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常考易错训练.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059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常考易错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常考易错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常考易错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 / 30分钟一、易错易混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3.其他生物迁入会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4.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5.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6.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7.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8.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9.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10.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二、常考提升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是自养生物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细菌中既有生产者,也有消费者及分解者D.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2.如图C10-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生物种群在某一时间内同化的有机物总量,假设它们是由捕食关系形成的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C10-1A.在该生态系统中甲只属于第二营养级B.碳元素在该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传递C.太阳能可以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D.甲、乙、丙、丁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3.如图C10-2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图C10-2(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b或d中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4.由于“赤潮”,一条4 kg的杂食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若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该杂食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消耗海洋植物()A.28 kg B.280 kgC.16 kg D.160 kg5.如图C10-3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C10-3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6.2017湖北枣阳一中模拟 下列选项中能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发生生物富集的是()重金属热量碳水化合物氯代烃类杀虫剂A. B. C. D.7.如图C10-4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C10-4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8.2017安徽安庆二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A.该现象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B.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9.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10.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据图C10-5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图C10-5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11.2017东北三省三校模拟 浮萍(一种被子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浮萍能分解水中有机污染,属于分解者B.浮萍通过影响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蓝藻生长C.浮萍与藻类是竞争关系D.浮萍可用于能源生产,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12.“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并清除其他树种,山林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湿地公园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13.2017天津红桥区一模 如图C10-6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图C10-6A.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C.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14.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他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将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1)“蜂王物质”属于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同化的能量。(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4)当蜜蜂受到敌害攻击时,蜂巢的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此时蜜蜂之间的关系叫。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填“有利”或“有害”)的。常考易错训练(十)一、1.2.3.4.5.6. 7.8.9.10.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别与动物体型大小无关,如许多肉食动物的体型要小于植食动物的,也有许多肉食动物的体型要大于植食动物。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是单向的,不会因为某一营养级生物种类改变而改变。5.防治稻田害虫,只是减少了稻田流向害虫的能量,使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加,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并没有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7.变色龙变化体色,是向天敌传递物理信息。8.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9.灌木阶段的群落动植物种类比草本阶段多,营养结构比草本阶段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二、1.D解析 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氨氧化为硝酸或亚硝酸,利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为自养生物,A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中进行,D错误。2.C解析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各种动物的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是不同的,甲是初级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只属于第二营养级;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丙是生产者,可以固定太阳能;甲、乙、丙、丁中不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3.C解析 结合图形分析可知,b+c+d+e为本年度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固定的能量),即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c1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错误;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C正确;b和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D错误。4.D解析 依题意构建食物网,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杂食海洋鱼的食物来自3条食物链,分别是海洋植物杂食海洋鱼;海洋植物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海洋植物草食鱼类小型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由得,4(1/2)20%=10 kg;由得,4(1/4)20%20%=25 kg;由得,4(1/4)20%20%20%=125 kg。故共需消耗海洋植物的量为10+25+125=160 kg。5.B解析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A错误;A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主要由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输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B表示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C错误;A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能自养型的蓝藻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均不含叶绿体,B可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既可以表示有氧呼吸,也能表示无氧呼吸,另外还可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无氧呼吸和化石燃料燃烧可以没有线粒体参与,D错误。6.A解析 生物富集是指某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不易降解,容易富集,A正确。7.C解析 从题图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C错误。8.C解析 某一区域火烧之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在被火烧之后,生态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被破坏之前的水平,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火烧之后,加快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但未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火烧之后,许多灰分增加了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又因植物种群密度降低,该区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加充沛,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9.B解析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10.B解析 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CO2,其吸收的CO2量远多于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所以植树造林,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A项正确。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与异养生物、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对大气中CO2的浓度改变不会有很大影响,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B项错误。生物群落由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组成,包括所有自养生物(生产者)与所有异养生物(分解者和消费者),C项正确。题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因为能量流动除了呼吸消耗和分解者分解,还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的能量等几个方面,D项正确。11.C解析 浮萍属于生产者,A错误;浮萍通过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抑制蓝藻生长,B错误;浮萍与藻类会争夺光照和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浮萍可用于能源生产,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直接价值,D错误。12.C解析 物种越单一,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差,A错误;湿地公园需要人为物质和能量的投入,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绝对地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错误。13.A解析 水体污染加剧,使鱼虾死亡增多,鱼虾死亡增多加剧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A错误;种群数量增多,加剧了种内斗争,而种内斗争抑制了种群数量增加,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使捕食者数量增多,进而抑制被捕食者数量增加,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14.(1)化学繁衍 (2)绿色植物(或光合作用)(3)消费者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同一个蜂巢中的蜜蜂属于一个种群(4)种内互助有利解析 (1)“蜂王物质”为分泌的化学物质,故属于化学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繁衍。(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绿色植物(或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同一个蜂巢中的蜜蜂属于一个种群。(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如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是社群行为,属于种内互助,同种生物内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斗争是攻击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同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关系。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的死亡对该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但对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