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642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卷(75分)一、选择题(从下列题目的各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75分)1诗经我将:“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A大兴礼乐加强集权 B家国一体局面形成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宗法观念不断加强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是为了A突显皇权至上 B加强思想控制 C反映皇帝独尊 D确立官僚政治3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4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A. 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 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C. 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 D. 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5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A. 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 军机大臣权力日重C.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D. 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6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下列与魏征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思想是A孔子为政以德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7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C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8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 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9李贽的思想特别朴实,接地气,说出人世诸多真相,可谓“童言无忌”,而著名的“童心说”正是他提出的。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下列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体现了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10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了一幅天下大治盛世景象:“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上林赋文学体裁的特点是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11“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12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制裁中国中兴通讯,使国人认识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性。中国宋代,曾有一项发明创造比西方还早约400年该项发明是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1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粱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 B C D1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该主张A提倡本末并举,要求中西并重 B认可西学价值,倡导以末辅本C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面西化 D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15“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新青年 D民报 16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这表明他主张A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 B实行核定地价政策C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 D维护封建地主利益17“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B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18下图是某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部分笔记。据此可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19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A强调理性至上 B否定神灵存在C肯定人的尊严 D推崇绝对真理20这场运动“让人们反思神权政治和贵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欧洲(也包括美国)得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该运动A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教庭的迷信 D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21“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壤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C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22“10月16日15时整,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爆发出一道强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周围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的高压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爆心向四周飞驰。”该科技成就使我国A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B增强了远程打击敌国的能力C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D开启了和平利核能技术时代23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对人类社会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该理论说法,正确的有A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B指导了欧洲启蒙运动C引发了科学领域论战 D冲击了基督教神创论24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科学概念的每一种主要的假设原子是构成自然的坚固的、不毁的、独立的砌块,空间和时间是独立的绝对,一切现象具有严格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对自然进行客观的观察是可能的实际上都遭到了反驳。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进行理论综合B物种起源发表改变了人们世界观C量子论建立起对物体研究的宏观视角D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5一位画家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下列能体现此绘画风格的是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第卷(45分)26(13分)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5分)(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4分) 27(12分)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是历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境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责,与有责焉耳矣。 摘自日知录材料二 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朝野的目光集中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清末则认识到制度的落后或许是中国的病根,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 摘编自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材料三 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历史上的中国,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而今,“一带一路”建设更是成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发展作出的又一贡献,是新时代国家意识在国际事务和重大举措中的体现、升华和崭新拓展。 摘编自朱文通等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其作者并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器物”、“制度”和“思想”方面分别进行的实践探索活动。(3分)(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时代的内涵。(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的发展历程。(2分)28(10分)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摘编自李喜所成败得失一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因而与戊戍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摘编自房德邻回顾戊戍重温历史(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4分)(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分)(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评价戊戌变法的视角。请据此视角,简述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改革成功的立足点。(1分)29(10分)歌德讲过:“拿破仑摆布世界,就像洪默尔摆布钢琴一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无论是拿破仑的军事活动还是他的外交活动,都具有进攻性的特征。拿破仑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这种进攻性,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建于深思熟虑基础上的随着他本人侵略野心的膨胀,这种进攻性逐渐失去了原先从战略全局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充分把握的优点,而愈益带有主观唯心的、冒险的色彩,有时甚至反映了“要么全部、要么全不”的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而他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冒险性行动却使他遭受毁灭性失败。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材料二 另一个人(拿破仑)在法国内部创造了一些条件,从而才保证有可能发展自由竞争,经营分成小块的地产,利用解除了桎梏的民族工业生产力,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破坏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军事外交活动的进攻性前后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在军事上“毁灭性失败”的具体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拿破仑在法国“内部”和“境外”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而采取的措施,并据此判断拿破仑帝国的性质。(6分)高二期中历史参考答案CADCD DCBDD CDDBC CACCB CADDB26、(1)原因: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的发展。(3分) 思想: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任意一点1分) 荀子:“王道”“君舟民水”等。(任意一点1分) (2) 主张:天人感应。(2分) 目的: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2分) (3)途径: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相结合。(2分) 说明: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27、 (1)顾炎武(1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2) 实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3) 内涵:爱国主义(或全民族抗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或实现世界共同进步,人类 文明共同发展)。(4分)(4) 历程:由传统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发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再发展到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识。(2分)28、 (1)主张:定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4分)(2)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3) 视角:政治近(现)代化。(1分)影响:触动了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为现代中国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或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2分)(4)立足点:符合本国国情。(1分)29、(1)变化:由从战略全局经过深思熟虑转变为带有主观唯心、冒险的色彩,甚而有赌徒心理。(2分) 表现:冒险远征俄国失败;滑铁卢战役失败 (2分)(2)措施:内部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颁布民法典(2分);境外 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2分) 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