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份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u 64 Fe 56 S 32 Cl 35.5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有利于保护环境C.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D. 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A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故A项正确;B. 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B项正确;C.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和Pb2+、Cu2+、Cd2+、Hg2+等发生置换反应,故C项错误;D. 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其中D选项是对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的考查,也是学生的易混知识。要注意,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二氧化硅是石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生活中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可混为一谈。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H2和1mol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HI的分子数为2NAB. 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0.6NAC. 20mL0.1 mol/LAlCl3溶液中,水解形成Al(OH)3胶体粒子数为0.002NAD. 0.1mol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等于0.3NA【答案】D【解析】【分析】A. H2和1 mol 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H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B. 在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H原子。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分别计算出乙醇与水的质量,根据公式n = NNA = mM及物质结构分析作答;C. 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且胶体粒子是Al(OH)3聚集体,属于混合物,无法计算;D. Na2O2和Na2O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详解】A. H2和1 mol 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方程式为:H2+ I22HI,反应不彻底,无法准确计算生成HI的分子数,故A项错误;B. 在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H原子。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 g,物质的量为0.1 mol,含0.6 molH原子;而含水为5.4 g,其物质的量为0.3 mol,则分子内含0.6 mol H原子,故溶液中共含1.2 mol H原子,即1.2 NA个,故B项错误;C. AlCl3溶液中,存在铝离子的水解,但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且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本身是聚集体,属于混合物,依据上述条件无法计算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数,故C项错误;D.Na2O2和Na2O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0.1 mol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为0.3 mol,个数为0.3NA个,故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本题B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除了溶质乙醇分子内含氢原子,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氢原子。3.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加入适量的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B制取Fe(OH)3胶体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红褐色,停止加热C验证酸性:CH3COOHHClO使用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D检验溶液中含有I-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A. 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过量溴溶解于苯和苯酚中;B.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需要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并加热;C. 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pH试纸;D. 下层呈紫红色,原溶液存在碘单质。【详解】A. 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于苯中,不能用过滤法将苯和三溴苯酚分开,故A项达不到实验目的;B.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故B项达到实验目的;C. NaClO具有漂白性,不能使用pH试纸测其pH,故C项达不到实验目的;D.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原溶液存在碘单质,不能判断是否含碘离子,故D项达不到实验目的;答案选B。【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与基本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化学基础相关知识理解与掌握,如D项碘离子的检验,可以依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操作,即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若原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碘离子。要注意区分碘离子与碘单质的结构与性质的不同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a)(b)(c)的说法正确的是A. (a)(b)(c)均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B. (b)二氯代物有两种C. (a)(b)(c)互为同分异构体D. (a)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答案】C【解析】【分析】A. 碳氢单键不与溴水反应; B. (b)中2个Cl可位于面上相邻、相对及体心的相对位置;C. 根据同分异构体的定义作答;D. 根据甲烷为四面体结构分析。【详解】A. (a)、(c)含碳碳双键,(b)只有单键,则(b)与溴水不反应,故A项错误;B. (b)的二氯代物中,2个Cl可位于面上相邻、面上相对及体心的相对位置,则(b)的二氯代物有3种,故B项错误;C. 三种分子的分子式均为C8H8,且结构不同,(a)(b)(c)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项正确;D. (a)分子中含有2个饱和的碳原子,可形成四面体结构,则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关于二氯代物的判断方法可以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先利用等效氢判断一氯代物的种类,然后在一氯代物的基础上再连一个氯,利用排列组合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仔细观察前面出现的重复的要排除。5.W、X、Y、Z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同主族,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质的沸点:XZB. 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有极性键C.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YD. W、X、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W、X、Y、Z 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W为H,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且原子序数YX,可知,X为第二周期元素,Y为第三周期元素,则X的L层电子数为6,X为O元素,X与Z同主族,则Z为S,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推出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7-1-6-6 = 4,根据题意可知,Y在第三周期,为Si,据此分析作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O,Y为Si,Z为S。A. 常温下S为固体,氧气和臭氧为气体,则单质的沸点:XY,故C项正确;D. 根据元素组成可知,W、X、Y只能形成硅酸、原硅酸等共价化合物,故D项错误;答案选C。6.电解絮凝净水可用如图装置模拟探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子从X极经电解液流入Y极B. 铝电极表面的反应有:Al -3e-=Al3+,4OH-4e-O2+2H2OC. Y的电极反应:Pb-2e-+SO42- = PbSO4D. 电路每通过2mol电子,理论上电解池阴极上有22.4 L H2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右侧电解絮凝池图示信息可知,Al转化为Al3+,溶液中OH-转化为O2,则发生两个氧化反应,为电解池的阳极,连接铅蓄电池的正极,故Y为正极,X极为负极。根据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则与电化学各物质与电子转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Y与右侧电解池的阳极铝相连作正极,原电池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X极)经导线流向电源的正极(Y极),而不经过电解质溶液,故A项错误;B. 阳极铝电极Al转化为Al3+,溶液中OH-转化为O2,其电极反应式为:Al -3e-=Al3+,4OH-4e-O2+2H2O,故B项正确;C. Y极为电源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SO42- = PbSO4+2H2O,故C项错误;D. 根据转移电子数与氢气的关系式2e-H2,可知电路每通过2 mol电子,理论上电解池阴极上有1 mol H2生成,但提示信息中未指明标准状况,则无法计算阴极上氢气的体积,故D项错误;答案选B。7.室温下,向H2C2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pc=lg c,则所得溶液中pc(H2C2O4)、pc(HC2O4)、pc(C2O42)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点时, 2c(HC2O4)+c(C2O42) c(Na+)B. pH=x时,c(HC2O4)c(H2C2O4)=c(C2O42)C. 常温下,Ka2(H2C2O4)=101.3D. c2(HC2O4-)c(H2C2O4)c(C2O42-)随pH的升高而减小【答案】A【解析】【详解】A.电荷守恒2c(HC2O4)+c(C2O42)+ c(OH-)=c(Na+)+c(H+),M点pH=4.3偏酸性,c(OH-)c(Na+),故A正确;B.因为pc=lg c,所以纵坐标越大,浓度越小,根据图示可知,pH=x时,应该是c(HC2O4)c(H2C2O4)=c(C2O42),故B不正确;C.根据图示pH=1.3的点计算,Ka1(H2C2O4)=c(HC2O4-)c(H2C2O4)c(H+)=c(H+)=101.3,故C不正确;D. = Ka1(H2C2O4)/ Ka2(H2C2O4),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就是定值,故D不正确;正确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滴定原理,注意结合图象分析,明确溶液中的守恒关系,熟练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易错选项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29分)8.长期缺碘和碘摄入过量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绝大部分以IO3-存在,少量以I-存在。现使用Na2S2O3对某碘盐样品中碘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II-的定性检测(1)取少量碘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硫酸酸化,再滴加数滴5%NaNO2和淀粉的混合溶液。若溶液变_色,则存在I-,同时有无色气体产生并遇空气变红棕色。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工业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原理为2Na2S + Na2CO3 +4SO2 =3Na2S2O3 +CO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如下图。先关闭K1打开K2,打开分液漏斗,缓缓滴浓硫酸,控制好反应速率。(2)y仪器名称_ 。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_。(3)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淡黄色浑浊,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为_。(填化学式)装置D的作用是_。(4)实验结束后,关闭K2打开K1。玻璃液封管x中所盛液体最好为_(填序号)ANaOH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NaHSO3溶液 碘含量的测定巳知:称取10.00g样品,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0mL溶解,加2mL磷酸,摇匀。滴加饱和溴水至溶液呈现浅黄色,边滴加边摇,至黄色不褪去为止(约1mL)。加热煮沸,除去过量的溴,再继续煮沸5min,立即冷却,加入足量15%碘化钾溶液,摇匀。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002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两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9.00mL相关反应为:I3Br23H2O = IO36H+6BrIO35I6H+ = 3I23H2O I2+2S2O32= 2IS4O62(5)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碘盐含碘量为_ mgkg1。【答案】 (1). 蓝 (2). 2I-+2NO2-+4H+=I2+2NO+2H2O (3). 三颈烧瓶(三口烧瓶) (4). 安全瓶(防倒吸) (5). S (6). 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7). A (8). 38.1【解析】【分析】(1)淀粉遇碘单质变蓝,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具有氧化性,可氧化碘离子成碘单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配平该方程式;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中制备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根据实验仪器的结构特征作答;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溶液倒吸;(3)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得到S,硫与亚硫酸钠反应得到Na2S2O3;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作答;(4)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5)提供的方程式中可知关系式为:I-IO3-3I26S2O32,计算出含碘元素的物质的量,进而得出结论。【详解】(1)根据题设条件可知,硫酸酸化的NaNO2将碘盐中少量的I-氧化为使淀粉变蓝的I2,自身被还原为无色气体NO,其化学方程式为:2I-+2NO2-+4H+=I2+2NO+2H2O,故答案为:蓝;2I-+2NO2-+4H+=I2+2NO+2H2O;(2)y仪器名称为三颈烧瓶(三口烧瓶);由实验装置结构特征,可知b装置为安全瓶(防倒吸),故答案为:三颈烧瓶(三口烧瓶);安全瓶(防倒吸);(3)根据实验设计与目的,可知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得到S,硫与亚硫酸钠反应得到Na2S2O3,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则此浑浊物为S,残余的SO2气体污染环境,装置D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S;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4)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A项正确,故答案为:A;(5)从以上提供的方程式中可知关系式为:I-IO3-3I26S2O32,设含碘元素物质的量为x, 解得x = 10.002mol/L0.009L6 = 3.0106 mol,故所含碘元素的质量为3.0106 mol127 g/mol = 3.81101 mg,所以该加碘盐样品中碘元素的含量为(3.81101 mg)/0.01 kg = 38.1 mgkg1,故答案为:38.1。9.经多年勘测,2018年11月23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在皖江地区发现特大铜矿床,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有少量PbS、Al2O3、SiO2)为原料制取胆矾的流程如图:已知:常温下KspFe(OH)3=8.010-38, KspAl(OH)3=3.010-33,KspCu(OH)2=3.010-20。(1)Cu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写出上述流程中生成亚硫酸铵的离子方程式:_。(2)最适合的试剂A是_(写化学式)溶液,固体2的成份为PbSO4和_。当试剂A的浓度为6molL-1时 ,“浸出”实验中,铜的浸出率结果如图所示。所采用的最佳实验条件(温度、时间)为_。(3)最适合的试剂B是_(填序号),最适合的试剂C是_(填序号),固体3的成份为_。aCl2 bCuO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NaOH eH2O2 溶液 fK2CO3(4)操作1如在实验室中进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操作2的步骤为_,_,过滤、洗涤。(5)根据已知图像信息,请计算:当Fe3+完全沉淀时,溶液中Al3+理论最大浓度为_。(提示:当离子浓度110-5mol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答案】 (1). -2 (2). 第三周期A族 (3). SO2+CO32=SO32+CO2(SO2+H2O+2CO32=SO32+2HCO3) (4). H2SO4 (5). SiO2 (6). 90、2.5小时 (7). e (8). b (9). CuO、Fe(OH)3、Al(OH)3 (10). 漏斗 (11). 蒸发浓缩 (12). 冷却结晶 (13). 0.375mol/L【解析】【分析】(1)高温焙烧黄铜矿(氧气过量)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氧化铜,四氧化三铁;(2)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二氧化硫与碳酸铵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二氧化碳气体;(3)固体1中含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氧化铅、氧化铝、二氧化硅,因为要制取胆矾,所以试剂A应该是足量硫酸溶液,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到固体硫酸铅和二氧化硅,溶液1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铝的混合液,过滤分离固体和溶液;(4)溶液1中加入氧化剂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然后调节pH值,将铁离子,铝离子沉淀,因为不能掺入新的杂质所以氧化剂选择双氧水,氧化铜调节pH值,过滤除掉沉淀。(5)将溶液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产品胆矾。【详解】(1)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Cu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A族,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书写方程式,注意二氧化硫少量生成亚硫酸铵和碳酸氢铵,适量生成亚硫酸铵和二氧化碳,所以上述流程中生成亚硫酸铵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O32=SO32+CO2(SO2+H2O+2CO32=SO32+2HCO3);答案:SO2+CO32=SO32+CO2(SO2+H2O+2CO32=SO32+2HCO3)。(2)因为要制取胆矾,最适合的试剂A是硫酸溶液,固体2的成份为PbSO4和二氧化硅。根据题干给出的图像可知当试剂A的浓度为6molL-1时 ,当90、2.5小时,“浸出”实验中,铜的浸出率几乎达到了100%,所以所采用的最佳实验条件(温度、时间)为90、2.5小时;正确答案: H2SO4 SiO2 90、2.5小时(3)溶液1到溶液2的过程中需要除掉铝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选择氧化剂先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调pH值,使铁离子、铝离子沉淀完全,因为除杂同时不可加入新的杂质,所以氧化剂选择双氧水,氧化铜调节pH;固体3为 CuO、Fe(OH)3、Al(OH)3;答案:e b CuO、Fe(OH)3、Al(OH)3 (4)操作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操作2制取胆矾,所以需要将溶液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产品胆矾;答案:漏斗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5)当离子浓度110-5mol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当Fe3+完全沉淀时,c(Fe3+)c(Al3+)=c(Fe3+)c(OH-)3c(Al3+)c(OH-)3=KspFe(OH)3KspAl(OH)3,因此110-5c(Al3+)=8.010-383.010-33,c(Al3+)=0.375mol/L答案:0.375mol/L10.游离态氮称为惰性氮,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称之为氮的活化,在氮的循环系统中,氮的过量“活化”,则活化氮开始向大气和水体过量迁移,氮的循环平衡被打破,导致全球环境问题。.氮的活化工业合成氨是氮的活化重要途径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将N2 和 H2 通入到体积为0.5L的恒容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1)10min内用NH3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_。(2)在第10min和第25min改变的条件可能分别是_、_(填字母)。A.加了催化剂B. 升高温度C. 增加NH3的物质的量D.压缩体积E.分离出氨气(3)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B. 容器中压强不变C.3v(H2)正=2v(NH3)逆 D. 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催化转化为惰性氮 已知:SO2、CO、NH3等都可以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生成惰性氮。(4)在25,101KPa时,N2(g)+3H2(g) 2NH3(g) H1= 92.4kJ/mol2H2(g)+O2(g)=2H2O(l) H2= 571.6kJ/molN2(g)+O2(g)=2NO(g) H3= +180kJ/mol则NO与NH3反应生成惰性氮的热化学方程式_。(5)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CO与NOx反应生成N2。现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O2和CO气体,维持恒温恒容,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4CO(g)+2NO2(g)N2(g)+4CO2(g) H0,相关数据如下:0min5min10min15min20minc(NO2) /molL-12.01.71.561.51.5c(N2) /molL-100.150.220.250.25计算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_,实验室模拟电解法吸收NOx装置如图,(图中电极均为石墨电极)。若用NO2气体进行模拟电解法吸收实验(ab),电解时NO2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答案】 (1). 0.02molL-1min-1 (2). AB (3). E (4). B (5). 6NO(g)+4NH3(g)=5 N2(g)+6H2O(l) H-2070 kJmol-1 (6). 1/9(或0.11)(molL-1)-1(单位可以不写) (7). H2O+NO2e = NO3+2H+【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利用v=Ct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图像瞬间变化点和后续物质的量变化的快慢,确定反应条件的改变;(3)反应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4)利用盖斯定律解题;(5)利用利用三行式法进行计算;观察图像可知二氧化氮生成硝酸,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详解】.(1)10min内用NH3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C(NH3)t=0.1mol0.5L10min=0.02molL-1min-1;答案:0.02molL-1min-1。(2)在第10min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并没有瞬间改变,容器容积又恒定,说明浓度没变,10min到20min的时候,发现速率加快,因为体积未变,不可能增大压强,猜测升温或者加入了催化剂;第25min时刻发现氨气的物质的量瞬间减少,所以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分理出氨气;正确答案: AB E。(3)A. 容器中气体密度=m气体总V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气体总质量是定值,又因为恒容,所以密度在反应过程中始终是定值,不可作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A错误; B. T、V一定时,反应正向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一直减少,压强在减小,当容器中压强不变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正逆反应速率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并未达到平衡,C错误; D.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D错误;答案:B(4)根据盖斯定律3-2-3得NO与NH3反应生成惰性氮的热化学方程式6NO(g)+4NH3(g)=5 N2(g)+6H2O(l) H-2070 kJmol-1;答案:6NO(g)+4NH3(g)=5 N2(g)+6H2O(l) H-2070 kJmol-1。(5)根据表格数据列三行式 4CO(g)+2NO2(g)N2(g)+ 4CO2(g)c(初) 2.0 2.0 0 0c 1.0 0.5 0.25 1.0c(平) 1.0 1.5 0.25 1.0K=1.040.2511.041.52=1/9(或0.11)答案:1/9(或0.11)(molL-1)-1(单位可以不写)。根据图像可知,NO2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生成硝酸根离子,电解时NO2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H2O+NO2e = NO3+2H+;答案:H2O+NO2e = NO3+2H+。(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1.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洛索洛芬钠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炎症的消炎,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i、ii、iii、(以上R、R、R代表烃基)(1)A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_。(2)B的结构简式是_,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_。(3)E属于烯烃。E与B2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是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5)将J和NaOH溶液混合搅拌后,再加入乙醇有大量白色固体K析出,则K的结构简式是_。(6)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符合下列要求的结构共有_种。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能和银氨溶液产生银镜(7)以乙烯为起始原料,结合已知信息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聚丁二酸乙二醇酯( ),写出最多不超过5步的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答案】 (1). (2). (3). 酯基,溴原子 (4). CH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 (5). (6). 取代反应 (7). (8). 15 (9).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本题主要采用逆推法完成。线路一:由逆推可知C()与甲醇酯化反应生成,由C()和信息可知B(),由B()和A的分子式可知A(),由信息和可知D();线路二:由H酯化反应生成,推出H(),由H()和信息可知 G(),因为F与氢气加成生成G,前后联系可知F(),根据E的分子式与F的结构式可知是二烯烃发生了1,4加成,确定E(),由信息和可知I();【详解】(1)A属于芳香烃,由上面分析可知,其结构简式是;答案:(2)由C()和信息可知B(),由信息和可知D();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酯基,溴原子;答案: 酯基,溴原子 (3)由上面分析可知E为1,3-丁二烯,与Br2发生1,4加成反应;答案:(4)由信息和可知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分析反应物和产物的变化可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答案: 取代反应 (5)将J()和NaOH溶液混合搅拌后,碱性条件下,酯基水解生成,在乙醇中溶解度小析出;答案:(6)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必有酯基能和银氨溶液产生银镜,必有醛基。综合考虑必为甲酸某酯。将苯环外的基团可以分为五组(1)(2)(3)(4)(5)分别位于苯环邻、间、对位,共35=15种;答案:15(7)(由丁二酸()和乙二醇()缩聚反应生成。(1)乙二醇的制备:烯烃先和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卤代烃水解的醇。(2)丁二酸的制备:关键是增长碳链,由题干可知利用信息可起到增长碳链的作用,所以采用烯烃先和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在按照信息反应即得丁二醇。答案:【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反应的确定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本题用到了卤代烃是联系烃与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合成中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