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义 新人教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637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义 新人教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义 新人教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义 新人教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古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继承其父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作品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二)人物轶事勤奋好学的司马迁幼年时的司马迁,因为家里贫穷,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一)背景链接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二)常识链接文学常识史记司马迁的父亲在汉朝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串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十二篇,表(大事年表)十篇,书(典章、书籍)八篇,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三十篇,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简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文化常识1拜为上卿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者:也称太监、公公、阉人、内官、内侍、中官、中涓、内竖、中贵人,是指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3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4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5臣请就汤镬汤镬: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来烹煮罪人。6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下面是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2学习廉颇、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高尚品质。3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个性以及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一)阅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完璧归赵”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拜: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4可予不 不:5而君幸于赵王 幸:6大王亦幸赦臣 幸: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 许:负: 曲:8臣愿奉璧往使 奉:9臣请完璧归赵 完: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 左右:11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12相如因持璧却立因: 却:13怒发上冲冠 上:14秦贪,负其强 负:1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16拜送书于庭 庭:17大王必欲急臣 急:18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谢:有司: 案:19舍相如广成传 舍:20决负约不偿城 负:21乃使其从者衣褐使: 衣:22乃设九宾礼于廷 宾:23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2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负:2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27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使:2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29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30毕礼而归之 归:31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以:32翻译下列句子。(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文: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文: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 (4)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译文: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文: 明确:1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2白白地3忧虑,担心4通“否”5宠幸6幸好,侥幸7权衡、比较答应使动用法,使担负理亏8通“捧”,双手捧着9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10古今异义词,指嫔妃古今异义词,指侍从11古今异义词,指出给看12趁机退,这里指后退几步13名词用作状语,向上14凭借,倚仗15平民16通“廷”,朝廷17逼迫18道歉官吏的通称通“按”,审察、察看19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20违背21派遣名词用作动词,穿22通“傧”23延请24古今异义词,遵守约定25辜负,对不起26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27使臣28通“熟”,仔细29牵、拉30使动用法,使归31凭用,拿来,连词32(1)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判断句)(2)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被动句)(3)对策没有定下来,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定语后置句)(4)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让我捧着璧,在朝廷上把国书交给我。(状语后置句)(5)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回赵国了。(被动句)环节二:把握文意33下列各句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智慧和胆识的一项是()臣窃以为其人勇士臣愿奉璧往使璧有瑕,请指示王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拜相如为上大夫ABC D解析:选B属于间接表现蔺相如的智慧和胆识;其对象为秦王与群臣;是对蔺相如的任命。3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廉颇战功卓著、地位显赫和蔺相如地位卑微、不为人知,二者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笔。B缪贤的话,表现了蔺相如不仅具有忠于赵国的思想品质,还具有分析复杂形势的政治敏锐性,也为下文蔺相如勇敢、机智的表现做铺垫,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C蔺相如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傲慢的神态、轻率的动作,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行为,并用以死相拼的誓言相胁,表示了不受欺诈的决心。蔺相如表现得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失使者的身份,不致把事情弄糟,又擒纵自如,轻重得当。D“廷叱秦王”回合中,蔺相如在秦廷上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解析:选CC项,“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行为”错,秦王的做法,只能说明秦王有欺诈的迹象。(二)阅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渑池之会”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2明年复攻赵 明年:3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诀: 度:4秦御史前书曰前: 书:5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6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以:7左右欲刃相如 刃: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9翻译下列句子。(1)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译文: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译文: (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译文: 明确:1攻下2古今异义词,第二年3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估计4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写5古今异义词,走上前进献6介词,拿7名词用作动词,杀8回头9(1)大王这一去,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来回,不会超过三十天。(2)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就给(他)敲了一下缶。(省略句)(3)秦王酒筵完毕,最终不能胜过赵国。(状语后置句)环节二:把握文意10下列各句全都表现蔺相如勇敢、不畏强权的一项是()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相如张目叱之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A BC D解析:选C是蔺相如和廉颇劝赵王的话;说明廉颇谨慎持重,有长远的眼光;说明赵国在宴会上的胜利。11下列对“渑池之会”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开始叙述“秦伐赵,拔石城”“复攻赵,杀二万人”表明了秦强赵弱、形势严峻,目的是借以反衬蔺相如的非凡才能。廉颇深谋远虑的一席话则表明忠心,为后文化解二人矛盾埋下伏笔。B作者对“渑池之会”会场的描述采用了三组对比:秦与赵双方的对比、蔺相如与赵君臣的对比、蔺相如与秦君臣的对比,这些对比意在表现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双全、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品质。C廉颇与赵王诀别,语言虽少,意义却深,体现了他重国事、有勇有谋的性格,也突出了随赵王前行的蔺相如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暗写廉颇,赵国在会上取得的成果,跟他的功劳也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他后来“宣言”的一个原因赵王叙功而不及他。解析:选BB项,“秦与赵双方的对比”意在表明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说明斗争的形势严峻。(三)阅读课文第1721自然段“负荆请罪”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 以: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素: 羞: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4相如引车避匿 引: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亲戚: 事:6且庸人尚羞之庸人: 羞:7而相如廷叱之 廷: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后: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负: 因:10翻译下列句子。(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 明确:1只,不过因为2向来,本来意动用法,以为羞3古今异义词,扬言4掉转5的原因古今异义词,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侍奉6古今异义词,平常的人意动用法,以为羞7名词用作动词,在廷堂上8意动用法,以为先意动用法,以为后9背经由10(1)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节操。(判断句)(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省略句)(3)相如虽然愚笨,难道害怕廉将军吗?环节二:把握文意11下列各句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的一项是()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引车避匿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 BC D解析:选A说蔺相如再次被提拔;间接说明蔺相如的高尚品质;表现廉颇忠心为国、勇于改错的精神。12下列对“负荆请罪”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颇起初“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说明居功自傲只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表现了他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精神。B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并且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C蔺相如采用比较法来向门客说明道理,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由此可见,蔺相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出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的。D作者之所以对蔺相如详写,而对廉颇略写,就是因为蔺相如是一个忠于赵国、智勇双全、出色的外交家,他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大于廉颇,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廉颇显著。解析:选DD项,“他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大于廉颇,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廉颇显著”错。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负荆请罪”的廉颇,“将相和”的佳话,这些都归功于蔺相如的心胸和智慧,说到底是一种双赢的智慧,既赢得了廉颇的尊重,也赢得了国家的长治久安。2从自然中积累有一种犀鸟,它的身形很小,专门停在犀牛的背上为犀牛找皮肤缝隙间的寄生虫,它既可以以虫为食,又可以让犀牛来保护自己。而犀牛呢,它既可以减少皮肤里的寄生虫,又可以凭借小犀鸟灵敏的感觉来获知临近的危险。多么聪明的一对啊!他们都各有缺点和特长,却知道如何来和他人合作,实现共赢。3从历史中积累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文学史半边天空的传奇。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越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于是浮士德浮出水面,它的光焰穿过历史的黑暗点亮了今天的天空。倘若没有魏玛城的相遇、相知、相辅相成,歌德也许仍陷于琐杂的政务中,而席勒也许已在困窘的生活面前湮没无闻。无法想象,没有他们,十九世纪的文化星空将会黯淡到何种地步。更无法想象,他们若是走上了互相牵绊的歧途,历史又会是何面目。4从名言中积累(1)民齐者强。荀况(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6)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7)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8)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二)这样运用素材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它不应该是一味的言论相攻,两败俱伤。或许,只要我们多一分关爱、包容、谦让、无私,就会不仅承托了别人,还能成就自己。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怎能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便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正是蔺相如的坚忍、包容,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双赢的智慧。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带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去接纳云,挽留鱼。彰显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在茫茫人海中竞争,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领悟文章确立的中心是“多一份关爱、包容、谦让、无私,就会不仅承托了别人,还能成就自己”“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语段开篇由生活中的竞争写起,引出议论的中心观点。然后引入课文素材,侧重点放在蔺相如的做法上,并适时对素材加以评述,“正是蔺相如的坚忍、包容,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与语段的议论中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后,深化中心,指出彰显自己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尽显双赢大智慧的观点。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他一支瘦笔写尽帝王霸主,一册书简涤尽千代风华,却始终无法忘记一个名字,那就是:蔺相如!如果不是赵国危机,如果不是一册史书,也许,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他不过是缪贤的一个舍人,不过是数千门客当中的一个。历史淘尽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史官的笔连那君王诸事都盛搁不下,又哪里有位置安放这样一个卑微的门人?而恰恰就是这个门人,挽狂澜于既倒,敌强秦于自若,以身涉险,舌战群敌,在危险中从容应对,在对手前应付自如!我常常惊叹于蔺相如的能力,我常常拍案于蔺相如的胆识。夜里,我也常常跨越千年时光,去追寻相如那文人弱质下的铮铮傲骨,去寻找那傲骨深处蕴藏的大智慧、大勇敢和大从容。当赵王的臣子畏缩在衣袍之下,当赵王的宫廷笼罩着愁云惨雾,蔺相如来了,从容而优雅,带着他的睿智和胆识,带着他的傲岸,带着他忠正赤诚的丹心,带着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镇定,一匹瘦马,一队士卒,一袭布衣短褐,一身瘦骨铮铮,他走向秦国的城墙,走向虎狼之王为他陈设的獠牙的盛宴。身后,是战战兢兢的君王和同僚;身前,是虎视眈眈的秦王和众臣没有犹豫,没有回头。生,原本是为报国而生,死,亦当是为救国而死!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抵达我们的灵魂,渑池上空的硝烟逐渐消散,剑拔弩张回归成歌舞升平,而蔺相如,他还是那个蔺相如,接受君王的恩赐,接受爵禄的封赏。然而,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代到现代,从今天到明天!而今天,蔺相如来了,他穿越时光的梦境,穿越昏君美人凌乱的舞袖,穿过弄臣贼子谄媚的笑容,从竹简和木牍中走来,布衣青发,瘦骨如山,依然从容淡定,依然睿智豁达,依然高瞻远瞩。他一袭布衣,数根傲骨,温和而桀骜地站在汗青之上,以他独特的睿智和通达,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之中,亘古不朽!佳作赏析本文语言至情至性,准确生动,霸气十足。长短句错落有致,读来铿锵有力。成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再加上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使语言如电影镜头般为我们形象地折射出蔺相如的傲岸形象。我们似穿过历史的隧道,看到了活生生的蔺相如,他正在为我们上演一幕幕的篇章。写作借鉴1学开头本文以景入题,由太史公引出主人公,自然流畅,无任何斧凿之感。2学排比第段运用大量排比句,极力渲染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增强了文章气势。3学整散结合整句的使用,使文章气韵贯通,读之慷慨有力;散句的使用,使文章句式活泼,读之轻快舒缓。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极大地增加了语言的音韵美。如文章中的“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整散相间,句式灵活,增强了语言的灵动美。4学结尾本文结尾展开大胆的想象,将蔺相如定格成一尊伟岸、永恒的雕像,在历史的流光中熠熠生辉,可谓神来之笔,余味无穷。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大学翻译增加财富有个大原则,就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明理知义这段看似论述蓄积财富的道理。实则以蓄积财富的普遍规律说明治国之理和修养个人仁德。在上者有仁德修养,能谨慎持守,不受私欲诱惑,推己及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保有土地,拥有土地,人民又乐于耕作,不言而喻,财物必然富足。加之为君上者能知人善任,摒弃只会坐食俸禄、不会办事的鄙薄小人。这样,有贤德的人大公无私,能造福人民,创造财富迅速,用度节约,财富就会蓄积国库。当然,为了财富于道德廉耻而不顾,那便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失得快。何岳拾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封识(zh):封存的标记。利:贪图。俟(s):等待。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译文: 参考答案: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参考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二百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何岳携带着银子来到自己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何岳捡到的相符合,就把银子还给了那人。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里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于常人。他17岁那年,由于年少无知,选择了里德学院这所学费昂贵的学校,还选择了一个自己不感兴趣但很热门的专业。半年后,他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之中:硬着头皮听课让他度日如年;为了读书花掉父母所有的积蓄,让他感到压力很大。他觉得再读下去也没多大意义,于是就选择了退学。退学后,他没有立即离开学校,而是想凭着兴趣旁听一些课程。以前,每当他走在校园里,都会被各种宣传海报上漂亮的书法字体吸引。于是,他决定先去旁听以前没时间学习的书法课。里德学院有着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课程,在班上,他系统学习了书法知识,掌握了各种字体的书写方法,还学习了如何制作漂亮的版式等专业知识。在学习中,书法的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令他如痴如醉。他从没想过那些书法知识会对他的人生起到怎样的实际作用,仅仅是凭着兴趣学习而已。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当他设计世界上第一款麦金塔电脑的时候,之前学到的书法知识竟然派上了大用场。他将书法知识巧妙地融入到麦金塔电脑的文字呈现系统中,让人类首次利用电脑打出了漂亮的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呈现方式被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视窗电脑操作系统采用。他就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保罗乔布斯。,人生教益人生路上岔路多,面临选择要理智。面对家人的期待、社会的压力,很多人在人生路口犹豫徘徊,不知如何是好。乔布斯正是在这种期待与压力下选择了一个在当时很热门自己却不感兴趣的大学专业,踏上了一条自己不喜欢的路,走下去才发现,这条路艰难异常。也有些人听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找到了人生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