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59247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目标】 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知道原子可以再分、了解原子的构成。 能把抽象的理论学习,有意识的渗透到实验的创新上来,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评价与探究能力。 以史上最为著名的实验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伟大贡献,激励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坚强信念。【实验设计总体思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创造性的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呢?如何把看似不可能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我想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完全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为此我选择了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在这节课中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实验教学片段,第一个实验讲分子原子,第二个实验讲原子电子,第三个实验讲原子内部,可以说是循序渐进,安排的比较合理。利用老式电视机来做演示(显像管就是利用电子偏转打到荧光屏产生图像),这个应该更有直观性,利用史上最经典的实验这个应该更具有说服力。最后介绍卢瑟福是历史上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人(有11个学生得奖了),他和玻尔的故事,卡文迪许实验室,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是最高法庭。【实验内容】 实验一 氧化银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实验目的】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实验用品】大试管、酒精灯、锥形瓶、橡皮塞、导管、网罩、木块、氧化银、石灰水、木炭、火柴、药匙等。 【实验原理】氧化银分解有氧气产生,木炭燃烧。【实验图片】石灰水木 炭氧化银【实验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又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呢?2演示实验:氧化银受热分解的实验。操作与观察要求:先给木炭加热,观察木炭、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再同时给氧化汞加热观察:a.试管壁上有什么变化? b.木炭是否燃烧?c.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 先给木炭加热,木炭不能燃烧、石灰水不变浑浊;同时给氧化银加热试管壁上有银白色固体,木炭燃烧、石灰水变浑浊。)3.点拨:氧化银分子在加热的情况下,首先分解成了银原子和氧原子,许多的银原子聚集构成了金属银,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了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构成了氧气。(学生书写方程式、并画出氧化银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体会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说 明】 这里不采用氧化汞,是因为不环保,汞的危害是比较大的,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毕竟采用图示的装置很难保证汞蒸汽被完全吸收,因此换成了氧化银或者氧化铜,前者的缺点是外向变化可能不明显,后者需要较高的温度。另外,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可以在导管口处被点燃,减轻对环境 的污染。实验二 大功率用电器、磁铁干扰彩色电视机【实验目的】利用电子的客观存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实验用品】彩色电视机、音响等能产生较强磁场的大功率用电器,磁铁。【实验原理】电视机荧光屏上清晰的图像是由显像管内高速运动的电子准确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带有磁性的器物或者电感型的电器.大功率音箱会在使用时产生较强的磁场从而影响显像管内高速运动的电子,使电子束偏转,使得图像变形,甚至出现色斑。【实验装置】略。【实验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原子非常小,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那么原子到底能不能再分呢?原子中是否存在更小的微粒呢?2演示实验:请两位学生上来帮忙,用磁铁和通电的音箱分别靠近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机,其他同学观察图像的变化。(体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理念)3.点拨:介绍电视机荧光屏成像的原因,建议最好不要在电视机周围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和具有磁性的物体。(学生通过了解电视机荧光屏的工作原理、和观察电视机图像受干扰的事实,体会到电子的客观存在。)4.介绍:汤姆逊阴极射线管利用该装置使得气体中所含的某种粒子射出。发现这些粒子在正负电极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转。示意图如下:【思考】这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为什么?射出的这些粒子是原子吗?为什么? 你觉得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中能不能只含有这种粒子?(小组讨论)师:很好。早在1897年汤姆森就做了这个实验,发现了这种带负电荷的微粒。这种微粒就是电子,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观点,标志着人们终于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说明】利用老式电视机来做演示,(显像管就是利用电子偏转打到荧光屏产生图像。)这个应该更有直观性。实验介绍中的装置(汤姆逊阴极射线管)应该可以找到。实验三 卢瑟福 a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原子内部微粒的分布和带电情况。【实验原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带正电。【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包括:电脑、投影)、自制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原子的内部存在着带负电的微粒,是否还有其他的微粒呢?若存在带什么电?质量如何?体积如何?2播放实验:flash动画展示a粒子散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的模拟动画,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也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原子具有怎样的内部结构?(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生: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原子内有一个带正电的微粒,这个微粒体积很小、质量很大。师:早在1911年卢瑟福就做了这个实验,原子核的发现否定了汤姆森的西瓜模型,从而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是历史上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人。)【说明】 由于中学阶段没有条件进行实验,采用动画模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同时体会原子的有核模型是如何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