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698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1.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B. 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C.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减小D. 若兴奋处于低Na+溶液中,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变大【答案】B【解析】A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是双向传导,B正确;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导致Na+通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错误;D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若兴奋处于低Na+溶液中,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将变小,D错误;答案选B。2.下列与正常人体的内环境有关的说法,较为严谨的是( )A. 细胞外各种离子的量与环境容纳量(K值)一样恒定不变B.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彼此之间都能够进行物质的直接交换C. 内环境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均有一个正常的范围D. 大量饮水会抑制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要求考生知道内环境三种液体间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及意义。正常人体内,细胞外各种离子的量与环境容纳量(K值)一样都是相对恒定的,A错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都够进行物质的直接交换,组织液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B错误;组成人体内,内环境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均有一个正常的范围,C正确;大量饮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抑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3.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蛋白质和DNA的作用B. 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C. 标记蛋白质的实验组,离心后的试管中上清液有较高的放射性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标记DNA和用32P 标记蛋白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操作并完成实验的能力。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离,然后单独观察蛋白质和DNA的作用,A正确;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种类,B正确;标记蛋白质的实验组,离心后的试管中上清液有较高的放射性,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2P标记DNA和用35S标记蛋白质,D错误。【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4.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到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 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C. 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也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理解表观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分析图形可知,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其含义是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因此AB段表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弱于细胞呼吸强度,A错误;包括曲线BC段在内曲线各段绿色植物都进行细胞呼吸,BC段表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B错误;B点为光补偿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正确;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但光照强度增大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但呼吸作用强度不变,D错误。【点睛】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1)原理:光照强度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速度加快,产生的H和ATP增多,使暗反应中还原过程加快,从而使光合作用产物增加。(2)曲线分析:5.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表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决定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与无关C. 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 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是糖蛋白、是蛋白质、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外侧(细胞膜成分中的糖蛋白仅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是细胞膜内侧,a是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b是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可据此分析答题。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是磷脂双分子层,是蛋白质,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A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均有关,B错误;b是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时氧气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而不是离开细胞,C错误;图中是糖蛋白,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D正确。【点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比较:6.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9%,aa个体占49%,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和自交产生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变化情况依次为A.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答案】A【解析】据题干分析可知,该种群中Aa 个体占42%,则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30%,a基因频率为7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9%,A基因的频率为30%;该种群个体自交产生后代中AA占19.5%,A基因的频率为30%。答案选A。7.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 图中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移接C. 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导致了基因重组D. B(b)与D(d)间发生了基因重组,且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故该细胞可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A项错误;B图中的变异为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型,B项错误;C图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导致了基因重组,C项错误;D图中的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正确;答案选D。8.如图所示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植株的基因型必为AaBb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且发生过基因突变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细胞中的基因不能确定该生物的基因型,错误;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来的,则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其亲本含有4个染色体组,称为四倍体,正确;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其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但其配子不是生物体,不能称为二倍体,错误;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而图示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说明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正确,故选: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如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因为题干中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正常情况下和形成的精细胞应是同样的,而发生了交叉互换,且交叉互换的应该是少数,所以和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应大体都是黑色的,分析图应是,A错误,B正确。和都是大部分染色体不同,C、D错误。点睛: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4个精细胞应是两种类型,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应是四种类型,但发生交叉互换的部分应该是少部分,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应是大多数染色体是相同的。10.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 13:3 B. 9:4:3 C. 9:7 D. 15: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B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理解不清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的变式总结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97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934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1231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33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14641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11.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有方面B. 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彻底水解的产物也有8种C. 如果为核糖,则有4种D. 人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会得到8种产物【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表示磷酸、表示五碳糖、表示含氮碱基。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有的碱基是A、C、G、T,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有的碱基是A、C、G、U。综上所述,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和两方面上,A错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细胞生物体内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因此在病毒中共有4种,在细胞生物体中共有5种,B错误;如果为核糖,则有A、G、C、U四种,C正确;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会得到6种产物:脱氧核糖、磷酸、4种碱基,D错误。【点睛】本题以“核苷酸的模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化学组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有关核酸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2.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C. 每个子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D.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卵子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A据图分析,图中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该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此细胞应是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项错误;B图中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体4条,DNA4个,无染色单体,B项错误;C此细胞分裂后,可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每个子细胞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C项正确;D图中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细胞分裂图像的分析判断: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首先是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并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无同源染色体,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可根据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分析判断,如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13.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B.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 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D.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总体甲的竞争力小于乙,A正确;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但仍然大于0,说明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正确;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加,呈“J”型增长,甲种群早在t2之前就存在环境阻力,C错误;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小于0,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D正确。14.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准确切割的技术,通过设计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步切割(如图)。下列相关叙述的正确是( )A. Cas9蛋白通过破坏氢键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准确切割B. 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C. 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 若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Cas9蛋白是一种核酸内切酶,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准确切割,A错误;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B错误;向导RNA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错误;于目标DNA中的链可与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的互补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若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D正确。【点睛】本题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表达等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和图示中的有效信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准确切割、链为目标DNA中的另一条链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基因的表达、核酸的化学组成、逆转录”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5.细胞外液中I-的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浓度比细胞外液高2025倍。下列有关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吸收I-需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B. 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C. 细胞外液中O2浓度直接影响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D. I-的吸收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A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B正确;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所以细胞外液中O2浓度不能直接影响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C错误;综上分析,I-的吸收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正确。16.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描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B.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C.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的原料D. 在细胞中,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答案】D【解析】葡萄糖分子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A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能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B错误;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而逆转录的产物是DNA,所以不能作为逆转录的原料,C错误;在细胞中,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D正确。17.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C. 每个子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D.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卵子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A据图分析,图中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该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此细胞应是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项错误;B图中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体4条,DNA4个,无染色单体,B项错误;C此细胞分裂后,可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每个子细胞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C项正确;D图中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细胞分裂图像的分析判断: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首先是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并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无同源染色体,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可根据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分析判断,如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18.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中的基因片段2由基因片段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 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 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 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答案】C【解析】图显示: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其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图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观察并比较分析图中的基因1和基因2的碱基序列可知,基因2 较基因1少了一对碱基:AT,因此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B错误;图中“环形圈”的出现,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中的缺失或重复,而图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区分两图中的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并找出其变化的结果,找出图中基因1和基因2在碱基序列上的区别,明确图中“环形圈”出现的原因,据此判断变异的类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而错选。1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B. 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C. 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D. 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答案】C【解析】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正确;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20.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出生后其含量很快下降,但某些癌症患者血液中的CEA或AFP含量远超正常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EA、AF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B. CEA或AFP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可确诊为癌症C. 体内某些细胞的大量增殖会使CEA、AFP含量升高D. 控制CEA、AFP合成的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有差异【答案】B【解析】CEA、AFP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属于吸能反应,A项正确;由于个体差异,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只有CEA或AFP远超正常值才可能患癌症,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验,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人胚胎时期会合成CEA、AFP,胚胎时期会进行旺盛的细胞增殖,由此说明体内某些细胞的大量增殖会使CEA、AFP含量升高,C项正确;CFA和AFP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故表达出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顺序有差异,D项正确。21.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的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若不考虑食物因素,下图能表示同水层中不同种鱼的关系是_。(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食物条件和_。该红树林曾经被人类过渡砍伐后,后来由于人类加以保护,使该红树林群落中的大量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增多,从群落的演替角度分析,该演替为_。【答案】 (1). B (2). 食物和空间(或资源) (3). 增长型 (4). 稳定型 (5). K/2 (6). (7). 样方 (8). 阳光 (9). 栖息空间 (10). 次生演替【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左图中,t1之前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逐渐增多;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但种群数量还在逐渐增多;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所以该图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A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图B表示S型增长曲线。(1)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B图。t2时,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种群数量不再增加。t1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时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性。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同水层中不同种鱼之间为竞争关系,对应图曲线。(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样方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该红树林曾经被人类过渡砍伐后,后来由于人类加以保护,使该红树林群落中的大量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增多,属于次生演替。【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左图中的曲线判断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进而判断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的类型。22.种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2n=24),下图为此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两配对,此现象为_。在此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_因交叉互换而使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_。 (2)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_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位于染色体上的_也随其分开而分离。(3)丁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_分裂,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条。【答案】 (1). 联会 (2). 非姐妹染色单体 (3). 重组 (4). 同源染色体 (5). 等位基因 (6). 着丝点 (7). 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但未形成四分体;乙图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表示减数一次分裂末期;丁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3)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