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串讲资料.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22930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PPT 页数:183 大小:7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串讲 寡人之于国也 一 作者 1 孟子 战国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 主张 施仁政 行王道 倡导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 反对暴政虐民 反对掠夺战争 重视后天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3 散文风格 善于采用 欲擒故纵 请君入彀g u 的论辩手法 并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文章中有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句 富于感情色彩 使其论说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 4 例 先秦诸子中 提出 民贵君轻 思想的是例 下列作家擅长运用 欲擒故纵 引君入彀 论辩风格的是 A A 孟子B 庄子C 韩非子D 老子 二 作品阅读分析1 文体 对话形式展开的议论文 小结 以对话方式展开的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 秋水 前赤壁赋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2 主旨 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 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揭示了战国时代的社会不平和阶级对立 中心论点 阐述 以民为本 的王道思想3 结构特点 以 民不加多 和如何 使民加多 为线索展开论说 两个论题 例题 寡人之于国也 的论说线索是 B A 小恩小惠不是王道B 民何以才能够加多C 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 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贯穿 寡人之于国也 始终的论题是 A A 民何以才能加多B 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 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 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 09 10 4 具体内容 1 初步措施 实行王道的标志 使民 养生丧死无憾 发展农业 渔业 林业生产 2 根本措施 1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划分宅基 2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发展家畜养殖 3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重视农耕 4 谨庠序之教 注重教育 3 正确态度 王无罪岁 主旨 强调治理国家要检讨主观原因 不要推卸责任 5 说理特点 1 说理艺术 抑扬兼施 循循善诱 2 善用比喻 善于类比 指出文中的比喻 说明其比喻意义 理解孟子散文善用类比说理的特点 小结 善用比喻说理的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 秋水 论毅力 吃饭 例题 例题1 寡人之于国也 中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的道理是 A A 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B 五十步和一百步只不过远近不同罢了C 批评了国君把 途有饿莩pi o 归罪于酿成不好 D 我们都不应该嘲笑别人 例题2 寡人之于国也 中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 归纳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例题3 下列议论文 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 ABD A 寡人之于国也 B 秋水 C 五代史伶官传序 D 论毅力 E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07 10 6 论证方法 1 类比论证 五十步笑百步 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 兵也 2 对比论证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08 4 08 7 3 主要论证方法 归纳法 4 演绎法 例证法7 认知文中的排比句 说明其表达作用 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8 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例题 词语解释1 邻国之民不加少 08 4 加 更 2 黎民不饥不寒 07 10 黎民 老百姓 3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07 4 涂 通 途 道路 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 中的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 08 4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氏至焉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贫富悬殊 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B 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对比法 类比法C 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只有端正态度 以民为本 才能真正实行王道 秋水 作者 1 庄子 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称 老庄 2 主张 顺应自然 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他承认事物的相对性 但又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别 批判 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 而仁义存焉 的黑暗现实 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 蔑视富贵利禄 拒绝和统治阶级合作 例题 先秦诸子中 激烈抨击 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的黑暗现实的是 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3 散文特点 想象丰富 笔调恣肆 词藻瑰丽 多采用寓言形式 富有浪漫色彩 二 作品阅读分析1 文体特色 以寓言方式说理 作者虚构了河伯和海若两个神话人物 以对话方式展开的议论文 小结 善用寓言说理的文章 秋水 种树郭橐tu 驼传 2 中心论点 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有限 小结 秋水 容忍与自由 我的世界观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例题1 庄子 秋水 的主旨是 C A 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 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 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D 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08 4 例题2 下列文章 体现 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观念的有 ABE A 寡人之于国也 B 秋水 C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D 吃饭 E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08 7 3 分论点 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 时间 后天教育的限制 例 在 秋水 中起到深化中心论点作用的分论点有 ACD A 人的认识会受到时间的限制B 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有限C 人的认识会受到空间的限制D 人的认识会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E 儒家思想是有限的 4 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 善于类比 对比论证 例证法 演绎法例题1 庄子在 秋水 中 为了阐发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 连续列举了 四海之在天地 中国之在海内 人卒九州 等事物 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D A 例证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例题2 庄子在 秋水 中用 壘空之在大泽 稊t 米之在大仓 毫末之在马体 来阐发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这种论证方法是 C A 例证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例题3 庄子用五帝 三王 仁人 任士 伯夷 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这种论证方法是 A A 例证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 4 秋水 中 庄子用 吾在天地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 这种论证方法是 C A 演绎法和例证法B 例证法和对比法C 对比法和类比法D 类比法和演绎法 07 10 5 下列 秋水 中的论据 通过对比法来证明人的认识有限的有 BC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B 吾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C 号物之数谓之万 人处一焉D 五帝之所连 三王之所争E 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 08 10 6 下列议论文 善于运用类比论证方法的有 ACD A 秋水 B 论毅力 C 容忍与自由 D 吃饭 E 我的世界观 08 4 5 说理特点 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1 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 整体构思特点 虚构寓言故事 2 文章开头采用景物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和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的渲染了主旨 例题1 秋水 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 其主要寓意是 D A 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 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 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 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3 善于援譬设喻 善用比喻或者善于类比 所用比喻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例题2 在 秋水 中 庄子用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作比喻来说明 D A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6 修辞 比喻 排比与反诘手法的运用 7 成语 下列成语中 从庄子的 秋水 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 BCE A 狡兔三窟B 望洋兴叹C 贻笑大方D 功亏一篑E 井底之蛙 09 7 阅读庄子 秋水 中的一段文字 07 4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 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 谷食之所生 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A 庄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十分有限 B 这里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C 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 排比 反诘 阅读 秋水 中的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五帝之所连 三王之所争 仁人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 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 庄子嘲讽伯夷 仲尼 自多 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B 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 对比法C 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排比 反问 比喻 09 10 词语解释 1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08 10 轻 轻视 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08 4 闻 学识 学问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 欧阳修 北宋著名文学家 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主张文章应 明道 致用 事信 言文 反对追求形式上的靡丽文风 例 下列文章作者属于宋代的有 C A 种树郭橐驼传 B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C 五代史伶官传序 D 马伶传 E 西湖七月半 07 7 作品阅读分析1 文体 是 伶官传 前的序文 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史论 2 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国家盛衰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事 在执政者的思想 例题 1 在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 欧阳修仁为国家的盛衰 事业的成败 主要取决于 A 上天的命运B 人事C 人才D 伶官2 五代史伶官传序 的中心论点是 A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B 满招损 谦得益C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D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07 10 3 五代史伶官传序 的中心论点是 A 满招损 谦得益B 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C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D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08 1 4 下列四组词语中 最能体现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 忧劳与逸豫B 盛与衰C 天命与人事D 满与谦 分论点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的兴亡之道 具体论断 扼要提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具体论断 深化论点 例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 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 A A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B 满招损 谦得益C 有毅力者成 反是者败D 忧劳可以亡国 逸豫可以亡身 3 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庄宗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和庄宗失天下的历史事实 主要论据 理论论据 满招损 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例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阐述 盛衰之理 所用的史实论据是 C A 唐玄宗前盛后衰的历史B 李煜亡国的史实C后唐庄宗盛衰的史实D陈叔宝荒淫误国的历史 4 论证方法 1 主要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例证法 2 演绎法小结 主要使用对比论证的文章 五代史伶官传序 论毅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例 五代史伶官传序 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B A 演绎法和例证法B 例证法和对比法C 对比法和类比法D 类比法和例证法 07 4 5 表现方法 1 全文通过对比进行说理 说理特点 小结 主要通过对比表现主旨的文章 五代史伶官传序 论毅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香市 西湖七月半 苦恼 2 欲抑先扬手法 词语解释 1 08 10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以组 用绳索 2 07 10 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为天下笑 被天下的人嘲笑 3 07 4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 细微小事 论毅力 作者 梁启超 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 最早用资历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 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主要著述有 饮冰室合集 例题 近代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是A 梁启超B 胡适C 康有为D 鲁迅作品阅读分析1 写作时代 戊戌办法失败后 百日维新 失败后 例题 梁启超 论毅力 一文的成文时间是 A 百日维新 发动时B 百日维新 失败后C 辛亥革命发动时D 辛亥革命失败后 2 中心论点 有毅力者成 反是者败 核心观点 强调只有毅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主旨 例题 1 梁启超 论毅力 一文强调的中心旨意是 C A 成败之林 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B 人生历程 顺逆两境常相间以迭乘C 有毅力者成 反是者败D 只有毅力至强 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2 下列 论毅力 中的论据 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有 A A 罗列五种人的五种态度和结果B 操舟 中的四种情况比较C 为山 之喻中的 未成一篑 止 D 平地 之喻中的 虽复一篑 进 E 掘井 中的 不及泉 而 弃 3 论证方法 1 主要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2 类比论证 善于类比 四个比喻 善用比喻 例 贯穿 论毅力 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D A 演绎法B 归纳法C 类比法D 对比法 09 4 4 说理特点 通篇正反对比进行说理 5 修辞 层递 1 五种人 2 操舟 之喻中 我 的几种情况 说明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 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例题 1 我则或一日而反焉 或二三日而返焉 或五六日而返焉 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A 层递B 夸张C 借代D 拟人 排除法 2 梁启超在 论毅力 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 其目的在于 D A 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 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 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 强调只有毅力至强 方能取得事业成功比喻 1 操舟 之喻 2 孔子 造山 与 平地 之喻 3 孟子的 掘井 之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 作者 蔡元培 现代教育家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提倡 学术自由 主张 兼容并包 二 作品阅读分析1 文体 演说辞2 理解三大教育思想 指出其针对性 一曰抱定宗旨 大学的性质 研究高深学问 办学理念 精神独立 学术自由的理念 针对的现实问题 求学为升官发财论证方法 对比法二曰砥砺德行 办学思想 以德治校针对的不良风气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同乎流俗 合乎污世 论证方法 对比法三曰敬爱师友 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例1 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里 蔡元培认为大学的宗旨是 A A 研究高深学问B 弭谤莫如自修C 干禄之终南捷径D 易不正当之娱乐例2 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中所阐释的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BC A 抱定宗旨B 砥砺德行C 敬爱师友D 修行道德E 完善人格例3 蔡元培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中说 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这 三事 指的是 ABD A 抱定宗旨B 砥砺德行C 改良讲义D 敬爱师友E 添购书籍 07 4 例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中 蔡元培强调大学宗旨时所批评的不良风气是 B A 不正当娱乐泛滥B 求学为做官发财C 不尊重师长学友D 不注重添购书籍 3 主要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方法例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 研究高深学问 又批评 求学为做官发财 的腐败风气 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 演绎法B 例证法C 类比法D 对比法 08 1 4 写作特点 1 体会演说有破有立 观点鲜明的特点 2 演说风格 情理并重 恳切告诫 既以理服人 又以情动人 3 语言特点 亦文亦白 言简意赅 例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的主要特点有 BDE A 以驳论为主B 有破有立C 以抒情为主D 情理并重E 语言亦文亦白 容忍与自由 一 作者 胡适 现代著名诗人 文史学者 思想家 以倡导 五四 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二 作品阅读分析1 中心论点 没有容忍 就没有自由 精神内核 和而不同例 1 容忍与自由 的中心论点是 B A 年纪越大 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B 没有容忍 就没有自由C 喜同恶异是不容忍的根源D 必为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是错误态度 08 7 2 在 容忍与自由 中关于容忍的理念 度量和态度中渗透着一个精神内核 那就是 A A 和而不同B 多极并立C 一枝独秀D 百家争鸣 3 容忍与自由 所体现的基本社会理念是 B A 一分为二B 和而不同C 言论自由D 党同伐异08 10 2 分论点 1 年纪越大 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指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例题 1 在 容忍与自由 一文中 高尔文之所以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的基本原因是 D A 树立自己的威信B 塞维图斯不听命于他C 厌恶塞维图斯D 深信自己不会错 2 胡适在 容忍与自由 中认为 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 D A 年轻气盛B 狂妄自大C 喜同恶异D 愚昧无知 07 10 3 必为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是不正确的 绝对之是 是根本不存在的 例题 容忍与自由 中认为 绝对之是 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D A 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B 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C 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D 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有限 4 论证方法 例证法 例 容忍与自由 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B A 演绎法B 例证法C 类比法D 对比法 07 7 小结 主要运用例证法的文章 容忍与自由 咬文嚼字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五代史伶官传序 例 下列议论文 主要运用例证法说理的是 ABE A 容忍与自由 B 咬文嚼字 C 吃饭 D 我的世界观 E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09 4 5 认知文中的主要事实论据 说明其所证明的论点 分论点 1 年纪越大 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指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事实论据 作者年少时援引 王制 专制律条痛骂 西游记 封神榜 2 指出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是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 事实论据 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赛维图斯等科学家 3 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 强调 绝对之是 根本不存在 事实论据 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 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例 容忍与自由 中 用来批判 绝对之是 理念的例证是 ACD A 胡适引 王制 条律痛骂 西游记 B 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杀少正卯 C 高尔文烧死塞维图斯等多名科学家D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而 不容讨论 6 体会本文从自己的经验教训说起 坦诚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 以典型实例为依据 深入浅出 明白清楚的说理风格 大家风范 言之有物 明白清楚 例 下列文章中 从自身经验谈起 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 B A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B 容忍与自由 C 咬文嚼字 D 吃饭 小结 以自身经验为论据的文章 容忍与自由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咬文嚼字 作者 朱光潜 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代表作有 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 文体 这是一篇文艺专论 作品阅读分析1 中心论点 无论阅读或写作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 把握论据类型 所证明的观点 所体现的论证方法 1 事实论据及其所证明的观点 理解本文所擅长的归纳论证方法 事实论据 郭沫若改台词 史记 李广射虎 推敲 的典故 烟 苏东坡 惠山烹小龙团茶 三四句 套语滥调 例题 咬文嚼字 的作者以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为例 是为了说明 C A 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B 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C 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D 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2 认知文中的理论论据及其所证明的 反对陈词滥调 提倡创新 的观点 理解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方法 理论论据 套板反映 韩愈 惟陈言之务去 的文学主张 反对陈词滥调 提倡创新 论证方法 演绎法例题 1 咬文嚼字 中 运用心理学的 套板反应 原理所说明的道理是 D A 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B 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C 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D 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2 在 咬文嚼字 中用心理学的套板反应来说明运用文字要有创造精神 这种论证方法是 A A 演绎法B 例证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 3 认知文中的 月轮 月晕 的比喻意义 体会文字的 直指意义 和 联想意义 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月轮 比喻字的直指意义 月晕 比喻字的联想意义 类比论证 例 咬文嚼字 中 晕外霞光 的喻义是 D A 文章的思想内涵B 文章的言外之意C 文字的直指意义D 文字的联想意义 07 7 咬文嚼字 中用月轮的 晕外霞光 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 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 演绎法B 例证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 09 4 吃饭 作者 钱钟书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 小说家 作品 长篇小说 围城 短篇小说集 人 兽 鬼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学术著作 谈艺录 管锥篇 小说 散文特点 具有机智隽永的独特风格 作品阅读分析1 总论点 揭示 嘲讽隐藏在 吃饭 背后的名实背离 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哲理性结论 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 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吃饭 例题 吃饭 所揭示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共同规律是 A A 名实错位B 名实相符C 和而不同D 摩擦冲突 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 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 这里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 A 名实不符 相互掩饰B 多元相济 和而不同C 主从错位 本末倒置D 二元对立 执两用中2 认知本文阐发的 和五味以调口 的传统思想 倡导多元 相成相济 的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3 论证方法 主要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方法 1 善于联想 相似性联想 2 巧设陌生化比喻 善用比喻的说理特点 例题 吃饭 中 用音乐和烹调来阐发 和而不同 的治国道理 这种联想方式是 D A 时间统一性联想B 对比联想C 地点统一性联想D 相似联想 08 4 主要通过类比说理的文章 吃饭 种树郭橐tu 驼传 4 写作特点 1 善于联想 认知文中将吃饭 艺术 政治连类而发的地方 体会本文善于联想的特点 2 巧设陌生化比喻是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点 下面属于比喻修辞的句子有 ABDE A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B 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C 舌头捡精拣肥D 做宰相比为 和羹调鼎 E 治国如烹小鲜 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 正如讨阔佬的小姐 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D A 演绎法B 例证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 3 广征博引 理趣横生 作者的个性特征 任性而发 洒脱自然 我的世界观 作者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例题 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是 D A 哥伦布B 牛顿C 爱迪生D 爱因斯坦文体 是一篇演讲词作品阅读分析1 主要内容 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 政治思想和 宗教感情 例题 我的世界观 主要阐述了作者的 ACE A 人生观B 科学贡献C 政治理念D 宗教感情E 哲学思想 1 人生基本理念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 对别人的足够宽容 叔本华的名言例题 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A A 为别人而活着B 崇尚俭朴生活C 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D 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叔本华说 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 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爱因斯坦从这两句话中得到的主要启发是 B A 安慰B 宽容C 责任感D 幽默感在 我的世界观 中 爱因斯坦引用叔本华的话来说明对人对己都要宽容的人生道理 这在论证方法上叫做 B A 反证法B 演绎法C 归纳法D 比较法 2 政治理想 民主主义 注重个人价值例题 通过阅读 我的世界观 这篇文章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政治理想是 C A 独裁政治B 拜金主义C 民主主义D 自然主义 3 宗教感情 指的是 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奥秘 的虔诚心态 是对 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的追求和坚守 而绝不是相信有万能的上帝和死后灵魂的存在 人文精神内涵 作者的 宗教感情 是基于 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有限 理念的献身精神2 主要特色 思想深远而言语朴实 见解独到而态度谦逊 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动 单选题爱因斯坦在 我的世界观 中所说的 宗教感情 指的是 A A 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B 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C 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D 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 从 我的世界观 看 爱因斯坦的政治理念是 A A 崇尚民主 反对专制B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C 全神贯注 献身科学D 不承认万能上帝存在 阅读 我的世界观 中的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 是善 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 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 那末在我看来 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A 从这里看 爱因斯坦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真善美 B 爱因斯坦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C 这段文字中 什么地方体现出 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的理念 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 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志同道合 彼此志趣 理想和意见都一致 全神贯注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作者 罗素 英国哲学家 数学家 逻辑学家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教育上 主张自由教育 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 活力 勇气 敏感 智慧 四种品质 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既严谨又通俗的说理文章 通过 我 与 你 的 对话 方式展开说理 二 作品阅读分析1 产生愚蠢见识的主要原因 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例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的牙齿数目比男人少 造成这一错误的根源是 A 自以为是B 自我中心主义C 狂妄自大D 人类中心主义2 避免愚蠢见识的基本方法 坚持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3 避免愚蠢见识的根本方法 树立 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有限 这一基本理念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例1 罗素认为 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有 A A 坚持科学的认知态度B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C 努力提高论辩的本领D 克服狂妄自大的心态E 树立认识有限的观念 09 1 例2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中 罗素认为 当自己的见解难以验证而又证据不足时 避免偏见的最好办法是 A 坚持科学认知方法B 多听种种不同见解C 克服自我中心主义D 打掉狂妄自大情绪 08 7 例3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中 罗素认为 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 是 D A 坚持亲自验证和注重证据的认知方法B 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乃至相反的意见C 克服种种自我的或者群体的中心主义D 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例4 阅读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中的一段文字 就我所知 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 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 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 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 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 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 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请回答 A 这里主要批判了什么观念 人类的自高自 B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宇宙无限大 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角落 历史无限长 地球上的人类也许不是宇宙中文明最发达的 C 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较法 这个句子前半句含对比法 后半句含类比法 例5 阅读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中的一段文字 就我所知 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 要经常提醒自己 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 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 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 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请回答 A 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 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 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 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B 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有 C 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比较法 例6 阅读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中的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 圣雄甘地就对铁路 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 在他看来整个产业革命都要不得 也许你永远没有机会真的遇见一位抱有这种见解的人 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大多数人都把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视为当然 但是如果你想弄确实你同意这种流行的看法乃是正确的 那么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 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证据 A这里提出的避免愚蠢见识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辩论辩论 B 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 C 指出其中表示虚拟语气的词语 说明其表现作用 也许 设想一下 体现了作者谨慎的作风与谦和的态度 4 论证方法 1 主要论证 例证法 指出文中的事实论据及其所证明的论点 2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5 说理特点 1 我 与 你 的 对话 口吻展开说理 2 虚拟 假设句的使用 例 在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中 采用了大量 如果 也许 说不定 等虚拟语 最能体现出 B A 作者的口头语B 作者谨慎的作风与谦和态度C 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D 产生亲切 贴切的效果例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B A 演绎法B 归纳法C 类比法D 对比法 冯谖客孟尝君 一 1 战国策 是一部侧重记言的国别体杂史 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西汉后期刘向编定成书 并命名 2 成语 狡兔三窟 出自本文 例题 下面文章中 用 狡兔三窟 这一成语来寓意巩固权力根基的是 D A 秋水 B 论毅力 C 垓下之围 D 冯谖客孟尝君 二 作品阅读分析1 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冯谖 不甘人后 报效知己 深谋远虑 次要人物孟尝君 宽容大度 礼贤下士 目光短浅例 冯谖客孟尝君 中体现的孟尝君的基本性格有 AB A 礼贤下士B 宽容大度C 目光短浅D 精明强干E 深谋远虑 人物刻画方法 1 刻画冯谖主要采用欲扬先抑 层层深入的方法 例 冯谖客孟尝君 开始写冯谖 无能 无好 贪而不知足 后面却通过 署记收债 焚券市义 营谋三窟 来表现他的超人才干 这种表现手法是 C A 一波三折B 前后对比C 欲扬先抑D 铺垫反托 冯谖客孟尝君 这篇文章中采取欲扬先抑 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刻画的人物是 D A 齐王B 孟尝君C 梁王D 冯谖 2 刻画孟尝君主要采用了对照 对比反衬 3 善于通过行动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4 侧面烘托 左右 对冯谖 例 冯谖客孟尝君 中写冯谖 弹铗 孟尝君 左右 皆笑之 皆恶之 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 B A 对比反衬B 侧面映衬C 类比显现D 象征暗示 08 4 2 具体情节冯谖弹铗而歌 意图 藏才不露 试探孟尝君是否真正好客 营造三窟 焚券市义 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西游于梁 立庙于薛3 整体构思特点 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 例 冯谖客孟尝君 一文最鲜明的叙事特点是 A A 一波三折B 简明扼要C 具体生动D 完整详尽 例1 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是 C a 诗经 b 史记 c 战国策 d 论语 2 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 三窟 D a 市义于薛b 薛地建庙c 游说于梁d 游说齐王3 市义于薛 表现了冯谖 的性格特点 B a 刚勇仁义b 深谋远虑c 诙谐幽默d 清正廉洁4 以下哪一特点不是孟尝君的性格特点 A a 深谋远虑b 目光不敏锐c 礼贤下士d 心胸广宽4 狡兔三窟 出自以下哪本书 A a 战国策 b 孟子 c 冯谖客孟尝君 d 史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于是乘其车 揭其剑 过其友 举拜访2驱而之薛 往 到孟尝君怪其疾也 衣冠而见之 意动 感到奇怪 名词作动词 穿衣戴帽4责毕收 以何市而反 责同债 债务 以 拿 何市 市何 宾语前置 买什么 反同返 返回5先生所为文市义者 乃今日见之 买义 才6梁使三反 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同返 返回 坚决 垓下之围 一 文学知识1 作者 司马迁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 2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评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3 文体 人物传记 4 成语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羞见江东父老二 阅读分析1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对项羽盖棺定论时 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 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 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2 人物形象 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 项羽 例题 垓下之围 上所描写的主要历史人物是 D A 司马迁B 韩信C 刘邦D 项羽 3 三个场面 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慷慨悲歌的场面 表现了英雄多情而无可奈何的心境 同时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 众叛亲离的困境 例题 在 垓下之围 中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心境的一个场面是 D A 东城快战中连战数将B 无路可逃时怒发冲冠C 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D 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东城 快战 中连斩数将 说到做到的场面 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 同时也表现出他爱逞匹夫之勇 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 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宁死不辱的场面 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 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 只能以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 例题 因愧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这一情节 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C A 无可奈何B 勇猛无比C 知耻重义D 专持武力 4 五个细节描写 虞兮虞兮 的悲歌 霸王别姬的典型情节 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同时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 众叛亲离的困境 天之亡我 的悲叹 充分表现出项羽 身死东城 尚不觉悟 的悲剧性 例题 在 垓下之围 中 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 B A 兵太少 非用将之罪也B 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C 将叛离 非自我之罪也D 敌太猛 非我弱之罪也 垓下之围 中 表现项羽至死不知自己失败原因的细节描写是 C A 虞兮虞兮 的悲歌B 瞋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C 天之亡我 的反复呼告D 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 瞋目而叱 吓退汉将数里 在失败关口仍见出项羽的英武气势 宝马赠与乌江亭长 既是对亭长好意的报答 又是对战马的爱怜深情 乌江自刎 对吕马童说 吾为若德 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作用 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 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情致丰赡 艺术效果显著 张中丞传后叙 一 文学知识作者 韩愈 自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地位 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唐宋八大家 之首 苏轼称其 文起八代之衰 例题 被苏轼称为 文起八代之衰 的人是 B A 张巡B 韩愈C 许远D 司马迁二 阅读分析 3 主要人物 张巡 博闻强记 从容镇定 视死如归 补叙轶事 细节描写 肖像 行为 语言描写 例题 在 张中丞传后叙 中 作者写张巡 就戮 时 颜色不乱 阳阳如平常 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 A 肖像描写B 行为描写C 语言描写D 心理描写许远 以大局为重 为国让贤 宽厚谦和 在驳斥谬论中补叙事迹南霁云 嫉恶如仇 忠贞刚烈 细节描写 拔刀断指 抽矢射塔 行为描写 不忍独食 以矢明志 语言描写 例题 张中丞传后叙 中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是 D A 宽厚谦和 为国让贤B 从容镇定 视死如归C 骁勇善战 忠实诚信D 嫉恶如仇 忠贞刚烈4 人物描写 认知文中的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手法 说明其表达作用 例题 当南霁云拔刀断指时 作者写道 一座大惊 皆感激为云泣下 这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 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C A 对比反衬B 铺垫烘托C 侧面烘托D 行为描写 5 写作特点 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 后半部分侧重叙事 例题 张中丞传后叙 的最大特点是 A A 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B 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C 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D 描写与叙事紧密结合6 理解为许远辨诬的驳论着眼点和论证方法 驳论着眼点 驳斥论点 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论据 事实论据论证方法 归纳法驳斥论据 城之陷 自远所分始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 日常事理论据 用人之将死和引绳而绝作比喻 说明城陷时也必然有一个地方先被攻破 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驳斥论点 责二公以死守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驳论层次 1 肯定张巡 许远 守一城 捍天下 的历史功绩 2 揭露逃跑者和坐视不管者的卑鄙行径 3 抨击自比于逆乱的行为 种树郭橐驼传 一 文学知识作者 柳宗元 世称柳河东 柳柳州 与韩愈齐名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同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故并称 韩柳 文体 是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 下列文章 属于人物传记的有 AC A 马伶传 B 垓下之围 C 种树郭橐驼传 D 五代史伶官传序 E 纪念傅雷 二 阅读分析1 中心旨意 本文借为人物立传的方式 寓治国之理于种树之道 揭露当时 长人者好烦其令 的社会弊病 阐发作者 养民 治国的进步思想 民本思想的体现 2 具体内容 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种树方法最合乎原理的 其莳sh 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他植者 两种错误态度 1 马马虎虎 略写 2 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 详写 结果 木之性日以离详写原因 是为了与下文揭露 长人者好烦其令 的社会弊端相对应 类比 从而阐发突出文章主旨 3 说理特点 1 本文说理 通篇采用类比方法 用种树类比治民 例题 种树郭橐驼传 中 与 养民 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C A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B 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C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D 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在 种树郭橐驼传 中 与 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 相类比的是 C A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B 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C 其莳也若子D 长人者好烦其令 2 文章在阐述种树的道理时 采用了对比手法 1 郭橐驼种树和 他植者 种树的对比 2 他植者的两种错误态度的对比 4 剪裁艺术 详略得当 前后照应 脉络贯通 种树郭橐驼传 中 他植者 种树的两种错误态度 详写的是 A A 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B 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C 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D 虽曰忧之 其实仇之5 修辞手法 对偶 排比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一 文学知识作者 司马光 北宋著名史学家 出处 资治通鉴 卷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最早见于 战国策 后 史记 也有记载 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 中作了简练的描述 突出了它的历史意义 例题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是 B A 春秋B 战国C 西汉D 东汉 赵灵王胡服骑射 的故事最早见于 C A 史记 B 后汉书 C 战国策 D 资治通鉴 下列历史事件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ABE A 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B 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C 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D 张巡 许远死守睢阳城E 赵武灵王推行胡胡服骑射 二 阅读分析1 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 行为描写2 赵武灵王进行 胡服骑射 改革的目的 原因 备四境之乱 报中山之怨 加强边防 3 国人皆不欲 的原因 胡服骑射 与中原民情风习 战争模式相左 与士大夫 夷夏有别 的观念冲突 4 公子成为何称疾不朝 公子成的态度 反对胡服骑射的政策 体现了士大夫 夷夏有别 的观念5 赵武灵王是如何成功推行胡服骑射的 1 没有退缩 坚持改革 2 善于改革 采取了正确方法 1 靠耐心说服 不强制推行 2 以朝中重臣 自己的叔父作突破口 3 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 4 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根本原因 例题 赵武灵王改革成功的途径有 ABCD A 抓住关键B 重点击破C 耐心说服D 以理服人E 强令推行 6 赵武灵王改革的历史文化意义 1 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为 骑射 的重要一页 2 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 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 现代意义 赵武灵王勇于变革 坚持变革的精神 善于变革的智慧 今天看来 尤其值得肯定 值得学习 例题 下列作品 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C A 冯谖客孟尝君 B 寡人之于国也 C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 秋水 下列历史事件 具有民族融合意义的是 C A 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B 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C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D 刘邦率诸候打败项羽7 本文展开说理 刻画人物的最主要方法 对话 前赤壁赋 一 文学知识作者 苏轼 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 三苏 都是 唐宋八大家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文体特色 文赋 继承了赋体主客对话的形式特征 二阅读分析1 体会作者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 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仍适意自然 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主客对话的实质反映了作者思想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政治失意的苦闷 客来代表 作者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来抒发 作者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例题 前赤壁赋 中 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C A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B 清风 明月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C 事物具有 变 与 不变 的两重性D 登仙 长终 都是不可能的 4 线索 作者感情的变化 乐 悲 喜 例题 苏轼 前赤壁赋 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D A 时间的推移B 想象的展开C 事理的逻辑D 感情的变化5 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主客对话 抑客伸主 例题 苏轼 前赤壁赋 继承的文赋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A A 主客对话B 骈散相间C 排比铺陈D 韵律和谐6 指出文中描绘明月 清风 江水的写景句 说明写景 抒情 说理融为一体的特点 7 从不同角度描写箫声 比喻生动形象 8 形式特点 骈句与散句交错使用 用韵时疏时密9 修辞手法 对偶 比喻 拟人 夸张 出自本文的成语 1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形容非常渺小 2 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 遗世独立 脱离社会 独自生活 不跟别人往来 4 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 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 杯盘狼藉 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先妣事略 一 文学知识1 作者 归有光 1506 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 所作散文长于记事抒情 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 寄托自己的感情 著有 震川先生集 2 文体 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 二 阅读分析1 作者情感 本文是合作者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 蕴含着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1 悲伤母亲短暂而艰辛的一生 2 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 母亲性格 勤劳 俭朴 待人厚道 严以教子 2 细节描写 作用 刻画了母亲形象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例题 先妣事略 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C A 肖像描写B 语言描写C 细节描写D 心理描写3 记叙了外祖父家的殷实家境的作用 衬托母亲的高尚品德 虽出身富贵之家 但贵而不娇 待人和气 勤俭持家 善待奴婢 4 主要艺术魅力 作者不动声色而使读者深受感动 例题 先妣事略 的总体艺术特点是 A A 作者不动声色 而读者深受感动B 须是一波三折 写人先抑后扬C 场面有声有色 细节动人心弦D 结局出人意料 语言幽默风趣5 叙事特点 文字简洁省净 情感含蕴多藏 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 例题 先妣事略 在写作上的主要优长有 ABC A 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来刻画母亲形象B 叙事简洁明了 文字质朴省净C 抒情不动声色 情感含蕴多藏D 描写具体生动 常用比喻 夸张手法E 语言华丽典雅 富有书卷气 在 先妣事略 中作者 AB A 悲伤母亲短暂而艰辛的一生B 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C 主要写了母亲对我的关心D 主要写了母亲对姐姐的关心E 歌颂了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 先妣事略 中可以看出 母亲的性格是 ABCD A 勤劳B 俭朴C 待人厚道D 严以教子 马伶传 一 文学知识作者 候方域 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 文体 是一篇人物传记 二 阅读分析1 主题 通过马伶反败为胜的经验 给人以启示 1 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 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 到生活中去学习 2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 潜心钻研 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习生活 精益求精 例题 马伶传 的中心旨意是 C 08 4A 反映当时金陵梨园竞争的激烈B 记叙名演员马伶一生的经历C 赞扬马伶深入生活 精益求精的精神D 讽刺当朝宰相顾秉谦 2 写作意图 1 赞扬马伶的精神 不甘人下 学习生活 吃苦耐劳 潜心钻研 精益求精 2 主观动机 讥刺朝中权奸 本文讽刺了当朝宰相顾秉谦 说他是和严嵩一样的奸臣 例 下列 马伶传 的语句中 暗含讽刺当朝权奸之意的是 D 10年1 A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 游雨花台者 趾相错也B 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C 异哉 马伶之自得师也D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3 人物描写 行为描写 侧面烘托例 马伶传 询其故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已易衣遁矣 人物描写法 C 08年1 A 语言描写B 细节描写C 行为描写D 肖像描写 4 叙事特点 详略有度 剪裁得体 5 说明本文的场面描写及其作用 场面描写 马伶和李伶的第一次较量 对第二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胜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文章的主题就在这大败与大胜中凸现了出来 例 马伶传 中写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属于 C A 行为描写B 细节描写C 场面描写D 环境描写例 下列 马伶传 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有 E 09年4 A 梨园以技鸣者 无虑数十辈B 迨半奏 引商刻羽 抗坠疾徐 并称善也C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已易衣遁矣D 李伶忽失声 匍匐前称弟子E 坐客乃西顾而叹 或大呼命酒 或移坐更进之 首不复东6 关键情节 京师学艺 7 叙述方式 倒叙 作用 使两次较量的胜负结果显示出具有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从而吸引读者 例 马伶传 中先写马伶在第二次技艺较量中大胜 后写他以顾秉谦为师的经过 这种叙述方法是 B A 顺叙B 倒叙C 分叙D 插叙 西湖七月半 一 文学知识1 作者 张岱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多描写江南风土民情和过去的生活 常常与追忆往昔的繁华中流露出对明王朝的缅怀 2 本文是一篇游记小品文 是小品文的典范 二 阅读分析1 主要内容 描述了明末杭州人七月伴游西湖的盛况 以简练的文笔 重现了当时的西湖景色和世风民情 2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情态的描摹刻画 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 标榜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 主旨 西湖七月半 例 总体说来 西湖七月半 描绘的是 A A 明末杭州的西湖风光 世风民习B 达官显贵的楼船歌舞 附庸风雅C 市井百姓的呼群结队 赶凑热闹D 文人雅士的扁舟轻幌 清高拔俗例 西湖七月半 的主旨是赞美 D A 西湖月色之美景B 西湖之风土民情C 杭州观月之盛况D 文人赏月之清雅3 比较五类人的游湖心态 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B 西湖七月半 中 楼船箫鼓 峨冠盛筵 灯火优係 声光相乱 所描写的是A 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B 无意风雅的名娃闺秀C 故作风雅的名妓闲僧D 不懂风雅的市井百姓 4 写作特色 1 语言生动传神 指出文中写人的传神语句 2 笔调轻松随意 富有诙谐意味 3 善于运用不同的情景做对比 把握文中的场面描写和气氛营造 例 西湖七月半 中 人物描写的特点是 C A 精刻细描B 简练传神C 轻松调侃D 浓墨重彩例 总体说来 西湖七月半 的描写属于 A A 景物描写B 人物描写C 事件描写D 场面描写例 杭人 游湖与 吾辈 游湖两者之间形成的关系是 C A 铺垫B 类比C 对比D 象征例 西湖七月半 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B A 名妓闲僧 浅斟低唱B 巳出酉归避月如仇C 匿影树下者D 或逃嚣里湖5 修辞手法 比喻 排比 拟人 人声鼓吹 如沸如撼 如魇如呓 如聋如哑 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A A 比喻B 比拟C 借代D 排比E 层递 秋夜 一 文学知识作者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4月 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 在 新青年 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小说代表作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祝福 文体 这是一首散文诗 最初发表于 语丝 周刊第三期 题作 野草之一 秋夜 是鲁迅散文诗集 野草 的第一篇 秋夜 二 阅读分析1 主题 本文以象征的手法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赞颂抗击黑暗 追求光明的战士 作者思想感情 境界幽深 寓意深远 表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和博爱胸怀 抒情方法 借象征抒情 借景抒情2 表现手法 象征 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 秋夜 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 B A 善于营造意境B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C 长于描绘物象D 语言表达干练老成 3 象征手法天空 是人间生灵与美好事物的虐杀者 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 特点 冷漠 凶险而狡黠 又色厉内荏r n 作者情感 既憎恨又蔑视 小粉红花 在冷的夜气中 瑟缩地做梦 意味着她们作为弱者 尽管遭到蹂躏 但还抱有希望 是遭受蹂躏却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 作者情感 寄予了深切同情 枣树 顽强抗击黑暗的勇士 战士 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 精神的诗意写照 象征决不罢休的坚韧的战斗精神 主要意象 作者情感 赞颂小青虫 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 可怜 象征了为追求光明不惜献出生命的战士 精神上与枣树暗相呼应 作者情感 敬奠 例1 在鲁迅的散文诗 秋夜 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C A 不惜牺牲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B 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C 饱经沧桑 坚实挺拔的枣树D 奇怪而高的天空例2 在鲁迅的 秋夜 中 精神与枣树暗相呼应的另一个形象是 D A 小粉红花B 大大的庭院C 高高的天空D 小青虫 4 艺术表现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意境营造 作者用冷峻峭拔的语言 着力渲染萧瑟森然 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 在这冷寂深邃的意境中 既蕴藉又强烈的表达了一个彷徨又执著的孤独求索者的心绪 5 修辞手法 重复 拟人 指出文中拟人化手法的地方 说明其表现作用 文章开头关于两棵枣树的重复修辞手法的独到运用 意在对后面关于枣树的描写进行铺垫 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