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977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学习视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难点: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是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课前预习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1)针对_“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_”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2)不能以“_”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_也不是“万世之至论”。(3)提出“绝假纯真”的“_”,以此反对_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_”,反对当时的摹古文风。2著作:流传至今的有_、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3影响:对_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地位:明清之际,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是_学派的创立者。2思想(1)最精彩之处是敢于批判_。(2)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_”,建立“_”。(3)提出_的思想。(4)在具体制度方面,提出限制_的主张,_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5)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_。3评价(1)反映了明朝末年传统_发生变化。(2)为中国近代反_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地位:在历史学、地理学、音韵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并开清代_学之先河。2思想(1)将批判锋芒指向“_”的君主专制,深刻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提出“_”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3)_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提倡经世致用,注重_。3评价(1)具有强烈的_和_。(2)虽不具有近代的“_”意识,但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强烈。(3)是清初_思潮的推动者之一。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思想(1)政治思想的主旨是“_”。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_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2)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帝王_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_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_的根源。(3)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_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_史观。(4)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处谈论“_”对历史的主宰。2评价: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其_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1)肯定_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2)最大特点是对_的大胆批判。(3)对“_”进行猛烈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2评价(1)不仅在当时起到了_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对专制主义君权和_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_的揭露。(3)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_身上。(4)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_、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答案:一、1.理学理(2)圣人经典(3)童心说礼教(4)真心2藏书3正统思想二、1.浙东2(1)君主专制(2)一家之法天下之法(3)君臣平等(4)君权学校(5)工商皆本3(1)社会关系(2)专制主义三、1.考据2(1)私天下(2)众治(3)梁启超(4)实学3(1)批判精神启蒙精神(2)民权(3)经世致用四、1.(1)循天下之公秦始皇(2)横征暴敛独尊政治腐败(3)唯物论社会(4)天命2哲学思辨五、1.(1)儒学(2)专制君主(3)官2(1)振聋发聩(2)官吏腐败黑暗现实(3)贤君明主(4)齐家课堂作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性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答案:A解析:“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是对孔子的挑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符合题意。黄宗羲主要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具有唯物思想,排除B、C、D。2李贽在焚书中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以为圣”。这种“生知”说的进步作用是()A否定人的认识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B彻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C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D肯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而知之”,成为圣人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可知,李贽认为天下人在自然天性上是相等的,圣人也不例外。这样就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否定了人的认识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故A正确。B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C针对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D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简单重复。知识点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3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奏章由天子批阅,“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其主要目的是()A建立责任内阁制 B实行君主立宪制C限制君主的权力 D恢复宰相制度答案:C解析: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提出了治国济世的方案,设想通过分权来达到限制君权的目的。A、B属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黄宗羲没有提出来。D不是其主要目的。故C正确。 4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其历史意义是()A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B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C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D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A中的“封建制度”不符合题意,黄宗羲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制度,这是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因此C项也错误;B项中的“根本”明显夸大了其历史意义;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产业,尽享天下之利,而使百姓受害无穷,从而否定了“家天下”的行为,D项符合题意。5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二者在当时()A有利于封建统治B阻碍历史进步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答案:D解析:韩非子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知识点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6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情怀的是()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根据“讲求功利、求实、务实”及“以天下为己任”可知,这符合顾炎武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故A符合题意。B是黄宗羲的思想,C不属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D是中国的传统经济政策。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此思想意识的经济基础是()A封建经济的繁荣 B农业生产的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城市规模的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顾炎武提出“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意即主张“公天下”取代“家天下”,属于早期启蒙思想,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其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知识点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8王夫之认为“无其器则无其道”“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这体现出他具有()A发展的思想 B唯物思想C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材料中的“器”“气”都是指物质,由“无其器则无其道”“若无气处,则俱无也”可知,王夫之认为物质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基础,是典型的唯物思想。故B正确。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说法,说明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同时,应注意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知识点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0唐甄认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这说明他()A跳出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B认识到了“君权神授”的虚伪性C主张臣民应按照上天的旨意行事D认为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答案:B解析:“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的意思是,君主不是什么天帝大神,而是人。这说明唐甄认识到了“君权神授”的虚伪性。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贽反对那些道学家是为了抬高自己,故意把孔子吹捧为神圣,甘愿冒着“非圣无法”的罪名,自称“民端”。他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中国思想通史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还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反对道学家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中国思想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性,说明其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找出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观点的两句话,并说明这是对中国古代哪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根据材料三,提炼顾炎武的思想观点。(4)上述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驱除对孔子的迷信。反封建的先驱。(2)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民本思想。(3)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4)政治: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理学、心学占统治地位。影响:为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李贽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历史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较简单,抓住材料二的中心思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民本思想。第(3)问,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即可,注意语言要简练。第(4)问,结合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背景”,从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分析“影响”。课 后 作 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等信息分析,可以看出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对儒家思想发出了大胆的挑战。2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答案:A解析:明清时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咒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3明清之际有人说:“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率此不变,虽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日者矣。”这种思想出现的根源在于()A封建社会危机加深B商品经济发展C程朱理学摧残人性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属于早期启蒙思想,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B正确。A、C是其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源;D不符合“明清之际”。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臣者以为鹄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黄宗羲思想具有平等内涵B张居正不尊敬皇帝被人批评C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黄宗羲认为当时人愚昧不堪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们谴责张居正在皇帝面前“以师傅自待”的做法,而认为他应该像“仆妾”一样听从指使。而黄宗羲认为臣与君“名异而实同”,这里的“同”不是指地位相同、待遇相同,而是指具有相同的人格,不应区分出贵贱高低。故A正确。B中“不尊敬”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跟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唐甄认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赋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和唐甄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解析:孟子所处时代尚无君主专制制度,A错误;董仲舒的思想被统治者采用了,C错误;董仲舒和唐甄所处时期都不是社会转型时期,D错误。三种主张都是针对时代特征提出的,故B正确。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家思想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批判宋明理学,B项错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民本思想,“复兴”说法错误,排除C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是在晚清时期,D项错误。故A正确。7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间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儒家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以个性解放为核心,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兴起,出现了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新思想。A应是宋明理学家的思想,B在明末清初并没有出现,C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正确。8明清之际的思想中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进的新因素,主要有()男女平等唯物主义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A BC D答案:C解析:所谓“近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因素”应是指能够促使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一直发展着,不是新的因素;的思想内涵与近代社会相符,且属于新因素。故C正确。9有学者说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学”()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宣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忽视材料中的“思想启蒙”。材料显示明朝统治者曾试图否定王阳明的心学,但适得其反。“王学”之所以在士子们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突出人的价值,宣扬人的主体地位,思想中带有人性觉醒的启蒙色彩,故C正确。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A、B错误。D是王阳明提出的求理方法,不符合题意。10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A BC D答案:C解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逐渐认识到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诸多弊病的根源,同时他们的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但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11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上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差异答案:C解析:商鞅是战国人,生活在封建制度开始确立的历史时期。当时新兴的封建制度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主体,手工业和商业则是补充;而黄宗羲处于明末清初,此时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尽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品经济已比较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经济主张的不同。1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形成的背景。所谓“新的历史条件”,即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由此可知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1)两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有何不同?(4分)(2)有人说这两种不同认识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之。(7分)答案:(1)韩非子的核心观点是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黄宗羲的核心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2)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韩非子的观点适应了建立新的政治权威的需要,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韩非子生活在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的时期,各诸侯国兼并战争不断,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来维护君主权威。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因而抨击“法”为“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14(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概括材料一中朱熹“爱民”的主张。这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分)(3)概括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5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宋代和明清时期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4分)答案:(1)主张:轻徭薄赋,提倡节用。思想: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2)观点: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时代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腐朽;传统儒学僵化等。(3)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4)共同之处: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解析:第(1)问:“主张”可由“故爱民必先于节用”进行回答;“思想”显然是以民为本。第(2)问,“观点”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时代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第(3)问,“标准”根据材料信息“在万民之忧乐”回答即可;“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影响”从使儒学和明清儒学的具体内容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