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937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目标导航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重点)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重点)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难点)一、商鞅之死1原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2)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秦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2经过: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3结果:商鞅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认识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思维点拨商鞅变法中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史论要旨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经济制度和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3商鞅变法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知识图示主题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史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毛泽东史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史料解读指出取信于民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着眼于变法取得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毛泽东的评论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2)史料二是从哪些角度看待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提示角度:史料二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史论总结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一致,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2)变法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符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3)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4)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坚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并大力支持其变法活动,成为变法的坚强后盾。(5)处于有利的社会环境中。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神充斥等因素,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6)态度坚决且取信于民。严厉打击了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使变法内容得以深入人心。2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2)消极影响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变法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对后世而言a商鞅迷信刑罚、用法过峻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b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1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2“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使秦国()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D发展了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买卖”和所学史实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3下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一车四马的图二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战国战车(模型)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 镜,直径10.4厘米,表现了商 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2)材料二中“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跟变法的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3)材料二中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答案(1)历史信息:秦军装备先进,战斗力强;民风“尚武”。原因: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的实行,形成了“山无盗贼”“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军功则导致“民勇于公战”。评述:这些条款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强化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3)正确。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秦国逐步强大起来,司马迁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解析第(1)问,图一中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模型,说明秦国军事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图二中显示的秦人的“尚武”精神明显是实行奖励军功政策产生的影响。第(2)问,“山无盗贼”“怯于私斗”说明社会治安良好,这是什伍连坐制度和轻罪重刑的结果,“民勇于公战”则是奖励军功带来的影响;评述应依据商鞅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来作答。第(3)问,整体而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较为客观的。基础达标1(2016兰州高二期中)“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主要是因为()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贵族的势力被铲除C取信于民 D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秦卒行其法”可知,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秦国大力推行。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排除;B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D项正确。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A解析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即新的生产关系)。3(2017安庆高二检测)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就是否变法进行讨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答案D解析结合“就是否变法进行讨论”和商鞅崇尚变法的态度分析,本题选D。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4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答案D解析从商鞅法令的内容及变法理念可知,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这样最有可能的结局应是D项。5(2017成都高二检测)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而却有夸大的意图,在严刑峻法下,人们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约束,但却不会出现所说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6(2016北京高二检测)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BC D答案B解析由“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分析可知,与材料信息一致,与材料不完全相符。故本题选B。能力提升7(2016邯郸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材料二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等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贵族的政治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3)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态度:限制(抑制)贵族的政治特权。意义: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措施:商鞅变法废除(剥夺)贵族特权。积极影响:打破贵族对国家的世袭特权,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提升了新型地主(军功地主)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3)启示: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解析第(1)问“态度”依据“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等信息分析作答; “意义”结合“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措施”依据“废除世卿世禄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等信息分析作答,“积极影响”主要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3)问“启示”主要从社会利益的分配、社会关系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