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桦甸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020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桦甸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桦甸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桦甸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桦甸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考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1卷(共6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4、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科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5、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6、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7、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军机处的设置D、科举制的推行8、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利亚法。其中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9、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且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奴隶主贵族不再拥有任何权力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10、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B.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11、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12、以下是英国内阁、议会、国王和政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方框中的序号处应该分别填入()A. 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负责监督 B. 首相候选人竞选负责形式任命监督 C. 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监督负责 D. 首相候选人竞选监督形式任命负责13、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间,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议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英国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有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14、近代西方议会制因国情不同而内容不同。下列有关议会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下院 B.美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C.法国总统有权力解散参议院 D.德国内阁和议会共掌立法权1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16、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 A.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B.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D.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17、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对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1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9、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应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20、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都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实践的产物 C.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D.都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22、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支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的。”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3、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使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24、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 )A.责任内阁制 B.共和制 C.两党制D.议会制25、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2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7、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1940年最可能播报的新闻是()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百团大战28、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 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29、鸦片战争前,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腐蚀清朝官员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30、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第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共40分)31、(13分)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如洪定“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4分)(2)根据材料概括这两种选官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4分)(3)为改善以上两种选官制度,中国自隋朝开始采取什么选官制度?试评价该制度。(5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议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总统非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宪法对于责任内阁的组成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上,与英国大体相似。材料三 (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所有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请回答:(1) 材料一中所示图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4分)(2)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8分)(3)由以上材料概括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33、(13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命题人:廉盼盼,校对人:高冰玉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A项不正确。“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是题干结尾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D项不正确。2、答案: B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发生在夏朝建立时期;B项在秦始皇时期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C项发生在元朝;D项是在明朝。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分封制,故C项错误;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分封制实施于奴隶社会的周朝,故D项错误。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由皇帝任免官吏,属于官僚政治。 4、B5、答案:D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魏征对唐太宗已经同意的兵役改革方案拒不署敕,这体现出他具有审核驳正的职权, 这与门下省长官的权限一致,D项正确。唐代时,中国依然是君主专制国家,A、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6、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宋朝君主专制的演进。A项属于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一致;D项中“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信息不符。7、D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规定的“前一年”和“最后30天”可知,在财产侵害方面,罗马法对活的生命和非生命的物品在时限上区别对待,故A项正确;该法规定了对侵害财产行为的处理办法,并没有提到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奴隶主贵族拥有的奴隶和财产最多,该规定维护了奴隶主的权益,C项错误;阿奎利亚法将奴隶和动物、家畜等同,未体现对生命的尊重,D项错误。9、D10、A 11、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也就是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12、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先是由多数党组阁,然后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首相,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首相,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国王并非 “肆意扩张权力”,其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进行了约束,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因此排除D项。A项是材料表象,排除。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并非直接“统而不治,王权的反弹恰恰表明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曲折性与渐进性,故选择C项。14、A15、C 【解析】【分析】据材料“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说明英国权力制衡特点。据材料“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说明法国权力制衡特点。据材料“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说明德国也有权力制衡特点,故C项正确。德国是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故A项排除。德国体现皇权至高,故B项排除。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过于绝对,故D项排16、D17、D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体现了英国民主渐进的特点,故A项错误;“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体现了美国民主的完备,故B项错误;“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反映了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过程中的曲折和反复,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政体特点是皇帝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故D项正确。18B19D20C21、答案:C解析:根据“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可知,太平天国没有脱离传统封建思想束缚。C项符合题意。22D 23A 24A 25D 26C 27D 28B 29A 30D31、(1)东汉察举制和魏晋九品中正制。(4分)(2)察举制发展到汉末使徇私舞弊、沽名钓誉之辈成为孝廉;中正官为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举人唯亲、好酒好色之徒垄断,很难保证九品中正制的公正,并选拔出优秀人才。(4分)(3)科举制。(1分)评价略(4分) 32、.【答案】(1)国家:美国。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2)政治体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的职权:国家元首都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但法国总统受议会的制约,而德国议会对皇帝没有任何约束力,皇帝主宰议会。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法国的内阁产生于议会多数党派并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没有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的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总之,法国是一个比较民主的议会制国家,而德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3)特点:民主制度形式多样;各国民主制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都实行选举制度。33、【答案】(1)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3分变化:独立自足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分(3)实质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2分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