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0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型专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748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0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型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0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型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0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型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0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下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化干戈为玉帛中美关系的解冻B.峰回路转伟大的历史性转折C.弄潮儿向涛头立经济特区的试验D.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答案】B2.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解析】从材料中看不出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更看不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故B项错误;由报纸内容由“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变为“登载如何养猪”可以看出,中央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开始向经济方面转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C3.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他们的这一举动()A.超越了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B.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C.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解析】人民公社具有社会主义化和集体化的特点,违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分田到户改变了这种体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 【答案】C4.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答案】B5.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因而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故选A项。【答案】A6.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答案】C7.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这主要表明()A.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很明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开始起步C.中共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作用D.关于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被突破【解析】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共中央在强调计划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意识到了市场对经济调节的作用,即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A、C项错误,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1984年,故B项错误。 【答案】D13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答案】A14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出()区域收入消费水平农村17.6%(家庭收入)8.9%城市8.0%(职工货币工资)4.5%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解析】从图表可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居民,体现出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15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答案】A16下图为19921996年中美GDP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经济因模式变化使增速趋于合理B知识经济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C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急躁冒进的趋势D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时期【解析】1992年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也随之趋于稳定合理的发展,故A项正确、C项错误;知识经济促使美国经济稳定增长,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发展新时期,故C项错误;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A17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7月规定,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1992年定价目录颁布时管理的141种(类)减少为13种(类)。这是我国当时()A农村经济改革的需要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C履行世贸责任的需要D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答案】D18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掘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A项正确。【答案】A19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解析】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和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符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对经济特区定位的时代背景,故D项正确。【答案】D20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381.41 154.44 722.938 671.2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1984年1990年2000年2012年270.51 028.95 935.611 329.4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解析】材料信息只体现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额,不能看出外贸在经济中的比重,故A、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情况,不能说明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不断增长,说明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故C项正确。 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类型: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是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录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第二章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第三章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第五章企业集团发展途径李源潮第六章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第七章李克强第八章厉以宁结束语厉以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4分)【答案】建议:增加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一目;或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目;或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目。理由: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991年发展到关键时期,摆在中国改革者面前的问题是,要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思考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只有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准方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以浦东为龙头,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