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V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9699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VII)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据材料“小农经济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旦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可以开展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2.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 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 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着重强调的是土地变更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 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 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足以说明佃户可以租你的地也可以不租你的地,恐怕对佃户不好而导致佃户不租自己的地导致田地荒芜,从而带来更大的损失。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4.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A. 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B. 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 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D.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不外传的,技术是不交流的,这种现象必然会阻碍手工业的发展,其他的几个选项和材料的主旨是无关的。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技艺均系世代相传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5.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B. 出现最早的纸币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近代工业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商业革命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C正确。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在宋代,故A排除。出现最早的纸币,也在宋代,故B排除。近代工业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业【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6.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A.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正解释了清雍正时期山西人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无涉及“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是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发生的改变,而未提及商人政治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清代山西的商业发展状况与对民众思想的影响7. 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B. 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C. 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战争而导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8.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A. 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B. 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C. 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D. 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的重点语句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说明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促进了经济领域的自由竞争,即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故D正确;材料不符合“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排除A;B与“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冲突,排除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核心语句,知道材料主要思想,材料中“既不是也不是而是”,那么“而是”后面的句子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是核心语句。9. “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A.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D.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因为对外出口茶叶收益甚大,故以往种植红薯和麻的地方都开始种茶,并对外出口,以获取利润。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也表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故B项正确;材料只叙述了由于茶叶出口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故茶叶种植兴盛,这不能反映茶叶种植技术的提高,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家庭手工业有何变化,故D项错误。10.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均是由政府扶植与支持,或是官督商办,故A项排除;士大夫阶层的参与确实很低,但不是阻碍洋务运动的根源,其根源应该从制度与文化观念等角度分析,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可得出中国兵不排斥西方技术,故C项排除;由“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可知,这些受传统教育的人们很少参与,这从根源上体现了洋务运动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阻碍,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阻碍原因11. 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A. 国际形势影响B. 国民政府重视C. 经营理念创新D. 国家政局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1916年”这个特定的时间,“1916年”属于一战期间,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忙于战争而无暇东顾侵略中国的有利的国际形势,中国的民族工业才处于黄金时期,利川蛋厂才可能“效益颇丰”,所以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只能是国际形势影响。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际形势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12.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记载:“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A.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B.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未波及中国C. 国民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D. 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了洋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正确。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经济危机,排除B;1927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正确;1929年后列强为转嫁危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采的经济措施13.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A. 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 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 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D. 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首先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D项正确。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A项不正确;这些经济建设布局的改变并不能缓解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故B项错误;题干未涉及经济增长速度,故C项不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14. 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答案】D【解析】材料“无媒婚嫁始文明”当时说明提倡自由恋爱,但这只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明风气盛行,故A项错误;落后封闭的农村仍然是旧式婚礼,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不符合史实,故B、C两项错误;材料“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体现了社会习俗的变迁,这得益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故D项正确。15.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xx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A.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C. 是全球化加快的结果D. 使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答案】A【解析】根据“1930年”“该法案将xx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抬高关税,各国纷纷采取了报复性措施,提高关税,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故A正确;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关税,并非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而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的结果,C错误;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关税,各国纷纷采取了报复性措施,提高关税,使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D错误。16. “我们还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实行这一政策本质特征有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不劳动者不得食”。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一政策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正确;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联系所学新经济政策的知识分析解答。17. 1922年5月,苏俄硕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C.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1922年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故C选项正确;实行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选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属于斯大林模式,故B选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相关的知识点,注意对它们的不同点进行区别,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即可正确判断。18.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A. 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B. 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C. 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D. 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大胆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教师需足够重视该知识点的分析运用。19. 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A. 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B. 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D. 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答案】B【解析】从材料“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可以看出这个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工代赈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C项错误;以工代赈主要是扩展公共事业,而不是提高水平,故A项错误;C项的“平息公众不满情绪”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明显错误,“合理配置资源”不是题干所示工程的目的,排除。20. 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A. 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 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 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 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指的是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弊端、问题已经不断显现,甚至已经出现了懒人社会,材料并没有说“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而只是说福利政策的弊端和带来的问题而已,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政策的危害21.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A.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 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C. 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 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后半部分,而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只与材料前半部分相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表明赫鲁晓夫经济理论上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未涉及管理经济的方法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指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故D项错误。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22. 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A.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C. “大跃进”运动的扩大D. 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是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严重的左倾错误,而“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说明中央开始对人民公社的错误进行调整,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与1960年的调整无关;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大跃进运动。23.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底,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前后凤阳农业发展的概况,没有体现出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D项正确。24. 浙江温岭县某民间收藏爱好者购得了一本记账簿,上面记载了主人家从1968年到1980年的有关生活细节,如购买了什么、花钱多少,上面都记得一清二楚。该账簿的历史价值在于A. 记载了参加开国大典的史实B. 为城市改革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C. 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百姓富足生活D. 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建国十周年时为1959年,所以A不符合题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故排除B;1980年时我国还没有建立和实行市场经济,故排除C;1968年到1980年,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政策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计划经济25.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世界贸易组织C. 世界银行D. 亚太经合组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负责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主要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符合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故C正确,排除A;B是维持世界贸易体系的国际机构,故排除;D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26. 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国、徳国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而且欧洲联合有利于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在联邦徳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各国,特别是法国对曾经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徳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重新崛起。基于上述认识,法德A. 共同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B. 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C. 联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 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法国与德国的联合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利益的驱使使其最终走向联合,但这种联合是通过主权让渡来实现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说法错误,它们的联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关。27. 有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A. 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可知,由于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没有话语权,所以中国主导成立了亚投行,表明中国要积极参与和建立新的国际新秩序,故A正确;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形成牙买加体系至今,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多极化,主要侧重是讲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高,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排除C;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故D错误。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为被学术界称为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70年代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经济霸权急剧衰落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C. 美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 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答案】B【解析】A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之一,不是最主要的;70年代,美国之外,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了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本题答案选B项;C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的表现,不是原因;D项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29. xx年7月,美国伦敦奥运代表团官方制服“中国制造”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一些国会议员扬言烧掉队服。洛杉矶时报社评家保罗写道:“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这背后凸显出美国眼下正在经历的一场就业悲剧: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消失,对于美国xx年总统大选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此我们可以发现A. 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承担着更大的风险。B. 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C. 美国政治势力从根本上抵制经济全球化的潮流。D.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已能实现无障碍流动。【答案】B【解析】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最大受益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趋势,美国政治势力无力从根本上抵制,C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的自由流动仍然存在诸多障碍,D错误。由“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体现了全球化的趋势,故B项为最佳答案。30. 美国作家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中说:“我们所面对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主权国家继续存在所有的国家,包括最大的国家,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难以在主权国家边界内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流动、毒品交易、气候变化、艾滋病、恐怖主义以及文化入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A. 抵制全球化B. 加强国际合作C. 建立单边格局D. 取消主权国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全球化,故A错误。取消主权国家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不选B。C错误,单边格局是美国所妄想的。D正确,虽然全球化带来了很多问题,但需要彼此加强合作。考点:世界经济多极化经济多极化趋势影响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二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南宋)华岳田家其三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答案】(1)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如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酌情给分)(2)特点: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或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以下两种答法任选其一:观点:同意。理由: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观点:不同意。理由: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解析】(1)由材料中“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可以推知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2)由材料中的“老妇攀机女掷梭”,可知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3)由材料中的“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进行特点的概括。(4)本题的关键要辩证地看待材料叙述的观点。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98%2%商品零售额958%42%材料三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xx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对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请回答:(1)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相比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4)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答案】(1)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3)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4)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根据材料一“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等信息即可概括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可从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方面概括“新道路”即可。(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信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国民收入”“92.9%”“工业总产值”“100%”等信息可知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确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方面思考作答。(3)根据材料三“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到xx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43万多户,从业人数3400余万人,雇工在7个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数4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等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4)关于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其次发展到城市,最后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3. 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xx-07-23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材料三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xx年也已超越了美元。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材料四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注:xx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以相同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旨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3)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答案】(1)表现: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实践: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从而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2)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西欧、日本的竞争。影响: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3)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或国际货币多元化);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美国梦指的是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这个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可以看出。造福美国:有利于美国经济势力在全球的扩张,美国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造福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贸易交流也以美元结算,有利于各国经济交流,促进世界贸易。(2)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可结合材料二中的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判断出美国此时进入经济滞涨,这是主要原因,客观上还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对美国,根据材料中“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可知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对世界:根据“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3)根据材料三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上升,美元比例下降,可知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根据材料四中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可知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关于趋势较简单,多极化。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