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159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蝶恋花释标题蝶恋花,彊村丛书乐章集题作凤栖梧,是同一词调的别名。双调,六十字,上下段各五句、四仄韵。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一首怀人之作。知作者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乐章集。明背景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赏形象1分析“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的作用。提示:从几个意象的共同点思考,从借物抒情的角度思考。参考答案:“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品语言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从内容、手法及情感等方面考虑。参考答案: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而容颜憔悴。“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语真情切,荡气回肠。武陵春释标题武陵春,又名“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一叠韵。知作者李清照(见第三课乌江)明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53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落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赏形象1“尘香”这一物象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扣住“尘香”的特点去思考。参考答案: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自身“流荡无依”的深沉感慨。品语言2“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提示:从手法及情感方面考虑。参考答案:“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析技巧3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请作出具体的分析。提示: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参考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日晚倦梳头”既是动作,也是一种寂寞悲凉心情的折射,“欲语泪先流”是写泪,看似平易,但用意精深,写出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4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提示:从修辞手法考虑写法,从“载”“春水”考虑内容。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用设问、夸张和比喻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流不尽,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扬州慢释标题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扬州慢,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都比较长。慢调与长调有别,长调是单指字数说的,习惯上以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慢调则是指曲调舒缓而言。知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音乐家。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明背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人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而写下这首词。品语言1在赴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用词中的话回答)提示:写景词句即为图景。参考答案: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2词人进入扬州城,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提示:进入扬州后的图景。参考答案:(1)视觉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冷月、红药;(2)听觉清角吹寒;(3)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析技巧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加以赏析。提示:根据“犹厌言兵”来判断修辞,并结合相关词句分析。参考答案:拟人。词人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词人运用这种方式强烈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4本词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你以上阕为例加以赏析。提示:今昔对比、反衬、上阕。参考答案: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作者正是运用这种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表现了今日之萧条,隐含着词人对战争的痛恨。悟意旨5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提示:先理解杜牧诗句的内涵,再整体理解本诗。参考答案: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盛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是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用昔日扬州的繁华景象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浪 淘 沙 令知作者李煜(见第八课清平乐)补注解“浪淘沙”本唐教坊曲名,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李煜始演为长短句“浪淘沙令”。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该词和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1上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以梦的短写现实的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为主,写现实的客,表达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阙的构思脉络。答:_参考答案:这首词的上阙采用倒叙手法:先写梦后的事,帘外雨,五更寒;接着写梦中的事,忘却了帝王身份。3“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哪句诗?“流水落花春去也”包含了哪两层含意?答:_参考答案:化用了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包含的含意:一层是写水流、花落、春归,另一层是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相见欢知作者李煜(见第八课清平乐)补注解此词是李后主在亡国后软禁生涯中的一首泣尽以血的绝唱。1请分析“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的妙处。答:_参考答案:“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吗?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2本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请赏析。答:_参考答案: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所以说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知作者辛弃疾(见第九课青玉案元夕)补注解本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1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答:_参考答案: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2丑奴儿中词人以_为线索,运用_和_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_。参考答案:愁对比反复忧国忧民之愁3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三组对比的内容。答:_参考答案: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虞美人知作者蒋捷,字胜欲,自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易代之际。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可叹尚未一展宏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灭。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补注解本词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是他晚年隐居太湖时作,自题“听雨”。1简要分析“断雁”这个意象在词中的作用。答:_参考答案:在江上秋雨的背景中以失群孤飞的形象、凄凉的哀鸣渲染出凄凉孤寂的氛围;象征词人踽踽独行、奔波飘泊的形象;写出词人孤独凄苦的心情。2赏析“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所表达的丰富情感。答:_参考答案:一任:饱经沧桑之后的恬淡、无奈;点滴:少年的憧憬、中年的哀愁、老年的孤凄,往事历历袭上心头;到天明:彻夜无眠,内心深处的伤痛难以忘怀。感时伤事类诗词的鉴赏知考情感时伤事诗词多因时事而生发感慨,与前面所讲到的各类诗词有交叉,在高考命题选材时常成为热点。悟考题(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阮 郎 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答: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_解析:(1)词的上半阕选取的意象有“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渌”“落日”,这些是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愁苦类意象。结合下阕作者的情感,以及小注中对“讳愁”的注解,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抒发的作用不难得出。答题步骤:首先答出感情基调,然后结合词句具体分析。(2)题目定位于下阕词的最后两句。结合全词的情感,抓住“翻身整顿”“沉吟”等动作细节表现的词中人物的情绪。答题步骤:首先点明“纷乱愁绪”,然后点明具体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参考答案:(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学技法鉴赏“感时伤事”诗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分析感时之因。(2)结合作者经历,分析伤事之情。(3)结合意象,领会感时伤事之情景交融。作者的情绪是一个未知项,这一未知项是通过“境”实现的,而“境”是通过意象表现的,根据对意象的常识性了解,提炼意象特点,加以总结,领悟作者感时伤事失意、感叹世态炎凉等情绪。(4)了解感时伤事诗的类型。写怀才不遇之叹;报国无门的悲伤;对战争的厌恶;作者的离情别绪;漂泊的愁苦;昔盛今衰的感慨。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伫倚(zh)藏(zh)拟人(n) 伊(y)B戍角(sh) 戌(w)怆然(chun) 离(sh)C罗衾(qn) 蔻(ku)阑珊(shn) 麦(j)D一晌(shn) 庐(sn)舴艋(z) 脂(yn)解析:选DA项,“拟”应读“n”;B项,“戊”应读“w”;C项,“衾”应读“qn”。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也拟泛轻舟拟:打算B强乐还无味 强乐:强颜欢笑C断雁叫西风 断雁:断断续续的雁叫声D罗衾不耐五更寒 不耐:受不了解析:选CC项,断雁:离群孤雁。3下列对本课中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一句表达了对某人的执著追求,现在引申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B“载不动、许多愁”表达了愁绪之多、之重,语言生动、形象。C“尽荠麦青青”说明扬州城外春光无限,大地充满了生机。D“二十四桥仍在”句说明了昔日繁荣富庶的扬州城如今光景不再,只留下二十四桥,物是景非,倍添伤感。解析:选CC项,表明昔日的扬州城如今只是荠麦一片,这是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慨叹。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衣带渐宽终不悔,_。(柳永蝶恋花)(2)只恐双溪舴艋舟,_。(李清照武陵春)(3)二十四桥仍在,_。(姜夔扬州慢)(4)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5)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_。(李煜相见欢)(6)爱上层楼,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7)_,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答案:(1)为伊消得人憔悴(2)载不动、许多愁(3)波心荡、冷月无声(4)流水落花春去也(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6)为赋新词强说愁(7)悲欢离合总无情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甘 草 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5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景象:_原因:_参考答案: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原因:无侣(或“单栖”)。6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答:_参考答案: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富有新意: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婉曲含蓄,写出了女主人公在寂寞无聊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采 桑 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7“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8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答:_参考答案:(1)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2)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3)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鹧鸪: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9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10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请简要赏析。答:_参考答案:辛词写“山深闻鹧鸪”;“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是烘托手法。陆词写“常啼杜宇”,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用的是起兴法。(四)(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答:_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1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愁”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参考答案:(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阕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阕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阕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阕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阕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阕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三、语言表达13在画线处填上三个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排比句。牵挂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那份哀伤,牵挂是“临行密密缝”的那段爱意,牵挂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声乡音,_参考答案:牵挂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段离愁,牵挂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那段缠绵,牵挂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那张邮票。1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_。_。_。_。_。_。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岁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还是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李清照在这些无数词人大做过文章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但难得的是李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再者,富有巧思的李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综观李清照的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是总括句,是对下面各句的总说,紧接着的“情”字阐发,接着的“独树一帜”,接着的“发己之思”,结尾总说李清照的不同。参考答案:诗词鉴赏入门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赏析。 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语言层面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观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例:饮酒诗句“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改了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即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例: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例:望岳中“造化钟神秀”的“钟”有何妙处?望岳中“造化钟神秀”的“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才把泰山营造得如此神奇秀丽。(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4)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专用鉴赏术语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5)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6)意象罗列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2内容层面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课程标准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1)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专用术语:a.借景抒情(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b.托物言志(龚自珍己亥杂诗);c.感物伤怀(白居易望月有感);d.情景交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解释。该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鬓微霜”说明词人年纪大,“又何妨”说明词人不服输、不服老的心理,表明了词人希望被重用,能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心愿。(2)注意诗词立意上古今关系专用术语:a.借古伤今(杜甫登楼);b.借古讽今(山坡羊骊山怀古);c.今昔对比;d.怀古伤己。(3)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4)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5)蕴涵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涵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扩展层面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4补充层面同学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做到“三注意”: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 江 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答:_(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答:_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要“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作答;第二要全面理解。本词分上下两片,上阕中的“良匠”,下阕中的“蟾宫”都暗含着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全面分析。第(2)题考查“意象”的作用。这也是本词的词眼,要展开联想与想象,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夕阳红”的象征意义。参考答案:(1)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借题发挥通过做以上题目,鉴赏诗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注意解读作者及写作背景。这些因素往往对诗歌的理解有辅助作用。(2)把握诗歌意象。因为诗人在创作时,他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以想象为中介融合成意象,所以理解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形象。(3)领会诗歌意境。诗歌的意境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把握住了诗歌的意境,也就把握住了诗歌的形象,自然也就把握住了诗歌的思想内容。(4)欣赏语言艺术。诗歌的语言力求精练、含蓄,有的还讲究平仄对仗。它有大量的跳跃性,看似无联系的词语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意象,从而表达出丰富的内涵。(5)品味表达技巧。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达方式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表现手法等等。表达方式指的是运用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衬托、虚实结合等。要准确把握住这些手法,以便事半功倍地领悟诗歌的感情和意境,准确地概括出正确答案。感悟唐诗宋词的千古浓情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的史迹早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唐诗宋词的千古浓情却从未被时间的洪荒吞噬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情感总是在高峰与低谷间跌宕,在天堂与地狱间徘徊。“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亲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不管他们是官居宰辅还是身为布衣,是侠骨义胆还是蝇营狗苟,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春花秋月,喜怒哀乐,离合聚散,江海此事古难全。扬帆处处有浓情,时时可感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晓得无论自己的脚趾触及的是天涯还是海角,你生命的枝叶依旧浓荫如织,你生命盘结而生的根系亘古不变地延伸在故乡的深土。你冥冥生命的色彩里自始至终地张扬着这股情结。而这些情结的脉络,随着岁月的磨砺,会愈加清晰地凸显出来。在你走得疲惫不堪的时候,耳边总有呼唤响起,“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是一种坦诚、知心相待、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堤岸,是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是孤独灵魂的依靠和慰藉,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醇厚。诗仙李白即便有流浪者的洒脱不羁,有独行侠的豪气干云,“举杯邀明月”的时候他也摆脱不了“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千古知音,李白苦寻苦度,遂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两个彼此抚慰的灵魂,碰撞成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爱情是一汪纯净的泉源,倾注了呵护和牵挂;是一半灵魂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使一个残缺的人复归完整。相爱的人体验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可是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相逢未嫁时”,有些爱一直没机会,等有机会了,已经不爱了。 有些爱给了你很多机会,却不在意没在乎,想重视的时候已经没机会爱了。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一别竟是一辈子。从青丝到银发,由轻狂少年到驼背老人,不要等到花谢的时候,才突然醒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离别的那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是偶然,分离却是“执手相看泪眼”的依依惜别。送别,不能改变日子的快慢进程,却把岁月凝聚成影集;它似乎只是一种礼仪,却让生活流淌着温情。王维的笔底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很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