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863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学法指导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利用地图,识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史实,理解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3.运用对比法,理解近代中国的“开放”和当代中国的开放的区别,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4.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3)特区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知识点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概况:有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概况: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带动了内地开发。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2)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知识点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1990年。(2)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名师点拨】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为了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结果。【名师点拨】 经济特区的“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图画语言】 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纵横】 (教材第60页)本段材料主要概括了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地域、面积及经济发展情况,同时着重介绍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优越条件,如交通、资源、工业基础、科技等。这些优势正是开放地带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的决定因素。【历史纵横】 (教材第60页)本段材料概述了浦东的地理位置、历史现状,说明浦东具备开发的优势和条件,凸显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图示巧记】 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主题经济特区的设立史料探究1.经济特区的创办史料注:图片显示经济特区创办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两省。思考依据“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分析我国经济特区创办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原因。提示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2.经济特区的特点史料深圳敲响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发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股票,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率先推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条新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注:“引进外资”、“混合所有制”和“市场”,分别从“资金”“所有制形式”和“市场调节”体现了经济特区与内地经济管理权限的不同。思考依据史料归纳经济特区“特”的含义。提示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3.经济特区的意义史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注:“技术”、“管理”、“知识”和“对外政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经济特区创办的意义。思考依据史料分析经济特区创办的意义。提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人才;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史论形成 经济特区的四个“特”点(1)经济结构: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2)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优惠政策: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4)管理权限: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拓展延伸 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主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史料探究1.原因史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注:“开放的世界”、“落后”、“搞建设”依次反映了对外开放的原因。思考史料表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开放是世界潮流;闭关自守就会落后;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特点史料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注:“各国”体现了对所有国家开放。“更加广阔”体现了合作的领域更加宽广。思考依据图片和史料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全方位;宽领域。3.意义史料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要小得多。危险有一点,不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注:“重要补充”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意义。“危险有一点,不大”说明意义重大。思考依据史料分析对外开放的意义。提示吸引利用外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拓展延伸 旧中国的“开放”与当今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旧中国当今中国背景鸦片战争中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迫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实行的对外开放性质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和掠夺的产物是党和政府为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内容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结果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史论形成 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指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我们在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一、学思之窗(教材P58)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提示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国家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实行对外开放。意义:这一举措使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二、本课测评(教材P6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提示(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首先在深圳、珠海等设立经济特区,起到了示范作用。(2)1984年5月,国家决定开放天津、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宗旨在于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3)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学习延伸(教材P6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个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提示可以以本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对外经济开放区为取材对象,通过实地拍摄照片、采访管委会人员、调查某个工厂的经营管理及对外经济交流情况等方式搜集素材,归类整理后,可以通过撰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型展览等方式,以小见大地展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成就。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1.(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的南海边”可以直接选出答案为A项。答案A2.(2017唐山高一检测)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解析建立经济特区主要是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答案B3.(2016福建学业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闽东南地区(厦、漳、泉三角区)在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上属于()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沿海经济开放区指的是1985年起在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等地区开放的区域,故选D项。答案D4.(2017长沙高一检测)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解析B指经济特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D指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故选A。答案A5.(2016湖南学业水平)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B.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解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我国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故选C项。答案C6.(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创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 B. C. D.解析创办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故正确;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故B项正确;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故正确;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第(2)问,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的()解析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答案A2.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随后其他三个特区也相继开建。特区开建时其特殊的经济政策包括()A.建设资金以吸收外资为主B.单一经济成分C.产品销售以内销为主D.经济运作以宏观调控为主解析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开建后,它的特殊经济政策体现在如下方面:建设资金以吸收外资为主,所有制形式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运作以市场调节为主。故选A。答案A3.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一步是()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解析材料中的“大连、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答案B4.(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作为开放龙头的是()A.上海浦东 B.江西九江C.湖北武汉 D.四川宜宾解析浦东的开发不仅对上海成为中心城市有重要意义,更是对于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龙头,故A项正确。答案A5.(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A. B.C. D.解析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于1984年,沿海开放区形成于1985年,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内地是对外开放的最后一个步骤,故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6.“开着门,世界能够走进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2017年,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的生动描述,让全世界听懂了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主要是指()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解析题干所述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指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项。答案D7.(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5月18日,青岛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正式批准成立。这是山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也是全国第二家合资租赁企业。这一企业的出现表明()A.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沿海经济开放带形成D.改革开放从此开始解析材料中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说明中国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这也是全国第二家合资租赁企业,说明中国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故A项正确。答案A8.(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72年,中美贸易额只有9 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89亿美元,1981年达到54.78亿美元,1988年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这主要是因为()A.中美正式建交的推动B.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C.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D.美国经济陷入“滞胀”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看出,以1978年为契机,中美的贸易额在前后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其关键就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右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珠海经济特区好”材料二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这些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既可以加快其自身的发展,也可带动内地的发展,并使沿海与内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局面。摘编自影响中国之60大事件: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材料一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何认识?(2)材料二表明了我国对外开放怎样的发展历程?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问题”由“资本主义倾向”“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即可加以归纳;“认识”要注意到这是一个新生事物。第(2)问,“历程”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归纳;“影响”可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答案(1)问题: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在当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人并不认同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最初的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很小。认识:经济特区作为新生事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过程。(2)历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影响:为进一步拓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