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578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1在古代史上,日本对于先进的中国文化的主要态度和根本目的是()A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B发动侵略战争,阻挠中国文化发展C学习中国文化,加强互相交流D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劫掠文化精品解析:日本是个能够主动向外国学习的国度,面对先进的中国文化,日本积极学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答案:A2下列关于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B大和国于3世纪兴起C大和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不完备D大和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的权威解析:当时,大和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只是氏族联盟的首领,并没有绝对的权威。答案:D3班田收授法实施的前提是()A公地公民制度B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的发展 D租佃制度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班田收授法的相关内容。班田收授法是日本仿唐制建立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它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土地制度基础之上,就像中国的均田制建立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基础上一样。答案:A4下列不属于中国和日本相似性的一组是()A公地公民制度土地私有制B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C三省六部制二官八省制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关键是理清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些基本制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答案:A5下列关于大化改新成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政权的建立提供了保障B改革措施全面而行之有效C唐政府的支持D改革派的大力推动解析: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在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推动下进行的,并未得到唐政府的支持。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留学生语材料二阿倍仲麻吕17岁入选赴唐留学,后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改汉名朝衡(一作晁衡),历任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职,深得唐玄宗厚爱和器重。他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交情甚笃终老于中国。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对中国文明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日本影响较大?解析:本题提供的资料反映了在中日两国交往中,日本的态度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如“珍国也”“常须达”“改汉名朝衡”等,理解历史信息,组织答案。答案:(1)态度:肯定中国的先进文化,决心向中国学习。原因: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制度完备,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主要有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等内容。基础巩固1大化改新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A公地公民制B班田收授法C租庸调制 D改革了立法机构解析:公地公民制度,是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答案:A2中日两国衣带水,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唐朝的文化对日本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A铸铜和制铁技术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C文字和建筑 D佛教和儒学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分析。题干中的社会转型是指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由此可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影响最大。答案:B3大化改新是仿照隋唐政治制度实行的,但也有区别,下列措施与唐制有显著区别的是()A班田收授法 B租庸调制C神祇官设置 D律令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B、D两项是日本学习的唐制;A项是效仿唐朝的租庸调制。与唐朝显著不同的是C项“神祇官设置”。答案:C能力提升4大化改新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其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原因是()A改革措施全面而完备B建立了以改革派为首的新政权C新政权颁布了完备的法令D归国留学生的支持解析:大化改新的最关键前提是改革派发动政变,消灭了中央豪族,组成了新政府。答案:B5大化改新期间神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皇室的政治地位B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C便于推行改革的各项措施D为对外扩张寻找历史依据解析:一般来说,改革的内容是由其背景决定的。就本题来说,神化皇权是由改革前豪族势力对皇权产生威胁这一背景决定的,从改革者的立场可知其目的是确立天皇的统治地位。答案:B6日本使者在漂洋过海时面临凶险,但隋唐时期,日本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不断派遣使节向中国学习。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善于向外国学习 B日本发展落后C中华文明先进 D学习隋唐的政治制度解析:公元67世纪,中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先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隋朝和唐朝,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答案:C7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历史教科书中强化了天皇意识,宣扬天皇“万世一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从历史上看,对天皇神化始于()A日本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时期B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C大化改新时期D明治维新时期解析:大化改新时期,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8大化改新使日本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次“飞跃”的实质是()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某一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而D项涉及社会制度的演进,故选D项。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6、7世纪,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形成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6世纪,日本的统治阶级“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从7世纪中后期至8世纪中期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统治阶级效仿中国唐代的法律制度,相继编纂、实施了近江令(天智天皇年间编纂,671年部分实施)、飞鸟净御原律令(681年开始编纂,689年实施)、大宝律令(700年编纂,701年完成,702年实施)、养老律令(718年编纂,757年实施)等法典。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内容。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加以概括。材料一是外部因素,即隋唐文化的吸引力;材料二是内部因素,即日本社会内部战乱与阶级矛盾的激化。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新政权制定的律令包括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中国先进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2)内容: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意义:用法律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使日本的国家形态基本完备。10对中日两国不同时期多方位的横向比较能够说明彼此富有个性的历史发展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二年(630)至宽平六年(894)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吴廷璆日本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人自信心最强”的原因,并列举日本当时可能“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内容。答案: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佛道儒三教融合,文化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开展对外交流。内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郡县制、均田制、儒学、佛教、唐诗、汉字和书法、绘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