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8228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I)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6分)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2、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3、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4、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B.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5、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宋代一度扩大到13经。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A.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B.儒家经典不断丰富C.孔孟儒学遭到破坏 D.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 )A.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 B.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 D.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7、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 ,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 )A.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 B.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D.儒学思想成为主流8、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 )A.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B.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C.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 D.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A.文艺复兴运动歌颂自然与人性 B.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D.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10、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C.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 D.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11、14世纪意大利新建的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课程强调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教育学生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的思潮达到顶峰 B.基督教新理念开始传播C.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出现 D.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精神1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D.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13、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 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14、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15、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B.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16、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C.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D.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这里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A.商品经济发展不足以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C.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 D.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18、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藏有一幅明初(1389年)绘制的绢绘本巨型世界地图,题为大明混一图,其地理覆盖范围包括亚、欧、非三大陆。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绘出了非洲大陆的形状。据此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西交通扩展为此地图的绘制奠定基础B.郑和的远航为此地图的绘制提供了线索C.当时中国地理知识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D.当时中国海外贸易范围已覆盖欧亚非地区19、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A.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C.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D.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20、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21、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22、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这是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A.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蒸汽时代 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C.从根本上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基础 D.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23、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2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25、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C.强调经世致用,批判崇洋虚无 D.突出中学地位,否定西学价值2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27、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 )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 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 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28、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29、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30、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31、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32、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33、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34、陈独秀、胡适等人原本约定,将新青年定位为一纯粹论理的刊物,二十年不谈政治。但是,新青年迈入第三年,就开始出现议论政治的文章。如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劳工精神庶民的胜利欧战与哲学等。新青年的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 B.共产国际的帮助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35、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6、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须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37、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38、1926年12月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各部门工作报告显示,当年广东省国民党党员中农民党员约占40%,工人占23%,学生占25%,商人不足10%。这表明()A.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B.国民党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有力支持C.广东省是开展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带 D.扶助农工政策在广东取得明显效果39、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40、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41、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 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42、“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 )A.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 B.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43、据统计,xx中央巡视组在河南省共对9个市(地)5所高校进行了巡视,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5 338件,发现问题线索2 192个,涉及厅级领导干部190人、处级干部886人。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线索,中央巡视组已立案调查189人,其中厅级干部10人,县委书记2人。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 B.惩治腐败是立国之本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D.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44、“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讲道,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二、非选择题(45题14分,46题20分,共34分)4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科学蒙难集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机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亭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为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康有为大同书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未晰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搞世界,此亦天不丧斯文之一征也。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材料三: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的进步”。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什么冲突?原因何在?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刘绍宽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4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蕉岭中学xx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三次质检历史参考答案(文科)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6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BABADABAD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DCBBCDBCCBC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答案BCACDCDBDCD题号3435363738394041424344答案ACDCDCBAAAC二、非选择题(45题14分,46题20分,共34分)45【参考答案】(1)冲突:科学和宗教之间的观点冲突。(2分)原因: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造生命,动摇了教会神学的地位。(2分)(2)原因: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质疑;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愤慨;对以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为核心的“天演”竞争学说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3)观点: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2分)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46【参考答案】(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6分)成因: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任答四点即可得4分)(2)变化: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2分)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2分)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2分)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进中国人的不懈探索。(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