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示范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doc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示范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培训8名学生充当“小老师”,协助教师指导同学进行实验。课前10分钟制作藓叶的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情境创设] 屏幕显示:课前教师制作的几种材料的临时装片,并显微投影给学生观察。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了细胞器的分布、形态和功能,那么实际生物体中的细胞器是怎样的呢?这是老师刚才制作的临时装片,请仔细观察其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下面请各小组自行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屏幕显示本节课题: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师生互动] 1.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屏幕显示: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和观察叶绿体的方法步骤。 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的方法: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观察叶绿体的步骤:将制作好的叶片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叶片细胞后,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学生:各小组在小组长的指导下,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制图。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各小组分别用显微投影仪展示自己制作的装片,并指出叶绿体的位置,以及自绘的叶绿体形态图,提出疑惑。 学生:各小组讨论,对展示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展示小组的疑惑进行解答。 教师:(1)点评学生实验过程中操作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如:叶片取材不当,装片中的水分过多或过少等。 (2)由于取材于活的植物体,叶片中的叶绿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叶内叶绿体椭球形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3)点评并纠正高倍显微镜操作中错误的做法。 2.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屏幕显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步骤。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 观察线粒体的步骤:在高倍镜下观察经过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学生:各小组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图。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各小组分别用显微投影仪展示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指出线粒体的位置,同时展示自己绘制的线粒体图。 学生:各小组讨论,对展示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展示小组的疑惑进行解答。 教师:(1)点评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 (2)点评学生绘制的生物图。 教师精讲] 1.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屏幕显示): ①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的地方。 ②先用削尖的铅笔(一般为3H的),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能抄书),轻轻地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 ③图中比较暗的地方,如叶绿体、细胞核,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④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子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⑤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2.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一般散布在细胞质基质中,靠近细胞膜的叶绿体较多一些,光照强的一面叶绿体分布较多一些。靠边叶脉部分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要多一些。 3.线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短棒状、圆珠状、线形、哑铃形等。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例如,在人的受精卵分裂面附近线粒体较多,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 评价反馈] 1.绿色植物叶片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位于细胞的________中,显________色,一般呈____________形状。 2.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其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在实验中观察发现,染色后的线粒体显___________色,细胞质显___________色。 参考答案: 1.细胞质基质 绿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有氧呼吸的场所 无 蓝绿 课堂小结] 1.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取材→制片→观察 2.实验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1)为什么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为什么观察叶绿体的临时装片时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防止细胞内的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不是静止不动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它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 (4)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①叶绿体呈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有利于叶绿体的运动。叶绿体在细胞质中散乱地分布,相互不重叠,有利于其内部的每一个基粒充分接受光照。 ②叶绿体呈椭球体形,在不同的光照下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即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叶绿体在细胞中的运动又有利于其内部的每一个基粒充分接受光照。 ③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按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呈椭球体形,能够对不同光照条件改变方向;又如,叶肉细胞中的栅栏组织,其中的叶绿体分布比海绵组织的多,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3.高倍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一般地讲,在低倍镜下调节清晰后,可直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但若高倍镜不是原配的,则应先稍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后再换高倍镜,下降镜筒时必须从一侧注视物镜下降到一定距离。 (2)换高倍镜后因镜头与装片间的距离很小,切记不可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以防损坏镜头或装片。应该一面从目镜里观察,一面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清晰为止。 (3)在高倍镜下若要换装片,必须升高镜筒后才能进行。 布置作业] 1.高倍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 A.绿色、棒状 B.红色、棒状 C.红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如图3-2-3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装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率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图3-2-3 A.1、3、5 B.2、4、6 C.2、3、5 D.2、4、5 3.在不同光强下,有关叶绿体的椭球体方向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光下,叶绿体的椭球正面朝向光源 B.强光下,叶绿体的椭球侧面朝向光源 C.任何光下,叶绿体的椭球体正面朝向光源 D.弱光下,叶绿体的椭球体侧面朝向光源 4.植物叶片含叶绿体较多的是 A.下表层 B.叶肉海绵组织 C.叶肉栅栏组织 D.导管 5.在视野右上方发现一后期的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应将装片移向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6.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7.(2001年上海高考题)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目镜和装片 8.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________表皮并稍带些叶肉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的体积________,而且数目________。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并随细胞质的流动而________。 9.现有如下材料和器具,欲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及光照强弱对叶绿体分布的影响,请选择最理想的材料完成实验并回答问题。 材料和用具:藓类的小叶、菠菜叶、棉花叶、玉米叶、200 W灯泡、25 W灯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一)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____________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____________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作不同的光照下,可以运动,改变椭球形的方向,改变其分布。 (二)实验步骤 (1)取材:选取最理想的材料________三份。该材料最理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三份材料分别放在载玻片中的清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将三个临时装片分别入在200 W、25 W的白炽灯和暗处,依次处理5 min、10 min、10 min。 (4)观察:先用________观察,找到相应的细胞,然后转动________,换上________,调节________使视野高度适宜,最后调节________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三)实验现象 (1)叶绿体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________面朝向光源,好处是________;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________面朝向光源,好处是________。 10.图3-2-4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图3-2-4 (1)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__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的倍数为________。 (2)在观察叶绿体时,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在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C 6.D 7.D 8.下 大 少 流动 9.(一)叶肉 高倍 (二)(1)藓类的叶 藓类植物的叶片薄而小,叶片是单层细胞,叶绿体清楚,不需要加工即可进行观察 (4)低倍镜 转换器 高倍镜 光圈 细准焦 (三)(1)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椭球形的正 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 椭球形的侧 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10.(1)②③ 600 (2)④ (3)B 课后拓展] 1.增加“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形态变化”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叶绿体对不同光照条件的适应性。实验课前,在讲台前摆放3台显微镜,载物台上分别放着强光(200 W灯泡照射5 min)、弱光(25 W灯泡照射10 min)、黑暗处理过的3片葫芦藓小叶装片。让学生轮流观察,看清楚不同条件下叶绿体位置的改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用强光照射叶的装片,灯泡不能离装片太近(灯泡距装片应大于20 cm),否则叶绿体会被强光灼伤而解体。 某同学在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时,选用了如下材料和用具:新鲜的黑藻、带有测微尺的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秒表、30 ℃的温水、室温下的温水、冰水。现请你利用上述材料,完成下面的实验,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证明温度对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影响,并回答问题。 Ⅰ.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利用测微尺和秒表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运动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就可求出各自细胞质的流动速率。 Ⅱ.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事先培养好的黑藻和室温下的水做成临时装片。 第二步: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观察。寻找靠近________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以___________作为标志,测出运动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出室温下的细胞质流动速率。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问题 (1)用黑藻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外界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内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增加“不同外界条件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的演示实验。在讲台前摆放3台显微镜,分别是缺水(萎蔫)、光照(强光照射过)、化学刺激(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刺激过)三种不同条件下黑藻叶的装片,让学生轮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情况。要使学生了解,细胞质的流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不完全一样。 观察细胞质流动可用小麦根毛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如下: (1)剪下0.5~1 cm小麦根(带有根毛),纵剖为二,将剖面朝下,放于载玻片上。 (2)制装片,滴一滴蔗糖溶液,盖上盖玻片。 (3)观察。观察时首先在________镜下找到根尖成熟区,选取1个细胞,然后换上________镜。由于根毛细胞无色透明,光照充足时难以观察到它的细胞质流动。要________光圈,改用___________面反光镜,进行观察,在辨认细胞质流动时,要选取细胞内____________结构作为________。结果可以发现细胞质流动从根尖端转向基部,然后回转不断循环。 枟卉同学想观察小麦根毛细胞质流动,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剪下一段长0.5~1 cm的带有根毛的小麦根,纵剖成两半。让剖面向下,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加一两滴预先制备的蔗糖溶液。盖上盖玻片,轻压盖玻片。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毛区,再选取一个根毛细胞换用高倍镜观察。 (4)根据根毛细胞的细胞质的特点,观察它的细胞质流动,为使观察效果显著,应采用________反光镜、________光圈。 (5)实验中,她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她选择根毛区细胞观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时,老师要她将盖玻片四周用凡士林封好,原因是___________。 (8)最后,她向老师借了块秒表,说是想测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你知道她准备怎样做吗?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实验的拓展和探究能力,对于实验的具体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及应用课本理论知识,灵活处理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答案:Ⅰ.叶绿体 Ⅱ.叶脉 叶绿体 在载玻片上不断滴加30 ℃的温水,按上述方法观察测量 在载玻片上滴加冰水,按第二步的方法观察、测量 Ⅲ.在30 ℃温水中的黑藻细胞,细胞质流动速度最快,冰水中的黑藻细胞,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慢 结论: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受温度的影响 Ⅳ.(1)黑藻的叶片薄而扁平,含有叶绿体便于观察;(2)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交换,有利于细胞器的移动,能够为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及合适的条件 (3)光照、含水量 新陈代谢的强弱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实验的拓展和探究能力,对不同实验材料的处理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及应用课本理论知识,灵活处理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答案:(3)低倍 高倍 缩小 平 相对 参照物 (4)平面 缩小 (5)维持根细胞的生命活动 (6)此处的细胞生命活动旺盛,细胞质流动较快 (7)避免水分蒸发散失,导致蔗糖浓度较高,影响实验效果 (8)知道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的视野直径,或者用带有计量刻度的目镜观察,并用秒表测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细胞质的流动速度。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实验: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取材→制片→观察 先低倍镜 后高倍镜→绘图 二、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取材→制片→染色→观察 先低倍镜 后高倍镜→绘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