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904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 儒、道、墨、法B. 道、法、墨、儒C. 法、儒、道、墨D. 墨、儒、法、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思想2.2.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孔子常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A. 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B. 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 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D. 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伏尔泰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人们都实行仁义,人人都有仁义之心的话,人们之间就会和谐,不会有争斗,就可以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答案选B。题干提及的孔子的“仁”,不是“礼”的思想,排除A;C是孔子提出的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不符合题意;D也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3.3.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A. 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B. 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C. 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 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故A项正确;BD项包含在A项之中;C项是科举制的弊端,排除。4.4.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 民族气节B. 克己复礼C. 宋明理学D. 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于社会伦理进行了严格的束缚,主张寡妇不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相关的思想;从对材料“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来看,这种道德标准是宋明理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气节和依法治国,故AD项明显错误;B项是孔子的主张,认为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排除。【点睛】“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是解题的关键。5.5.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 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 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 否定帝权D. 提倡法治和众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反思,但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不管是宋明理学还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都属于儒家思想代表,故A项错误;明清批判思潮主要是反对君主权力过大,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尚未提出法治的思想,故D项错误。6.6.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答案】B【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李贽,反对孔子作为圣人标准,B正确;A是孟子思想;C是归纳顾炎武思想;D是朱熹思想。7.7.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把文学堪称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A. 诗经B. 离骚C. 春秋D. 山海经【答案】A【解析】春秋末年的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项;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排除C项;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排除D项。8.8.反串名人李玉刚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传统京剧名段贵妃醉酒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推出单曲新贵妃醉酒。这说明( )A. 传统京剧依然是当今社会的流行主流 B. 反串演出是京剧表演艺术的精华C. 传统京剧艺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D. 传统京剧的发展已经陷入绝境【答案】C【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但是流传至今,青年人很少喜欢,新贵妃醉酒把传统的京剧与现代流行唱法相结合,得到民众的喜爱,说明传统京剧发展要与时俱进,故C正确;A中依然流行主流说法错误;京剧演出特点是唱、念、做和打等综合,故B错误;D中陷入绝境说法错误。9.9.下图解读正确的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15世纪后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A项错误;C项错误,我国科技达到最高峰是15世纪前;D项说法错误,我国科技走向衰落应该是15世纪后;B项正确;通过图片可以看出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出现逆转。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科技发展的趋势10.10.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怀素【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草书笔划简洁、勾连不断,符合表格中字体的特点,日文中的平假名主要仿自中国草书。怀素是草书的代表人物,D正确。王羲之擅长行书,颜真卿擅长楷书,柳公权也擅长楷书,排除AB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书法。本题较为简单,学生需掌握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及代表人物,结合材料即可得出答案。11.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 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C. 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D. 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说法错误,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B符合题意“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C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材料信息。所以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12.1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的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世俗文化是受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点睛:自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文学艺术出现适应市民需要的趋势。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均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此类试题要把握住自宋之后文艺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原因来分析解答。13.13.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A. 革命史观B. 近代化史观C. 文明史观D. 全球化史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等,本题考查史观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不难得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的史观,即是全球化史观,又称整体史观。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史学评价史观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14.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 “师夷长技以自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 的实践证明,“中体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从制度上学习西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15.1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为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A.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 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指维新变法,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指新文化运动,故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与辛亥革命有关,即民主共和,三民立宪,故B正确。五四精神,旗帜高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A排除。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在以俄为师之后,故C排除。武装割据,开创新路在国民革命之后,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特点16.1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A. 民本B. 君主立宪论C. 社会进化论D. 个性解放【答案】C【解析】【详解】由康有为的“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和陈独秀的“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可以看出其共同之处是都主张社会进化论,故C项正确;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出民本思想,故A项排除;B项只是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但与题干无关;D项是陈独秀的主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点睛】“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 “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是解题的关键。17.17.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只有B项符合题意。考点: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特点18.18.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 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答案】B【解析】A正确,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的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论点。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点睛: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19.19.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两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那么,19051913年“共和”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05191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在19051913年这段时间内孙中山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领导了辛亥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故正确;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是1915年开始的,排除。所以答案选A。【点睛】“19051913年”“共和”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是解题的关键。20.20.“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 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 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 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孙文几个口号”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偌大的清帝国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而违背历史潮流的清政府必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垮台的命运,所以根据材料的主旨最确切的回答只能是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例如,革命成功并不是重在舆论宣传而是在于革命的口号、革命的纲领一定要顺应历史潮流。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21.21.下列有关邓小平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实现了全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心的转移属于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22.2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 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答案】D【解析】毛泽东思想坚持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农民阶级,故A项错误;BC过于绝对化,表述错误,排除;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符,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故D项正确。23.23.下列毛泽东思想的论述,按提出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A. B. C. D. 【答案】C【解析】是1927年提出;是1925年提出;是1942年提出;是1957年提出,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24.24.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文章不包括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 井冈山的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土地革命时期形成,ABD项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著作,故排除;B项是1957年毛泽东写的文章,符合题意。25.2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不正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其目的是为繁荣新中国的科学文化服务的;而春秋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目的是为当时(国家分裂,动荡不安,诸侯国兼并战争不断)政治主张服务的。可知,D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需要。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卷七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材料四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是怎么论述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述对儒学命运的影响。(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二说明理由。【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论述:君权神授影响: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3)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糅合了佛道思想。(4)继承:承认君主的权力。发展: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和“众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从先秦儒学、汉代儒学、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内涵,什么是其理想政治。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区分。根据所学知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是讲君民关系,而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其理想政治。答题时需要注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地归纳。由“民惟邦本”“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和“君舟民水的关系”可知其主要内涵为: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通过“见贤焉,然后用之”和儒家的“仁政”主张可知其理想政治是: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由“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并结合董仲舒这一信息可以得出其关于君权的论述是:君权神授。联系所学可知,董仲舒大一统思想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使得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3)本题考查学生对理学概念的理解。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得之以为性”、“三纲五常”、“朱子”、“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等信息,由此可知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根据所学可知,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一些思想,经过改造的哲学化、思辨化的儒学。由此可以得出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糅合了佛道思想。(4) 董仲舒强调“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和顾炎武主张“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由此可知二人都主张君主拥有权力,因此所谓的继承即:承认君主的权力。董仲舒维护君主专制,而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具有反专制思想的思想家,由于时代的不同,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的分权和“众治”主张,此为发展。27.27.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孙中山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什么样的核心思想。【答案】(1)理解: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发展实业,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答出大革命失败,敌强我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可)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大趋势: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析】【详解】(1)从材料“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可知,孙中山要实现共同富裕;联系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根据材料出处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可知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由所学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城市武装起义失利,在充分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就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发展成熟,突出表现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3)根据“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和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可知是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改革开放脚步停滞。而当今国际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以综合国力为主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因此中国必须深化改革以同世界经济接轨,适应全球化趋势;通过改革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是姓“资”还是姓“社”、三个有利于可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8.28.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请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什么状况。(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人(指或阶级,或政治派别,或人物)作出了激烈的反应?(答出3个即可,这些人所作反应中的共同点是什么?(3)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或主张各是什么?(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答案】(1)状况:外来侵略(民族危机)。(2)林则徐、魏源或清抵抗派,农民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答案中称谓如有不同,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共同点:向西方学习。(3)林、魏等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洋务派:“中体西用”,采用西方实用科技;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良。激进民主主义者:进一步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制,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解析】【详解】(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的状况主要突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之类的答案。(2)“哪些阶层作出了反应”按照图片分别回答即可,例如,江南制造总局这幅图片体现了洋务派、孙中山这幅图片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这幅图片则体现了激进民主主义者这个阶层。各阶层所作出的应对体现的共同主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只要回答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之类的答案均可,例如,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等说到底都是为了救亡图存。(3)注意是任选三个阶层,例如,洋务派的主张是师夷长技或者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是暴力革命、是主张民主共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则主张君主立宪、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改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