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时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226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时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时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时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标要求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一、追寻救国之路1背景20世纪初期的中国,在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压迫和清王朝腐朽没落的统治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抗争,无数志士仁人对民族的出路进行了探索。2过程(1)走上革命道路:1894年,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未获成功。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走上了革命道路。(2)建立革命团体概况: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意义:标志着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始。3策划广州起义(1)概况:兴中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建立香港兴中会,筹划广州反清武装起义遭到失败。(2)意义:广州起义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4考察欧美,为革命深入发展做准备(1)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并在华侨中积极宣传革命。(2)伦敦蒙难脱险后,孙中山增强了革命信心,更加积极地展开反对清王朝的斗争。归纳总结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深化探究探究点由改良到革命材料(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思考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答案关键:改革政治。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提倡暴力革命,从“医人”到“医国”)。二、组建革命大同盟中国同盟会1背景:兴中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2成立: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3评价:同盟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深化理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但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深化探究探究点三民主义纲领材料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思考(1)材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的何种思想?提出的原因、目的各是什么?(2)在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就农民与孙中山主张的互动关系上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思想:民生主义。原因:看到了西方因贫富悬殊引发的矛盾尖锐隐患。目的:通过民生主义,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2)主张:反对没收地主土地(夺富人之田)。影响:不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民生主义是空想,也不能真正得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三、缔造资产阶级共和国1背景(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占领武昌,12月孙中山从美国回到上海与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讨论新政府问题时,孙中山力主实行总统制。(2)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建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宣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2)选举临时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3措施(1)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2)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并确保建立实行议会民主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4意义(1)创建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此后,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2)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轻巧识记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2)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中外比较临时约法与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异同(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与美国政体相同的地方。(2)孙中山出于限制袁世凯权力的需要,实际上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从这点看又区别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重点精讲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3)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最伟大的功绩)。(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深化探究探究点临时约法材料一“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材料二“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以上材料均节选自临时约法思考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有何进步意义?答案(1)原则: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意义:用法律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及等级观念,具有深远影响。课堂小结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中“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关注民生的愿望,因此是他的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它的成立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它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ABCD答案B解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其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他们领导的革命也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ABCD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排除;从这句话来看,体现不出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排除。4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答案A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三项表述错误。5“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因此B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请回答:(1)由材料一,说一说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及其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有何变化,直接原因是什么?答案(1)主张:通过改良运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富民强。原因:社会上改良主义盛行,自身受西方教育,民族危机严重。(2)变化:由改良走上革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民国。原因:上书无结果,认识到改良道路行不通。学习思考1提示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的原因:(1)他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教育,试图通过“改良”拯救中国,上书李鸿章却石沉大海。(2)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认识到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走上革命道路。2提示三民主义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3提示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当时并不在国内,他的高票当选,说明了孙中山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从而获得了众多代表的一致首肯。自我测评提示说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1)有全国统一的政党组织体系,孙中山为总理,国内外设有众多分部。(2)有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国人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一、选择题1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是因为孙中山()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D解析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所给选项中只有D项任务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答案A解析孙中山效仿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提出了彻底地土地纲领答案C解析本题用排除法,三民主义表达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选项A错。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思想,选项B错。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地土地纲领,选项D错。故A、B、D均排除,答案为C。4清帝退位后,尊号仍存不废,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这种现象说明()A清朝的统治并未从实质上结束B清朝统治者仍是中国最高统治者之一C辛亥革命并不十分彻底D皇权至上的思想仍是多数国人的思维答案C解析清帝退位是北洋军阀逼迫的结果,是各种势力妥协的结果,因此,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扫荡封建势力。5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请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答案C解析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故C项表述不正确。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有何意义?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4)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5)材料二中“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答案(1)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进步意义。“三权分立”的思想。(3)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体,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5)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原则,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7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依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请回答:(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答案(1)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2)时代变化、伟大崇拜、浪沙淘尽风流人物、时势造英雄等。解析甲观点的中心点在“变化”上,要答出主要的变化;乙的观点实际上认为封建传统仍然存在很大影响;回答丙的原因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特点具体回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注意所拟题目要切题,符合研究性课程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