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2.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847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2.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2.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2.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一、选择题1.“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可以()A.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B.用科学归纳法得出C.用简单枚举法得出D.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答案:D解析: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瑞雪兆丰年”的条件很难满足。人的精力、能力和条件有限,认识对象不断发展,人们不可能对每一年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因此,人们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推理归纳“瑞雪”与“丰年”的关系,而只能用不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推理得出结论。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在于()前提与结论的性质不同前提与结论的断定范围不同思维进程不同前提数量不同A.B.C.D.答案:A解析:从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或然的,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符合题意。演绎推理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知识范围,而归纳推理则超出了前提知识的范围(完全归纳除外),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推出个别性知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符合题意;不是二者的区别。3.财会室内有两个保险箱,一个重300千克,另一个重90千克,均被搬动,因此,被盗案可能是两个人合伙作案。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这是哪种推理?是否正确?()A.成立假言推理正确B.成立归纳推理正确C.不成立归纳推理不正确D.不成立演绎推理不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推理尤其是归纳推理的认识能力。回答本题要掌握归纳推理的含义。这一结论不成立,这是归纳推理,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虽然9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是可以搬动的,但30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单靠体力是搬不动的。所以,两人合伙作案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4.关于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或然的B.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C.两者都是必然的D.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或然的答案:D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作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因此,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故正确答案为D项。5.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一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前提中的事例可以不真实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A.B.C.D.答案:B解析: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中的事物都是客观实在的或符合逻辑的,因而错误。6.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种程序。结果用温水浸种的白薯地的产量比不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答案:B解析:考察白薯增产的原因,其他条件都相同,两种场合只有一种情况即是否用温水浸过,结果用温水浸种的白薯地的产量比不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这个不同的情况,可能就是被考察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是求异法。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合题意,应排除。7.剩余法一般被用来判明事物复杂的因果关系,其必须()A.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B.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结果的基础上使用C.在结果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原因D.在原因不变的情况下分析结果答案:A解析:我们在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则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剩余法。因此,剩余法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B项说反了。C、D两项观点错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8.在夏天雨后,人们发现天空会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美丽彩虹。后来,在早晨的露水珠里又看到了七色彩带,在瀑布溅起的水星里,在船桨打起的浪花里也能看到类似现象。这些场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阳光穿射过水珠。因此,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彩虹出现的原因。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答案:A解析:如果我们所考察的现象在几个场合中出现,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这种相同情况可能就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法。这种方法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它的特点是“异中求同”。9.1932年2月,英国发现许多炮台上的炮瞄雷达有时突然受到干扰。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多次研究,发现每当各个炮瞄雷达对准太阳时,才会受到同样的干扰,而当太阳上出现“黑子”“耀斑”时,干扰就更强。这时才真相大白,原来干扰来自太阳,太阳时刻也在发射着无线电波。分析上述材料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关系的方法。答案:该材料运用了共变法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每当炮瞄雷达对准太阳时(受到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的干扰),炮瞄雷达就会受到干扰。并且太阳出现“黑子”“耀斑”时(即无线电波强度增大),炮瞄雷达受到的干扰更强。炮瞄雷达受干扰的强度同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强度存在着共变关系。所以,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是炮瞄雷达受干扰的原因之一。10据史料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王安石时,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于是他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黄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九月重阳这一天,苏东坡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1)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为什么会犯逻辑错误。(2)这个事例对我们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有什么启示?答案:(1)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2)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必须注意三点: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面广些;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不能犯“轻率概括”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