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341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1、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2、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受到个体经济的极大限制。据东北、华北等地的调查显示,农村中已出现中农化的趋势东北局报告说东北农村有1%的农户已成为新富农。华北局报告说,据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典型调查,新富农占总农户的2%。这一现象表明()A.土地改革未改变我国的土地所有制B.农业中的土地集中现象已是非常严重C.迫切实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D.土改使农村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3、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工作的部署:“战争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应该是维持市场,求得金融物价不要太乱。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这一精神的贯彻(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B.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要C.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格局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后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成立;1956年,从重工业部中分离出兵工总局,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1963年,从二机部中又分离出三机部(航空工业)、五机部(兵器工业)。这表明( )A工业优先战略方针确立B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强化D科技革命引领工业发展5、下表为1953-195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政府( )1953-1955年合计其中沿海内地工业10044.755.3建筑业10047.647.0地质勘探10022.576.2交通运输10029.352.1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A.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D.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6、“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7、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A.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B.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8、吉林省驻京办事处简志在阐述1955年吉林省驻京办事处设置的动因时指出:当时,在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等方面,有许多事情不仅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汇报,而且也需要通过与其它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据此可知,吉林驻京办设立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吉林的管理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C.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D.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9、近代某纲领规定:“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下列说法与该纲领一致的是( )A.更关注工农利益B.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D.没有明确反帝主张10、1956年底,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见下表项目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比重85.6%7.3%7.1%由此可见,三大改造使(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1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A.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12、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D.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乐政府选择了一条与西德自由经济政策不同的道路。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此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宏观调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指导更有力。从1947年到20 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法国的国有企亚大多组建成集团,中央政府只管理总公司,分公司由各集团自行运营,以提高管理效率。摘编自唐逸如法国二战后国有化浪潮解密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1951年,国家开始实行棉纱统购;1953年10月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实际上是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摘编自王橙宇60年中国经济曲折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国有化浪潮”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并指出中法两国经济建设的不同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 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 “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制定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答案1.B解析: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1953-1954年仍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尚不发达, 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D项错误。2.C3.D解析:本题考查1950年陈云的经济思想。由材料中“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可推知这一精神将军事放在首位,这对经济的恢复发展是不利的,故A项错误;材料现点认为国家经济建设重心是适应战争需要,并不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要, 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排除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在和平年代有计划地展开,而材料中中国的建设方案明显是为适应战争需求而采取的措施,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中我国的经济建设方案重心是适应战争需求,其他经济建设不得不围绕这一点展开,这推动了与战争有关的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格局,故D项正确。4.C5.A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五”计划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其中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陆续在东北建立了一系列重工业基地,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显然与建国初期的工业建设史实不符。7.C8.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需要向中央汇报,也需要通过与其它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并不是由市场进行调节,而是由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调节,这符合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因此该机构的设立目的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吉林驻京办是设立在北京的机构,并非是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管理在地方上设置的;B选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52年底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实行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该机构并非为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设立。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9.A10.B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经过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占85.6%,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7.3%,两项相加达到了92.9%,而个体经济所占比重只有7.1%,这说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故选B项。材料信息表明,此时私营经济占有一定比重,“完全实现公有制”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情况,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锘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标志,故D项错误。11.A12.C解析:证券交易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手段且是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底,与材料中“1952年7月和8月”的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受苏联“斯大林模式”影响,开始逐步强化对经济的计划控制,故C项正确;我党的“左”倾错误蔓延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间上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D项错误。13.1.特征:国有经济向更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益。背景:法国面临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的迫切要求;二战后各国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建设;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笫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性。2.评价:增强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生产发展缓慢。不同:法国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国企为主导,使政府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者,促使国家强盛;中国是实行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全面的直接管理,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4.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 原因: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问题: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15.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主要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将农民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的政策;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1)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为工业化服务。第二小问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 得出由中央强制推行;根据材料一“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得出规模和速度大跃进;根据材料一“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 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得出将农民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根据材料一“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2)第一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得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根据材料二“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得出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根据材料二“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得出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的政策;根据材料二“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得出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根据材料二“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是很重要的”得出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