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927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习重点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文本名句1.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3.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二、描写爱情的古诗句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4.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生查子)文本导学1.词语理解(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_吾今且报府:_箱簾六七十:_蒲苇纫如丝:_府吏见丁宁:_摧藏马悲哀:_(2)一词多义谢适遣取复会相(3)古今异义共事二三年古义:_今义:_可怜体无比古义:_今义:_汝岂得自由古义:_今义:_捶床便大怒古义:_今义:_再拜还入户古义:_今义:_本自无教训古义:_今义:_自可断来信古义:_今义:_处分适兄意古义:_今义:_便可作婚姻古义:_今义:_便利此月内古义:_今义:_叶叶相交通古义:_今义:_郁郁登郡门古义:_今义:_蹑履相逢迎古义:_今义:_感君区区怀古义:_今义:_多谢后世人古义:_今义:_2.词类活用(1)孔雀东南飞:_(2)手巾掩口啼:_(3)卿当日胜贵:_(4)自名秦罗敷:_(5)千万不复全:_(6)逆以煎我怀:_(7)足以荣汝身:_3.特殊句式(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_(2)结发同枕席:_(3)窈窕艳城郭:_(4)誓天不相负:_(5)仕宦于台阁:_(6)为仲卿母所遣:_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答:_2.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1.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认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太守为子求婚的。答:_2.本诗除塑造两个青年男女忠于爱情的正面形象外,还对焦母和刘兄进行了刻画,请作简要分析。答:_3.刘兰芝和焦仲卿之死为什么在当时有其必然性?对于刘、焦之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答:_铺陈排比,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在叙事作品中很常见,给人以辞采缤纷之感。孔雀东南飞(并序)运用铺排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请你找出文中运用铺排手法的地方,体会其表达效果。答:_链接作家作品1.背景展示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藏族的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对严密完备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这个故事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与刘兰芝拒婚拒嫁,二人双双殉情。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2.文体知识“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它以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文内文外孔雀东南飞(并序)赏析孔雀东南飞(并序)最大的艺术成就是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极其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练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在整篇诗中,还有一些作者的插入语,笔墨虽不多,却极为精辟。如兰芝和仲卿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类文品悟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任你找。”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锻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子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已坚,长辈壮我行!”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微感言:_素材运用学完孔雀东南飞(并序)后,你发现本文哪些材料(包括作者)可以用到写作之中呢?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你对文本素材的发现和运用过程。运用示例南宋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的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另娶他人,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恰巧与陆游相遇,一对有情人相对无言。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再游沈园,见到这首词,相应的和了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久唐琬便抑郁而亡,而陆游也抱恨终生。梁祝的化蝶、焦刘的孔雀东南飞、陆唐的钗头凤,哪个不是以悲剧结尾,哪个不沾染着青年人的血泪,从中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刽子手就是封建礼教。几千年来,冷酷的封建礼教,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数的悲剧后面,还有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你的发现和运用:_提醒:完成作业第二单元第6课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1)通“娶”,娶妻。通“赴”,赶赴。通“奁”,梳妆用的镜匣。通“韧”,柔软而结实。通“叮咛”,叮嘱。同“脏”,脏腑。(2)辞别谢绝告出嫁顺从,依照刚才休弃使回娘家派送通“娶”,娶妻与“迎”同义,迎接得到,招致又,再双层回答,答复定相会,聚会适逢,正赶上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相貌,命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不译我,偏指一方,指兰芝老人家,偏指一方,指焦母你,偏指一方,指兰芝你,偏指一方,指仲卿他,偏指一方,指仲卿他,偏指一方,指媒人你,偏指一方,指媒人(3)共同生活。在一起工作。可爱。值得怜悯。自作主张。不受拘束。古代的一种坐具。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两次。表示又一次。教养。教育训诫;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使者,指媒人。寄来的书信。处理、处置。动词,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名词,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的处罚决定。结为亲家。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吉利。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交错相通。指往来通达。人多的样子。心里苦闷。迎接。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形容情意的诚挚。(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多多告诉。客套话,表示感谢。2.(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名词作状语,用手巾(3)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4)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名叫(5)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享受荣华3.(1)否定判断句,用“非为”表判断(2)省略句,句前省略主语“我们”(3)省略句,句中省略介词“于”(4)宾语前置句,应为“誓天不负相”(5)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台阁仕宦”(6)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整体把握1.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2.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重点突破1.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课文中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既表现了太守对此事的重视,烘托了刘兰芝的善良美丽、贤惠能干;更是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她是无辜被遣的,从而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2.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兼施,一会儿(逼遣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一句的弦外之意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3.(1)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即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因为他们不能,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2)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条冲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们的死是必然的,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但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们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们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们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赢得后世对他们的同情与尊敬。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美点赏析孔雀东南飞(并序)多处运用了铺陈排比手法,都颇为精彩。具体说来,“十三能织素”以下五句,通过铺陈排比,突出了刘兰芝多方面的才能和她的聪明能干,说明了当初受过良好的教育。“妾有绣腰襦”以下七句,通过铺陈排比,突出了刘兰芝个人物品的多而精美,不无向焦家炫耀之意,也流露出留恋旧物和对仲卿的深情。“足下蹑丝履”以下七句,通过铺陈排比,突出地展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丽。“青雀白鹄舫”以下十一句渲染了婚礼的喜庆气氛,以反衬后面的悲剧结局;而太守家如此隆重、热烈的准备,说明兰芝在他们的心目中地位很高,这与焦母无情的驱遣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兰芝不为之所动,仍毅然地“举身赴清池”,说明她对仲卿无比坚贞的感情。总之,运用铺陈排比手法,可对对象作集中、精细的刻画,使之穷形极相,以使形象更突出、鲜明,同时可把相关气氛烘托、强调得更为突出,效果更为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