xx,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C. xx,中国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只有30%左右,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D.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 xx贫困人中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率提高到了80%以上,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B. 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C. 专家指出,要做好扶贫工作,首要是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率,解决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D. 根据材料二可知,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是中国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要解决贫困问题,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E. 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后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办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7分)()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瑷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选自宋史孙觉传,有删改)【注】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青苗法的目的是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以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神宗去世后废止。常平钱:青苗钱。胜衣:本义谓儿童稍长,能穿起成人的衣服;此处指少年。10.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州课民捕蝗输之官 松龄善其言B有追呼抑配之扰 追亡逐北C小学而大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谨庠序之教 舞幽壑之潜蛟11.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神宗询于觉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为天下笑者客有吹洞箫者 非我也,兵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不拘于时 铸以为金人十二A/ B/C/ D/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半夜挟我东 挟:挟持。 B擢御史中丞 擢:提拔。C范氏富,盍已乎 盍:何不。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13.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推其说下之他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B惠卿即辩而有才 吾尝跂而望矣C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 因利乘便D其一仅胜衣 其皆出于此乎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B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C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驱逐。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D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劝学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5分)(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癸巳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写作本诗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黄诗第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除夕之夜的喧腾笑语反衬诗人内心的复杂忧思。B黄诗的一、二句通过对比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C黄诗第三句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因久居异乡而不为乡里熟识的孤独。D陈诗第一句写“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侧面写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且出行之久。E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17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析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8.(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夸张手法,侧面烘托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3)琵琶行中诗人通过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的诗句是: ,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在小组民主生活会上,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虽然某些人的观点可能管见所及,但自由表达观点是他们的权利。初入官场的白居易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理想主义者,即使亲历了复杂的官场斗争,但他的政治理想仍是山河大地,河清海晏。A B C. D.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研究,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B老顾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到他家去。C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动(体现为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D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21.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最适当的一句是( )(3分)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守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虽然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D、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2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想象那枫桥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 。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霜风如削,江上闪烁着星星渔火;钟声如缕,悠然从水面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淼的一片秋江 那一片秋江云水苍茫,烟波浩淼夕阳的影里有沿江的红树沉醉 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的影里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 丛树之间矗立着寒山寺的梵宇A、 B、 C、 D、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思妇内心的悲伤。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 ,与其沉默寡言的性格、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到后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四、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尽管生活在时间之中,却应追求永恒,要努力放弃肉体的享受,而坚持精神的水准。英国博物学家 赫胥黎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最高的享受是完成别人认为你完不成的事情。英国科学家培德若特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我珍视书籍,它是我热爱的癖好。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先建立信心,全力以赴,然后才能享受成果。斯洛文尼亚足球运动员舒勒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定要快乐!一定要享受其过程!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陈安之读了上述名言警句之后,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围绕“享受”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思想健康、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玉溪一中xx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 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价值。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心血。(摘编自人民日报xx09月02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B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C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D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参考答案D解析D项, 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而不是决定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B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C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D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参考答案B解析B项, “主要运用事实论证”错,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B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最主要因素。C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D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参考答案D解析A项,中国人具有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而不是中国文化。B项书面语言相同只是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保证,说它是最主要因素,于文无据。C项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形成了汉字,汉字符号系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大先生赵威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可老话不是说了吗,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凌木匠说,那是没尝尝小清河一带盐碱地的威力,十年九荒,一到冬天,家家都得出去讨饭。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娃们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 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了自己打制的棺材。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画线部分采用动作、肖像、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B本文处描绘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分别表现了他对三婶的感激之情、对“我”能解其心意的赞许之情、对国家给他发放退休工资的感恩之情。 C小说结尾写“我特地查了辞海”,不仅印证了大先生确有学问,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怀念、惋惜之情。 D文中的“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乡村普通人物的悲喜人生。【答案】B“对我能解其心意的赞许之情” 错,应是李白的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5.小说中的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曾因遭灾沦为落魄的乞讨者:早年逃荒乞讨,寄住他乡。手艺精湛的木匠:会做门窗,还会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更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有知识有学问却不善言辞的教书先生: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有高见,肚子里的学问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为人讲原则求无愧于心:用每月自认为多领到的工资做了结实的课桌椅送到学校去,还设了助学金。(5分,答出三点即可。) 6.文末写大先生“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请结合文本,探究大先生“心满意足”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体现了大先生对自己人生圆满的认可。(释义2分)结合文本,原因如下:落魄时,有人及时相助;由落魄乞丐成为了一地受人尊重的木匠和教书先生;国家解决了退休的待遇用“多领的工资”给学校做了善事,还设立了助学金;作为木匠,身后可以躺在自己的“作品”里。(答出三点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xx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xx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xx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 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xx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资料节选自中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材料二:图1 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 图2 中国贫困户主要成因类型及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报告(xx) 新华网数据新闻 数据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相关资料材料三:针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三个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大量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即使脱了贫也难以巩固、难以稳定,很可能又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从工作的难度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艰,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这从几年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一直保持在30%左右,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非常之大。 (资料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材料四: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xx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xx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应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 (资料来源:国科学院院刊发文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xx年以来,中国五年减贫6600多万人,xx以来,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以上。B. xx,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C. xx,中国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只有30%左右,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D.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答案】B(根据原文,新业态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户增收,惠及贫困户和贫困村,并不能推断他们已经脱贫)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xx贫困人中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率提高到了80%以上,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B. 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C. 专家指出,要做好扶贫工作,首要是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率,解决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D. 根据材料二可知,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是中国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要解决贫困问题,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E. 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答案】AD(B从图表看,并不是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C重中之重是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E“战略转型”不能说成改革,改革是改变革新,转型是升级优化,“解决了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不等于“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后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办法。(5分)【答案】1、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2、提高健康扶贫投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3、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4、优化扶贫工作机制,采取扁平化管理,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5、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改变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7分)()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瑷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选自宋史孙觉传,有删改)【注】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青苗法的目的是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以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神宗去世后废止。常平钱:青苗钱。胜衣:本义谓儿童稍长,能穿起成人的衣服;此处指少年。 10.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2分)A州课民捕蝗输之官 松龄善其言B有追呼抑配之扰 追亡逐北C小学而大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谨庠序之教 舞幽壑之潜蛟【答案】BA课:名词活用作动词,督促。善:意动用法,认为善B扰:动词活用为名词,纷乱的样子、现象。亡: 动词活用为名词,逃走的士兵(军队)。C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D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11.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神宗询于觉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天下笑者客有吹洞箫者非我也,兵也申之以孝悌之义不拘于时铸以为金人十二A/ B/C/ D/【答案】A(状语后置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半夜挟我东 挟:挟持。B擢御史中丞 擢:提拔。C范氏富,盍已乎 盍:何不。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答案】D(爱:吝惜)13.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推其说下之他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B惠卿即辩而有才 吾尝跂而望矣C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 因利乘便D其一仅胜衣 其皆出于此乎【答案】C(A之:动词,到/代词,这类、这些。 B而: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连词,表修饰。C因:介词,趁着、趁机。 D其:代词,其中/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B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C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驱逐。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D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答案】:选C。“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与原文不符,应是恰好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劝学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5分)(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