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0791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让学生去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教学时尽可能的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泽东在花山。记叙了他在花山村的几件事情,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他是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爱的父亲,他和他的普通群众在一起。17、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用具:中国地图;教学资源: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教学理念: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感。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查找资料、中国地图教学资源: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四)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五)作业。1朗读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体会毛泽东和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 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朗读全诗。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二、明确教学目标。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3、学生交流后,汇报。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2)交流。(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7、齐读最后两句。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五、背诵全诗。六、欣赏歌曲长征。七、总结。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八、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板书设计:18、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查找资料、课件教学资源: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教学理念: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查找资料、课件教学资源:开国大典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订正读音。聂荣臻乐声直奔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擎: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汇集:会合,聚集。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4、自由读课文。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投影出示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3、交流自学情况。(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四、分部分朗读课文。五、朗读汇报。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开国大典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教后小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写出课文梗概。教学重难点: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图片资料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5)练习朗读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7)练习朗读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二、朗读课文。三、说说课文梗概1、什么是梗概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四、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出课文梗概。附:板书设计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教后小记:19、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3、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资源: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教学理念:自读课文和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自主阅读.读通全文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反馈自学情况.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个性阅读,自主感知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预设:(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预设:(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预设:(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预设:(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感情朗读.深化感悟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布置作业,领悟写法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19.青山处处埋忠骨情不自禁紧锁眉头没说一句话没吃一口饭20.毛泽东在花山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法。自主学习法。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教学资源: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教学准备:图片和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提问:“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预设:(结合学生发言,教师让学生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3检查朗读情况。 预设:(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师生共同归纳出:(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1)小组合作学习。(2)全班交流:预设:(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预设:(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预设:(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四)体会文章写法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五)课外延伸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教学重难点: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教学资源: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故事教学理念: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推介会.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学准备:图片和故事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分组交流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提示: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c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全班交流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拓展交流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板书设计: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回顾、拓展六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教学重难点: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教学资源:毛泽东主席的文章和诗词。教学理念:先读一读再简要说说词的大意最后背一背。教学准备:1.课前阅读有关毛主席的相关资料.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谈话导人.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b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朴实.小组交流.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全班交流.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2、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3、阅读成语故事阅读成语故事,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3、 作业:搜集成语故事板书设计: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教后小记: 习作训练内容: 1、 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 2、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一个写梗概训练目标: 1、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2、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为例,写出梗概,给学生示范。3、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要强求一律。课时安排:四课时训练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选择开国大典中的场景描写阅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试写初稿教学重点、难点:把场景写具体。1、 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 和场景写得很清楚.二、运用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1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3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4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3、 进行写作练习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评议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修改作文一、 回顾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二、 评议优秀例文讨论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三、 出示病文找出文章存在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该怎样修改。四、 修改方法自己修改同桌修改小组修改第三课时教学目的:誊写正稿教学重点:写好目录,抄写工整。教学过程:学生誊抄正稿,师巡视指导。第四课时教学目的:鉴赏总结教学重点、难点:总结本次作文,进行鉴赏。一、 重申要求二、读优秀文章 在 集 贸 市 场 里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到集贸市场去玩。集贸市场坐落在镇南的公共汽车站附近,占地面积约有200平方米。来到集贸市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人渡镇集贸市场”八个大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走进大门,就看到一番热闹的景象。人山人海,不时听到叫卖给声。,我边走边看,市场内分“蔬菜柜”、“肉类柜”、“水产柜”、还有“手工艺品柜”也挤在里面凑热闹。蔬菜柜的品种最多。有顶花带刺的黄瓜、青里透红的西红柿、小“灯笼”似的大辣椒、胖娃娃似的冬瓜,还有丝瓜、葫瓜、芹菜、韭菜凡是菜地里长着的各种菜,这里都有。肉柜的架子上,挂满了猪肉、牛肉,铁笼子里还装着有鸡、鸭;也有笼子外面用绳子拴住双腿的鹅;还有少量的野鸡和野兔。水产品柜有各种鱼:鲤鱼、鲫鱼、甲鱼,还有虾子。手工艺品柜里有各种小巧精致的工艺品,真使人眼花缭乱。我随着人群挤到蔬菜柜前,只见一个小伙子在买西红柿。他拿一个看了看,问道:“多少钱一斤?”卖西红柿的阿姨说1元五角一斤。小伙子说:“能不能少点?1元钱1斤。”“好吧!”阿姨不假思索地说。小伙子买了5斤西红柿高兴地走了。我又来到了水产柜前,只见一个农民伯伯正在买鱼,旁边的人在议论什么,我挤到跟前一看,原来他买的那条鱼是大鲤鱼,有30斤重哩!我不禁小声说:“您可真有钱!”那个农民伯伯回过头来说:“是呀,以前俺家穷得连饭也吃不饱;现在,我家的副业收入每爪 有3000多元。如今儿子结婚,杀了一头猪,再买条鱼,好待客呗。”他边说边从腰里掏出一包钱,给了鱼钱,笑眯眯地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心想:现在有党的搞活经济的政策,农民真的富起来了。东看看西看看,不觉已是11点钟了。离家还有4里路,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走出集贸市场。(l)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的?(2)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习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3)文章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这一材料作为重点来写? 三、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四、指名读精彩片段,小组互相欣赏。五、教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