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水圈单元A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638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水圈单元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水圈单元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水圈单元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水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上图a中的( )A地B地C地D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解析】第1题,由流量曲线图可能看出,该地在暴雨过后,甲水文站洪峰高过乙水文站,且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差值大,由此可判断暴雨降在甲水文站的上游地区,所以D正确。第2题,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小于甲,主要是甲、乙之间的湖泊,具有蓄洪的作用,使得流向乙水文站的流量大幅减少,水位差减小,所以C正确。【答案】1D 2C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5题。3图中数码代表的环节属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 )ABCD4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 )A节约用水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植树造林5为了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该举措改变了( )A海水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解析】第3题,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海陆间大循环是联系海洋和陆地的水循环,则可知图中数码代表的环节属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第4题,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和植树造林对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没有直接影响。第5题,为了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将我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水通过水渠调往北方地区,改变的是地表径流。【答案】3A 4C 5D鄱阳湖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为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高水呈一片湖、低水呈一条河。鄱阳湖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江、信江、饶江和修水(简称“五河”),分别从南、东、西三面汇入,经鄱阳湖调蓄后,在北部由湖口注入长江。为表征长江和五河来流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强弱,定义能差Fe反映湖口处水流势能和动能的相对大小,区间大小为11之间。当多年平均时,江湖作用处于平衡状态,Fe取0;当鄱阳湖作用越强,Fe增加,取正值;当长江作用越强,Fe减小,取负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68题。6根据图表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一定程度增强了长江作用B长江干流以南五河流域处于汛期时,鄱阳湖作用减弱C湖口附近以下河段大规模采砂海运期间,会造成鄱阳湖作用有所增强D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造成长江作用有所减弱7多年月平均能差图中8月与7月相比,Fe略有增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的影响B副热带高压移至长江以南控制鄱阳湖流域C8月鄱阳湖周边水稻灌溉用水增加D8月南岭山脉的冰雪融水较多8结合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地势的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B冬春季,由于长江的补给,鄱阳湖高水呈一片湖C11月至次年5月,总体表现为湖口水位高于湖区水位D当长江作用较强且五河来水量大时,易发生洪涝灾害【解析】第6题,三峡水库蓄水,减少了长江的水量,长江的作用减小,A错误;长江干流以南五河流域处于汛期时,鄱阳湖的水量增大,鄱阳湖作用增强,B错误;湖口附近以下河段大规模采砂海运期间,会增加湖口附近长江河床和湖泊湖底的落差,造成鄱阳湖作用有所增强,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河流水位上升,会造成长江作用有所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C。第7题,该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该地进入伏旱季节,降水减少,河流补给减少,河流水量不断减少,导致8月水量小于7月水量,此时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从而导致Fe略有增加,故答案选A。第8题,读图分析可知,长江由西向东流,说明西高东低,湖泊水系,由东南向西北流,说明南高北低,A错误;冬春季,河流水位较低,多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B错误;11月至次年5月,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总体表现为湖口水位低于湖区水位,C错误;当长江干流和南侧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时,河流水位暴涨,以及导致洪涝灾害,D正确。故答案选D。【答案】6C 7A 8D下图示意非洲南部周边海域冬季表层水温分布。据此完成910题。9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 )A南极环流B西风漂流C本格拉寒流D厄加勒斯暖流10丙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海陆分布【解析】第9题,根据等温线数值和弯曲方向,甲地洋流是暖流,来自大陆东岸。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厄加勒斯暖流,D对。南极环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都是寒流,A、B、C错。第10题,丙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丙地位于东南信风带,是离岸风,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水温低,B对。人类活动不影响水温,A错。丙地太阳辐射比乙地强,不是水温低的原因,C错。丙地乙地海陆分布相似,D错。【答案】9D 10B中国为挪威生产的深海半潜式智能养殖场被称为“超级渔场”(左图)。2017年6月,“超级渔场”经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穿越大西洋,运抵挪威海域(右图)。“超级渔场”规模庞大,可实现全自动监测、喂养、清洁等工作,一次可养鱼150万条,可抗12级大风。“超级渔场”将推动渔业养殖从近海向深海、从网箱式向大型装备式、从传统人工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据此回答1113题。11“超级渔场”不选择经苏伊士运河抵达欧洲的主要原因是( )A运输距离远B红海风浪大C地中海雨量大D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有限12挪威西南部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离岸西风引起上升流B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C寒暖流在此交汇D水域开阔,鱼类数量大13“超级渔场”有助于( )A降低渔业灾害风险B减少渔业资金投入C提供更多就业岗位D推动深海捕捞业发展【解析】第11题,超级渔场不经过苏伊士运河主要与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有限有关,苏伊士运河航线运输距离较近,红海地处副热带地区,且海域狭小,受陆地影响大,风浪小,地中海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6月份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故选D。第12题,结合世界洋流分布看,挪威西南地区渔场为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故选C。第13题,由材料可知,“超级渔场”规模庞大,可实现全自动监测、喂养、清洁等工作,一次可养鱼150万条,可抗12级大风,可以降低渔业灾害风险,A对。增加渔业资金投入,B错。渔场建立,实现全自动监测、喂养等,自动化程度高,不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C错。超级渔场主要为养殖业,不是深海捕捞,D错。故选A。【答案】11D 12C 13A下图为某年我国M地区、N地区及全国平均用水结构统计图,其中M地区和N地区为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地区中的两个。据此完成1416题。14M地区和N地区分别是我国( )A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D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15上题中判断M地区和N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水资源总量B经济发展结构C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D经济发展水平16关于M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B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水土流失C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M地区农业用水超过了全国平均值,灌溉面积广,工业与生活用水较少,工业较少,人口、城市较少,故M为西北地区;N地区农业用水超过了全国平均值,工业用水超过了全国平均值,生活用水略低于全国平均值,故N为东北地区。故选A。第15题,从上题分析中可知,判断M地区和N地区的主要依据是工业农业发展比重情况,即经济发展结构。故选B。第16题,M是西北地区,自然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A错误;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荒漠化,B错误;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C错误;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D正确。故选D。【答案】14A 15B 16D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而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1718题。17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18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 )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解析】第17题,依据材料可知,D/Q值越大,缺水压力越大。故D正确。第18题,若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但短时间内降水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D/Q的巨变应该是用水需求变化更大,模式三中南美洲变化最突出,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故C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模式一中2025年D/Q的值最大为亚洲,因此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亚洲缺水压力最大。故A错误;模式二中气候条件不变时,D/Q北美洲最小,因此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结合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可知,用水需求增加比气候变迁更加剧缺水危机。故A、B、D错误。【答案】17D 18C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是: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1920题。19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20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C人地和谐的人地伙伴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解析】第19题,莱州湾海水入侵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第20题,成功抗击“海水入侵”正是人地协调发展的体现。【答案】19D 20C读中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2122题。21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A耕地与水资源的分配失衡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C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D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22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西气东输B南方平整土地,北方节约用水C南水北调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解析】第21题,根据图示,我国耕地比重大的省份,水资源比重小,而水资源比重大的,耕地比重小,说明我国的耕地与水资源的配置失衡,所以A正确。第22题,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进行南水北调工程,我国北方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而水资源的比重小,所以C正确。【答案】21A 22C“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共为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2325题。23建设“海绵城市”,主要目的是( )A根治城市水污染B加速城市水循环C缓解城市用地紧张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4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乌鲁木齐 B呼和浩特 C石家庄 D拉萨25图示地理事物,主要的作用是( )A树木、草木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城市小区、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D湿地公园、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解析】第23题,建设“海绵城市”,主要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D对。不能治理城市水污染,A错。减缓了城市水循环,B错。可能加重城市用地紧张,C错。第24题,最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地区,应是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且区域内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是石家庄,C对。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降水少,A、B错。拉萨位于拉萨河沿岸,水资源较充足,D错。第25题,图示地理事物,树木、草木涵养水源,不能吸收大气降水,可以增加下渗,A错。城市小区不能净化水质,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B错。河流、湖泊可以调蓄洪水,不能调蓄降水量,C错。湿地公园、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D对。【答案】23D 24C 25D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26读甲、乙两条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指出甲、乙河流的名称及其主要补给类型。(4分)(2)比较图中甲、乙河流航运条件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4分)【答案】(1)甲河流为印度河,其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乙河流为密西西比河,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2)甲河流航运条件较差;原因:流经热带沙漠地区水量小。乙河流航运条件好;原因:降水丰富,流量大,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如图所示,石羊河发源于郊连山,民勤县位于石羊河下游,是河西走廊东段的一块沙漠绿洲。红崖山水库是1959年建成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浇灌着民勤全县六十多万亩拼地。水库建成后,石羊河尾阁青土湖出现干涸。(1)分析修建红崖山水库的主要原因。(4分)(2)简析青土湖干涸对民勤县的影响。(4分)(3)面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危机,你认为红崖山水库是否继续运作,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民勤降水稀少,农业灌溉需水量大;石羊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以保证下游绿洲灌溉用水,粮食稳产。(2)青土湖的干涸,使湖泊附近大量植被枯死,沙漠化面积扩大;在西北风影响下,加大了民勤县被沙漠侵吞的危险。(3)可以。水库是两大沙漠的坚固屏障,可以防御沙漠南侵,保护武威市。通过调水可以为民勤县提供更多的生态用水。不可以。泥沙淤积,库容减小,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减弱;水库蓄水,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水退沙进,民勤县沙化,沙尘天气加剧。28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6分)(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6分)(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6分)【解析】(1)索马里洋流是季风洋流,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从而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2)洋流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为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根据图中等温线分析,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所以是寒流。(3)据上题分析可知,索马里洋流是季风洋流。7月份,这里盛行西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涌,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所以鱼群较多。【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里海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其中伏尔加河入湖径流量占里海入湖总径流量的85。20世纪50-60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系列大型水库。里海海平面在不同年份之间和同一年份的不同季节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升降,这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下图示意1900-2000年里海海平面变化情况。(l)描述1900-2000年里海海平面的变化特点。(4分)(2)试推测1930-1977年里海海平面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3)里海海平面具有春夏稍高、秋冬略低的特点,请分析其原因。(4分)【解析】根据图示曲线,判断海面变化趋势。里海水面下降,自然因素是气候变干,人为因素是蓄水,或用水量大。导致流入径流量减少。伏尔加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降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融水量大。夏季山地冰雪融水量大。(1)根据图示曲线,里海海平面前期,即1900-1929年间缓慢下降。中期即1930-1977年间快速下降。后期即1978-2000年间,快速上升。(2)1930-1977年里海水面快速下降,自然原因可能是伏尔加河流域内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导致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伏尔加河下游修建大型水库,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使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少。(3)注入里海的径流主要来自北部的伏尔加河,伏尔加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积雪融水、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大,因而春夏季海平面较高。秋冬季冰雪融水量少,入湖径流量有一定减少。同时,里海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小,因而到秋冬季海平面会有所降低。【答案】(1)前期(1900-1929年)缓慢下降;中期(1930-1977年)快速下降;后期(1978-2000年)快速上升。(2)气候变化:伏尔加河流域内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加剧,使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少。人类活动:伏尔加河下游修建大型水库,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使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少。(3)注入里海的径流主要来自伏尔加河,伏尔加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夏季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大,因而春夏季海平面较高;秋冬季入湖径流量有一定减少,且里海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小,因而到秋冬季海平面会有所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