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278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移动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A与G(填符号),动力作用形成的气压带是C与E(填符号)。2 写出三圈环流的名称:a低纬环流圈,b中纬环流圈,c高纬环流圈。3 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1)气压带:A赤道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G极地高气压带。(2)风带:B东北信风带,D盛行西风带,F极地东风带。4 7月份,图中C气压带的位置会向北移动。【特别提醒】(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受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一般来说,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考向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考题引领1(2018江苏扬州模拟)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处的风向分别是()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2)热带辐合带()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解题关键】注意图中横坐标对应的纬度及气流的运动状况。【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中“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可知,图中为北半球信风,为南半球信风,为东北风,为东南风。由赤道附近高空流向南半球副热带高空,为西北风(西风);由赤道附近高空流向北半球副热带高空,为西南风(西风)。第(2)题,热带辐合带与赤道低气压带大致吻合,北半球夏季时北移,冬季时南移;南半球夏季时南移,冬季时北移。其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影响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答案】(1)D(2)D变式训练1读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等压面向上隆起b地空气受热上升c地气压高于b地气压d地气压最低A BC D(2)若a地为副热带地区,则Q地的风向可能是()东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A BC 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由于大气垂直运动,近地面a地气流下沉,为高压,等压面向上隆起,而b地为低压,等压面向下凹陷。根据气压分布规律知,四地气压大小应为PaPbPcPd。根据图示并不能确定b地气流上升是由空气受热引起的。第(2)题,若a地为副热带地区,则当其位于北半球时,b地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那么Q地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南风;当其位于南半球时,Q地位于南半球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答案:(1)B(2)D考向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考题引领2(2013新课标全国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解题关键】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解析】第(1)题,降水少、气温高、光照强都不易形成雾,而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驱散。第(2)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1)C(2)D变式训练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模拟)下图为某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图示为()A北半球1月 B北半球7月C南半球1月 D南半球7月(2)图示季节()A甲处洋流为逆时针B丙处气压中心势力最强C乙处正值高温多雨D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可知图示为北半球,C、D项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高压中心分布在海洋上,低压中心在陆地上,北半球是夏季,一般用7月表示,A项错误,B项正确。第(2)题,图示季节北半球是夏季,甲处是北印度洋,洋流为顺时针方向,A项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丙处气压中心势力较弱,B项错误;乙处是地中海气候,正值高温少雨季节,C项错误;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D项正确。答案:(1)B(2)D考点二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1 根本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2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陆地上形成强大的高压,海洋上仍保留低压。3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仍保留高压。4 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注意:除亚洲东部、南部外,澳大利亚北部南北美洲东南沿海和非洲的一些地区也存在季风环流,但这些地区没有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考向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考题引领1(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解题关键】注意此时的时间及天气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受海陆分布影响的气压带、风带的变化。寒露时节即10月8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已经进入深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已经南移,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的是阿留申低压;受亚洲高压影响,我国天气寒冷程度增强。【答案】A变式训练1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2)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风速和风速差异都比南半球的小,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大,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窄。第(2)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南北纬度相同的地区地转偏向力相当;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强盛。广阔的陆地面积、起伏的地形、气压形势的季节变化对西风气流的运动影响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下垫面物理性质比较均一,气压带、风带大致沿纬线呈带状分布,西风风速比北半球的大,风向也更为稳定。答案:(1)B(2)D考向二季风环流考题引领2(2015安徽高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解题关键】利用经纬网和陆地形状进行空间定位。【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或海陆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西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水汽,故D正确。【答案】D变式训练2(2018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质检)读下图,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该季节()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解析:第(1)题,图中甲地盛行风是西北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C项正确。第(2)题,该季节甲地盛行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A项错误;乙地盛行东南信风,炎热干燥,B项错误;丙地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C项错误;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D项正确。答案:(1)C(2)D考点三气候类型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3)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3 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2)亚热带气候类型(3)温带气候类型(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1掌握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半球)2学会判读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判读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具体判读时一般遵循“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则。(1)以形定位据曲线形态判断所属半球因素变化结论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2)以温定带据最冷、热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因素变化结论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15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地位于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 以下,最低气温在0 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为高原和高山气候;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D项正确。答案:D考向二气候特点的分析考题引领2(2015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 ,最高曾达57 ,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解题关键】首先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其次结合插图,找出与该地夏季气温高有关的因素,最后写出详细分析过程。【解析】夏季炎热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强和空气对流弱、植被稀少等三个角度分析。从死谷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判断其南北狭长,从低于海平面的面积可以判断其海拔较低,联系纬度可以分析其夏季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变式训练2(2018江西省新余市四中高三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22米,约旦河是其主要水源;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近年来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等降水量线示意图。(1)试描述图示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2)说明上述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死海、约旦河的位置,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及其变化方向可知,该区域降水在南北方向上北多南少;在东西方向上约旦河谷、死海一线降水少,以其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先增加后减少。第(2)题,根据图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自南向北受西风影响时间增长,强度增大,因而降水自南向北增多;材料显示“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因而约旦河谷、死海一线地势低,来自于其西侧地中海的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水少;两侧地势高,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因而降水增多。答案:(1)南北方向上:北多南少;东西方向上:约旦河谷、死海一线降水少;以其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先增加后减少。(2)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自南向北受西风影响时间增长,强度增大,因而降水增多;约旦河谷、死海一线地势低,来自海洋(地中海)的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水少;两侧地势高,形成地形雨,因而降水增多。考向三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题引领3(2015四川卷)下图中 M、N 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下题。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 M、N 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解题关键】渔场捕捞作业在海域中进行,因此考虑海域状况。【解析】本题以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为切入点,考查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 N 所处的海域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风浪大;M 所处的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与 N 地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面风浪小。【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 N 渔场仍盛行西风,而 M 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变式训练3(2018河北省廊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图甲示意某河流水系分布,图乙为嫩江气候资料情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该流域地形特征。(2)分析该地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第(1)题,该流域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方面回答。第(2)题,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气温、降水、热量等方面回答。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西部、北部和东部为山地,中部、南部为平原;地势西部、北(东北)部高,中部、东南部低。(2)夏季温暖多雨(雨热同期);夏季日照时间长; 地处中温带,热量能满足一年一熟; 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冷冻灾害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年降水量介于400800毫米之间(半湿润地区),适于发展旱地农业或不利于水田发展。学习至此,请完成限时规范训练7本讲知识体系自我评价我学会了:我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