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练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562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练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练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练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练案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2018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不同种个体间无法交配,不能产生后代,被称为生殖隔离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若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可能发生作用D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解析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A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自然选择对于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正确。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包括基因重组和突变,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D正确。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D)A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必将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减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D转基因技术可在物种之间实现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解析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出现等位基因,可以是交叉互换的结果,故A项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会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故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故C项错误。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D项正确。3(2017潍坊模拟)某群体(男女数量相等)的色盲调查结果为男性中50%为患者;女性中患者为10%、无患病基因的个体为40%,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B)A30% B40% C60% D70%解析色盲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的频率(50%110%250%1)/340%。4(2017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期末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捕食者存在,防止被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度增加,为其他物种提供生存空间,A正确;细菌的抗药性突变体出现在青霉素使用之前,抗生素对抗药性个体起选择作用,B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二者之间的进化是共同进化,C正确;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D正确。5(2017河南省安阳市高考生物一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增大B新物种产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会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广泛的原材料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是增大,A错误;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会导致物种种类减少,故生物多样性降低,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其通过作用于个体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正确。6(2017山东省济宁市高考生物一模)将基因型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C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D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解析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品系乙为四倍体植株幼苗,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植株可育,B错误;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C错误;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D正确。7下列各项生物进化的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A)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与加强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之一,A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特定环境的选择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通过自然选择,逐渐产生出生物新类型,因此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与加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都是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B、C、D三项均错误。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它们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它的表现型D若两个动物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则说明这两个动物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为一个猕猴种群,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而不是它的基因型,C错。生殖隔离指个体之间不能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或者交配成功产生的子代不育,D错。9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 80%,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的基因型频率是(C)A75% B50% C42% D21%解析种群1中AA频率80%80%64%,aa频率20%20%4%,Aa频率164%4%32%;种群2中AA频率60%60%36%,aa频率40%40%16%,Aa频率136%16%48%。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合并后新种群AA频率(64%36%)/250%,aa频率(4%16%)/210%,Aa频率150%10%40%,故新种群A频率(50240)/20070%,a频率170%30%,Aa频率270%30%42%,C正确。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A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解析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意味着新物种形成,A项错误;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定向积累和加强,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B项正确;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D项正确。11外来种引进后若能在野外大量繁殖,以至影响当地原生物种的生存,就称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入侵种(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B可能与本地种互相杂交而改变本地种的基因组成C可能与生态系统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并排挤土地种的生存D该物种由于生存环境改变,可能受强烈自然选择作用而迅速演化成新的物种解析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A正确;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从而改变本地种的基因组成,B正确;可能与生态系统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破坏生物多样性,排挤本地种的生存,C正确;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但不一定进化成新的物种,D错误。12用若干基因型为Aa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获得大量子代。用某种杀虫剂处理该棉铃虫的子代种群,发现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80%、40%、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A杀虫剂对棉铃虫发挥选择作用,并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B杀虫剂的使用使棉铃虫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C淘汰后棉铃虫A的基因频率为364%D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会逐代增加解析杀虫剂不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A错误;AA被淘汰的更多,导致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B错误;Aa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于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80%、40%、20%,则淘汰后AAAaaa164,计算A的基因频率(1261)/(2128)364%,C正确;继续使用该杀虫剂,由于种群中AA个体越来越少,棉铃虫的死亡数量减少,死亡率降低,D错误。二、填空题13(2017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期末高三期末)大丽王蝴蝶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的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AA36%、Aa48%、aa16%_。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中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_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_。(2)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_。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种群数量近几年明显减小,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物种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比较不同种蝴蝶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蝴蝶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蝴蝶是_丙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_(方面)的证据。1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突变(变异)_、_自然选择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种群_,这是生物进化的_基本单位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基因库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生存斗争(种内斗争)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_。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基因频率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遗传_多样性。解析(1)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3)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为基因库。(4)由于过度繁殖,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性状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当环境缺少食物时,联趾个体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而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分子水平看是对有利基因的选择,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5)同一物种个体间的差异为遗传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