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093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及影响。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知识体系】 (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制约了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2、内容:(1)农业方面: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3、结果与影响:(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苏共提出的“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2)改革缺乏全面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3)赫鲁晓夫本人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试图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主要内容:(1)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农业领域:采取扩大农场和农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3、结果:(1)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改革趋于停滞;(2)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框框,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2)勃列日涅夫后期,指导思想趋于保守;(3)美苏军备竞赛的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1982年在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2)他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改革。2、主要内容:(1)经济领域:开始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其“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令性指标,而代之以各种严格的间接控制,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2)政治领域: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结果:(1)经济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2)政治改革致使国内局势严重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4、失败原因:(1)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2)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突破】:1、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从背景上看,都是因为斯大林体制;从内容上说,都有农业、工业,不过前者以农业为主,后者以工业为主;从结果上看,都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2、苏联解体的原因?第一,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第二,内部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背离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旨。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并导致苏联的最终解体,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外部原因。“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知识网络】: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后果;斯大林逝世; 农业: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开恳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买给农庄 赫鲁晓 内容: 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夫改革 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改变原有经济体制 评价: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赫氏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苏联 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和勃氏的上台的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重点重工业经 勃列日涅 内容: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济 夫改革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改 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弊端,取得一定成效;革 评价:勃氏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经济;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内容: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在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的 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用经济方法管理 经济改革 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评价: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革,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