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井田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看出是周武王将黄帝之后进行分封,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皇帝独尊C. 君权神授D. 家天下【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表示地位的悬殊;“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表明别人不能用,体现唯我独尊、地位特殊。故答案为B项。材料未涉及皇位如何传承,排除A项;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3.3.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通过创立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正确。分封制在秦朝时被废除,排除A。宗法制是西周是创立,被后世沿用,与材料不符,排除B。科举制是隋唐时期推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4.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 明代的内阁制度D. 清代的八旗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内阁制。明代的内阁制虽然习惯上也被称为“相”,但已无实质意义,仅有“相”名而无“相职”和“相权”,并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C正确;A、B均有相职和相权;八旗制度属于军事组织,D错误。5. “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 )A.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 以血缘家族为纽带C. 以活动地域为纽带 D. 以土地财产为纽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的迁移能力。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次序以及宗族成员各种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制 。其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制定分封等级,有大宗、小宗之别,大宗统帅小宗。“大宗”是按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的大系统。“小宗 ”则是 由嫡长子以外的嫡子和庶子分别组成的小系统 。据此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为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在后期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出现诸侯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削弱,故“周之失,在于制”。 秦朝实行暴政,导致秦的迅速灭亡。但秦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B、C和D组合错误。7.7.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各级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不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而有利于贵族政治项官僚政治的转变,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中“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的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A。8.8.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xx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答案】C【解析】 结合所学,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故A项说法错误,选A。唐朝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宰相的权力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B项说法正确。“内阁”的出现应在明朝,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产生。故C项说法正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大臣,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故D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9.9.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的设立10.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答案】D【解析】秦授爵制是依据的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汉代察举制是依据的品德,如孝道等授予官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依据的门第的高低授予官职;隋唐科举制是依据的考试成绩来授予官职。故选D。其他组合错误。点睛:古代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高低逐渐转向考试成绩,体现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另一个方面,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稳定社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11.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A项说法错误,那时女子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D项表述错误。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2.12.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 政治体制的产物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 频繁改革的结果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体中的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程序相关,雅典的公民大会有一项最重要的程序,即是就某项方案展开辩论,这种辩论使得雅典成为了大演说家辈出的国家,故A项正确;B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是这一现象的影响。点睛:这一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中“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的理解演说家成为政治家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的环境。13.13.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判断A项正确,排除D。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14.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削弱”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权力的限制,题干反映人民的作用,故排除;雅典民主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故B项错误;D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5.15.在古希腊,从法理上说,所有公民都是城邦的主人,公民权意味着参政权,只是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按照梭伦改革的规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主要受限于A. 经济实力 B. 家庭出身 C. 文化水平 D. 男女性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所以这里“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的主要制约条件应该是“财产多寡”,即公民的经济实力,A项正确。公民都是城邦的主人与家庭出身无关,排除B。梭伦改革没有涉及文化水平,排除C。只有祖籍本邦,成年的男性公民才可以参与城邦管理,与女性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6.16.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B. 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C. 罗马法有力地维护了帝国的统治D. 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7.17.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的含义是A. 帝国境内所有公民 B. 除外邦人之外的帝国公民C. 除奴隶以外的所有自由民 D. 奴隶主贵族阶层【答案】B【解析】罗马法只有公民才享有权力,公民是本邦成年男性,B正确;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除外,A、C和D错误。18.18.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军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当凯撒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A. 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B. 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C. 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D. 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的界限还未消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为了对庞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体系。从3世纪开始,帝国内部自由民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原先适用于不同法律主体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实际意义。因此材料中“公元前1世纪”时,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的界限还未消失,仍实行公民法,法官不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法19.19.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与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 “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 “郡县制”与“元首制”C. “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 “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A项,古代中国本质上一个人治社会,秦律是维护人治的手段,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罗马是一个法治社会,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地方政治制度,元首制是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与题干罗马共和国时间不符,排除。D项,三公九卿制皇权至上的表现,公民大会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两者权力不同,排除。C项,从整体上看,中国是君主制国家,皇帝掌握大权,皇权至上,古罗马是贵族制,贵族通过元老院实现集体统治,政事共商,因此选C。20.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 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 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 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 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贵族利益的,故罗马法是有阶级等级之别的,丙的说法不正确;AB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法影响: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近代时期。贺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21.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 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内阁成员要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所以,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集体责任制22.22.18世纪形成的英国内阁制和明朝内阁制相比,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A. 决策形式不同B. 人员选拔不同C. 行政方式不同D. 机构性质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对相似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的能力。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内阁制形成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议会权力大增,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而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是维护了专制制度。所以二者性质截然相反。故选C项。23.2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A. 无所事事B. “统而不治”C. 掌控议会D. 领导内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的元首,出访对外代表国家,并非无所事事,故A项错误;国王无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故CD项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 “享有盛誉”,故B项正确。点睛: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治体制。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24.2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民主化指的是人民享有一定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故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如法美等国确立共和制;BD项是对英国政局的影响。点睛:要紧扣题目所述的“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一句进行选择。25.25.“在邦联时期,国内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 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 B. 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C. 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 D. 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答案】D【解析】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权力较弱,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D正确;民主权力不符合潮流主旨;B是政治理论;C不符合当时美国特点。26.2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政府支持。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这说明了()A. 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 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C. 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 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答案】B【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会与法院之间是相互制约,国会有立法权,但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国会通过法律违宪无效。B正确;A、C和D不符合事实。27.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A. 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B. 联邦制与民主共和C. 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 邦联制与民主共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从材料“政府有能力控制”可知,麦迪逊强调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材料“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则体现的是分权制衡,通过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相互牵制,保障民主,杜绝专制的出现。故选A。BD中的邦联制和联邦制都是国家组织形式,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来;C项说法错误,邦联制之下中央政府无权。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中央集权和分权制衡原则28.28.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的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材料的实质在于说明()A. 美国1787年宪法比英国权利法案落后B. 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但并不完善C. 美国1787年宪法总在不断完善之中D. 这部宪法最大的失误是存在种族歧视【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尽管不是很完善,但它却为美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美国政治的进步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起来的。材料对美国1787年宪法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概况的不够全面,D项表述错误,美国不存在君主立宪制政体,故答案选B项。29.2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相比,德国政体最大的不同点是A. 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B. 皇帝直接行使统治权C. 帝国议会拥有很大权力D. 立法机构由两院制议会组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皇帝直接行使统治权。而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皇帝掌握最高行政权,A不正确;德国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不正确;D是二者的共同点。30.30.按1875年宪法的规定,有关法国参议院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众议院一起行使立法权 B. 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C. 与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总统 D. 众议院有权否决参议院的决议案【答案】B【解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议案。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B错误,符合题意。点睛: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1)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2)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道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 ,共40分)31.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材料三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材料四: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华盛顿传 (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材料二是哪一文献的内容?它的颁发标志着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出自哪国什么文件?它体现出什么特征? (4)结合美国的政体说明,作为总统,华盛顿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答案】(1)享有民主的人数太少,外国公民和外来移民没有民主权利;窒息、限制了社会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2)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 (3)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4)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联邦制,立法权属于国会。【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限制了社会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回答。(2)第一小问从英国政体特点回答;第二小问从权利法案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皇帝从)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回答。 (4)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析回答。32.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材料三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丞相的相关评述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两代中枢机构的两次大循环,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答案】(1)不正确。理由: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汉、唐、宋的宰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质: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2)明清制度: 明朝废除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形成内阁制,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代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正确。理由: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和衰落。【解析】(1)材料一中对丞相的论述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需要结合这些时代的具体史实来判断。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这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种进步;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中设置丞相的原因所致;汉、唐、宋的宰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明太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实质:废除丞相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需要,所以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2)材料二中的循环是指“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据此原则再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关史实可知: 明朝皇帝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后来形成了内阁制,作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代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从而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进一步降低。本质问题:上述史实都是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所以本质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论述就是要说明“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这种说法有中国的史实为证,所以是正确的。理由: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到了由皇帝直接插手中央和地方的几乎所有重要政务,“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这本身意味着封建制度走向腐朽和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