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7587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共计70分)1.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西周的宗法制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2.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3.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4. 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5.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6. 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7.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8.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A.与都省相互制衡 B.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C.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D.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9.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10.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解决军粮供应问题C.发挥地方上的自主性 D.加强对“三司”的管理11.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说明了(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内阁权力扩大,拥有决策权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2.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 )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 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 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13.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14. 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A.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 B.摧毁了氏族制残余C.扩大了民主力量 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15. 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这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A.泛滥为暴民政治 B.极端民主 C.法律本身不公 D.公民的素质16.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17. 查士丁尼法典记载: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B.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C.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D.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18. 1689年“国民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主要反映了英国( )A.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B.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19.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询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D.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20. 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为此,美国( )A.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B.实行州际平等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体制 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21. 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22. 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24. 1862年,俾斯麦在议会中说:“只要看一眼地图就清楚,普鲁士瘦长身躯不可能单独地、较长地承担确保德意志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的德意志人来承担。”这段话说明( )A.德意志地区主要是由普鲁士及其邦国构成 B.德国统一必须由奥地利和普鲁士共同完成C.必须完成德意志统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 D.资产阶级和议会是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力量25.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实行联邦制原则 B.国家统一尚未完成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皇帝权力受到限制2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27.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 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 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28.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9.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30. 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31. 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 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32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33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教义标准;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其评价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3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 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35.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36题15分,第37题15分,共计30分)36.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阶段演变萌芽于战国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于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 实行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加强于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15分) 3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15分)(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高二月考六历史答案xx.31-5 CBADD 6-10 DBCDD 11-15 AABCB 16-20 BBCCC21-25 DACCA 26-30 DBCDC 31-35 DBBDC36.解析 首先,提炼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其次,结合表格中信息,从政治和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证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衰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趋势:不断调整皇帝和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对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强化监察制度;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不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吏;不断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改革,分散地方政权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创立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府与政权的垄断与威胁,加强人才的社会流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儒学作为官吏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的影响;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人民革命的打击,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的冲击等。37.解析 本题实质是一道观点论述题,本题首先找出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的不当之处,如,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答案 示例:不当之处一: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2分)说明:君主政体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两种。晚清中国属于前者,而近代德、日,其政体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属于后者,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3分)不当之处二: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2分)说明: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在行政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二者都是本国国家权力的中心。(3分)不当之处三: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2分)说明:西方政治注重分权与制衡,如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但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权力相对独立平等,又互相制约。(3分)不当之处四: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2分)说明: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其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主权在民”,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3分)不当之处五: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2分)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以美国为例,其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一方面容易造成政治分化、社会分裂,另一方面,两党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分)不当之处六: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2分)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的政体,没有好坏之分。君主立宪制并非“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如英国君主为“虚君”,而近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却掌握着国家实权。(3分)(任选其中三处即可) 1.解析 根据材料中“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得出这一制度注重血缘亲情,韩非子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了建立中央集权的主张,故A项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体现的是“仁政”“重民”思想,与亲情无关,故B项错误;西周的宗法制强调血缘,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主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C2.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答案 B3.解析材料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说明郡县制是符合理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故A项正确。答案 A4.解析 通过刺史对地方官监察,从而促进他们对地方的治理,故D项正确。答案 D5.解析 根据“下其议”“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均使得皇帝决策的集思广益,故D项正确。答案 D6.解析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一方面会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即世家大族把持国家政权;另一方面这种选官制度使选拔官员的权力掌握在地方官员和豪门势族手中,不利于加强皇权,故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答案 D7.解析 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衡量标准是门第,故入仕的寒门子弟在两晋时期很少;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创立,其衡量标准是考试成绩;唐宋时期特别是宋朝时期科举制盛行,给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故B项正确。答案 B8.解析 材料大意是:行省与中书省互为表里,每年的赋税有四百万锭,各省留下一部分备用外,上缴给中书省二百八十万锭。材料是指它们互为表里,不是互为制衡,故A错误;行省是地方行政机关,不是专收赋税的机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行省与中书省是上下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正确;元代的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不是行省,故D项错误。答案 C9.解析元朝废除三省制,只留中书一省,这不是权力的分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 D10.解析 根据材料“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可知,巡抚起监察地方掌管的作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兼理粮饷”属对粮饷加强监管,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可知,巡抚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管,限制其自主性,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 D11.解析 由材料“居正为政,以尊主权朝下而夕奉行”可知,张居正生前任内阁首辅,其职权很大,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情况发生转变,说明张居正之后内阁职权很小,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选A项。只有皇帝才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内阁与六部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 A12.解析 密折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依据,是皇帝驾驭的工具之一,故A项正确;“任何”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密折只是渠道之一,奏折上报的渠道依然运行,故C项错误;军机处办事效率并不低下,故D项错误。答案 A13.解析 材料“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体现了强化专制皇权,相比较而言,强化皇权才是主要作用,故B项正确。答案 B14.解析 据题干材料“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说明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力量,故选C项。材料为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实行十行政区,未提及贵族势力,故A项错误;氏族制度在此时仍然对雅典政治有重要影响,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 C15.解析 暴民政治只是雅典极端民主这一严重弊端的表现之一,故A项错误;法庭处死了苏格拉底是由于人们不满苏格拉底在法庭的辩论,最后完全按投票决定的,这是极端民主的表现,故B项正确;对苏格拉底的错误审判是民主政治的弊端导致的,与法律不公无关,故C项错误;公民的素质低下是导致雅典极端民主这一严重弊端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答案 B16.解析 题干信息“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说明私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故选B项。答案 B17.解析 材料就打造戒指这个商业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权责划分,将不同的商业活动细化,力求做到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故B项正确。答案 B18.解析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代议制民主政治侧重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与材料中国王权力受限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国王由维护先王法律到根据议会制定法规进行统治,可知国王受到法律限制,这是君主立宪制的体现,故C项正确;“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仅是材料表面现象,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 C19.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内阁和首相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议会中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故D项错误。答案 C20.解析 根据材料中“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指的是美国建国初期松散的邦联制已经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故选C。材料并未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各州之间的平等,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人民主权原则,D项错误。答案 C21.解析 “联邦主义”与材料“合众国法律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 D22.解析 材料中恩格斯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 A23.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果,符合法国国情,顺应了历史潮流,故C项正确。答案 C24.解析 据材料“只要看一眼地图就清楚,普鲁士瘦长身躯不可能单独地、较长地承担确保德意志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的德意志人来承担”得出必须完成德意志统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故选C。材料信息表明俾斯麦认为,德意志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统一,并不是说德意志地区主要是由普鲁士及其邦国构成,A项错误;德国统一由普鲁士领导完成,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资产阶级和议会,D项错误。答案 C25.解析 从材料中“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表明普鲁士国王并未取得凌驾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的至高地位,各邦国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很明显是一种联邦制而非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答案 A26.解析:选D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政府没有彻底放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明清政府外交衙门的建立是被动的,故C项错误;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名称上看,衙门体现了封建性,总理各国事务体现了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正确。27.解析:选B 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不能体现出其试图构建新文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删书衙按照拜上帝教的原则删改儒家经典,反映出其试图把儒学改造为适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文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对儒学的删改不是全力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主张人人平等,故删改儒学不是为严格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28.解析:选C 材料表明侵略国家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时间应当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该事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列强瓜分中国之后,故D项错误。29.解析:选D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材料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A错误;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错误;C项所述内容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材料所述不符,可排除。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故D正确。30.解析:选C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31.答案 D 解析 这一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扩张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不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32.答案 选B 解析 从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33.答案 B 解析 洋务运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其指导思想和措施属于典型的改良,不是“激进主义”,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其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天京变乱暴露了领导集团的争权夺利,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激进主义,但是和宗教无关,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侧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者,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错误。34.答案 选D 解析 革命与民国虽然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但是并不意味着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观点错误,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不同于传统王朝的更替,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故D项正确。35.【解析】选C。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使中国真正成为公民国家,A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制度,B错误;材料中“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C正确;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未建立真正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