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325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 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 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与分封制。材料信息“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体现了选官的依据是才能的高低,而在此之前的夏商周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宗族血缘而进行的分封,这反映了依据宗法制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故D项错误。2. “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A. 街市 B. 坊市 C. 夜市 D. 草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限定“宋代以前”以及“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可知,只有C项符合要求。A、D项出现于宋代城市里,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项是宋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表现。3. 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说明A. 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B. 华夷思想根深蒂固C. 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D. 中外贸易盛况空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说明华夷思想根深蒂固,所以答案选B。材料体现的是华夷观念,不是好客之道,不选A。材料没有反映海禁政策的松弛,不选C。材料只是描述了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不能体现中外贸易盛况,不选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经济政策闭关锁国4.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A. 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 B.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 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 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绅权在皇权的压制下越来越衰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选B。A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CD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5.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 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 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 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 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处理对外关系,而清政府主动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一实际行动最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故A答案符合题意;B答案知识反映了清政府了解西方,与题意无关;C答案“主动”表述有误,排除;D答案只是名称的变化,其实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6. 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这次活功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五天内参加人数达五十万,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B. 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 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D. 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的信息说明国共合作抗日推动抗日高潮到来,故选择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19121920年13419211926年-4519271936年8719371945年-245A.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B. 两次负增长均因为大规模外敌入侵C. 两次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扶持D. 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民族工业均遭日本掠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不足。在国民政府前十年也是如此,所以A项错误;1921-1926年经济的负增长原因有军阀的混战、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等但是没有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所以B项错误;抗战期间遭受日本掠夺的主要是沦陷区的民族工业,所以D项错误;1912-1920年和1937-1945年民族工业的发展都受到政府的支持是正确的,选择C项。8.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主要反映了A. 政府的宏观凋控能力丧失 B. 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 城乡差别的消失 D. 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中“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的信息,注意政府主导或者控制反映的正是计划经济,因此这种转变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相关,故B项正确;A错误,我国政府至今仍在实行宏观调控,C项表述绝对化,错误,可排除;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人口流动,并非城市人口问题。9. 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里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所有主以金钱赔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A.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C. 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D. 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所有主以金钱赔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故C正确。金钱赔偿不能说明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10.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A. 新经济政策 B. 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农业集体化 D. 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使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才能使使我国(苏联)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的国家。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11. xx年美国外交政策发表评论认为,金砖四国(中、印、俄和巴西)代表世界未来格局,如同后美国时代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中、印、俄和巴西将逐渐走上全球政治舞台,成为世界强国,美国人只能独自悲伤。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动摇B.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C. 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美国将会丧失强国地位D. “金砖四国”将会取代美国的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略12. 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B. 发达国家转嫁落后产业的结果C.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D. 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更激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跨国公司掌握着 上游产品开发的高额利润, 在下游掌控着售后服务所带来的利润回报。 而组装产品属于中游 产业,一般多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小,由此看来,经 济全球化基本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跨国公司利用自身雄厚的基础对发展中国家 进行了隐蔽的掠夺, 依然是不公平、 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体现, C 符合题意。 故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的深入发展并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故A项错误;从题意中并不能看出发达国家转嫁落后产业的结果,所以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更激烈不符合试题所给信息,所以D项错误。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63年张小泉剪刀在打制中选用浙江龙泉、云和之钢,并实行剪股、剪背用铁,剪刃用钢的方法,首创剪刀“镍钢锻打”工艺,一举成名。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贡品后名声大作。一时间,打出“张小泉”绰号作剪刀的假冒作坊,最多时达到86家。品牌混乱,生意萧条,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1911年,张小泉以“海云欲日”在农商部注册以示正宗,1915年冬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产品开始远销南洋。1917年张小泉后人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9年张小泉牌剪刀荣获美国世博会银奖。至1949年,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和生产,使张小泉剪刀店年生产量仅40多万把。摘编自王春华张小泉剪刀的成功秘诀材料二1731年彼得亨克斯以双子星座为原型在德国铸造中心索林根创立双立人品牌,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三十多道严格的制刀手工工艺,双立人迅速成为刀具著名品牌。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867年成立现代化专业独立钢材铸造车间。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丹麦、荷兰及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专卖店,1895年“亨克斯”商标在德国注册成功,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独揽四项大奖。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200摄氏度特殊冰段技术研发成功,使刀具更加锋利、柔韧性更好、防腐蚀能力极强,之后产品延伸到炊具餐具个人护理用具等,产品数量多达二千多种。摘编自何煜雪双立人品牌浅议(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比较近代“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特征的异同。.(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结局的不同及其原因。【答案】(1)特点:同:品牌建立时间都较早;技术都不断革新发展;产品质优、广受欢迎。异:“张小泉”为手工作坊式的企业;“双立人”为机器大生产的近代企业。(2)不同:“张小泉”:没有发展为近代企业;“双立人”:发展为全球性近代企业。原因:“张小泉”:受传统封建政治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自然经济占主体,劳动力束缚于土地,市场狭小,商业资本缺乏;近代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内外压迫;近代社会政局动荡、战争不断;近代教育文化发展受阻,科技无创新。“双立人”:德国国家统一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带来新兴技术和现代化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确立;近代自然科学进步的促进。【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1663年张小泉剪刀一举成名”、材料二中“1731年彼得亨克斯以双子星座为原型在德国铸造中心索林根创立双立人品牌双立人迅速成为刀具著名品牌”得出共同点品牌建立时间都较早;根据材料一中“1917年张小泉后人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材料二中“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丹麦、荷兰及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专卖店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200摄氏度特殊冰段技术研发成功,使刀具更加锋利、柔韧性更好、防腐蚀能力极强”得共同点出技术都不断革新发展;产品质优、广受欢迎。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中“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得出“张小泉”为手工作坊式的企业;根据材料二中“外加三十多道严格的制刀手工工艺”、“1867年成立现代化专业独立钢材铸造车间”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双立人”为机器大生产的近代企业。(2)第一小问结局,根据材料中“至1949年,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和生产使张小泉剪刀店年生产量40多万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张小泉”没有发展为近代企业;根据材料中“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丹麦、荷兰及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专卖店”得出“双立人”发展为全球性近代企业。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张小泉”:受传统封建政治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自然经济占主体,劳动力束缚于土地,市场狭小,商业资本缺乏;近代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内外压迫;近代社会政局动荡、战争不断;近代教育文化发展受阻,科技无创新。“双立人”:德国国家统一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带来新兴技术和现代化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确立;近代自然科学进步的促进。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发明创造。观察上述九幅图片,先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然后任意选择一类图片,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第一类:图(1)(3)(5)主题: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二类:图(2)(4)(6)主题:交通工具的进步第三类:图(7)(8)(9)主题:通讯工具的变迁第一类大众传媒的变迁的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危害健康等。第二类交通工具的进步的影响: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创造条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第三类通讯工具的变迁的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电信诈骗等。点睛:这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首先应该按照题目要求提出观点或者叫归纳主题。然后再根据要求论证自己的观点。从本题来看属于比较简单的分析理解题型,只要能够写出影响即可,一定要用两分法去回答。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政府传统的中央权力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庚子事变之后到I905年,在新政过程中,清政府陆续设立了外务部等几个新机构,其中,1901年7月,清政府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既是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也有被迫无奈的意味。1906年9月,清廷设编制馆于恭王府,编纂官制的根本宗旨是“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然而,11月6日,清廷公布新的中央官制,宣布中央设十一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新官制没有采用责任内阁制,仍然保留了旧的内阁和军机处。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清廷官制改革出“新”的表现,并说明清政府将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清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清廷官制改革进行评价。【答案】(1)参仿君主立宪国的官制,设立了一些新的机构。迫于西方列强压力,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2)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风起云云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新机构的的设置虽然对旧官制有所改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中央政府体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官制改革。第(1)问,根据材料“编纂官制的根本宗旨是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清廷公布新的中央官制”可以组织出答案,结合材料“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既是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也有被迫无奈的意味”概括出答案。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答案】(1)态度: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苏联要求的原因: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可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2)评析: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1944年,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丘吉尔以上 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得出: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第二小问原因,苏联要求的原因可以从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来回答;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政治集团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2)冲突表现在,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合作表现在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统治集团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基于以上评析,得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推动了学术讨论和研究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导致文学艺术上出现“一潭死水”,甚至歪曲历史史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使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春天。(2)因素: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评价角度;等等。【解析】(1)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变动所体现中国文化方针“百家争鸣”的变动,解放战争后到文 革时期,所出现的是各抒己见,这是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的产物;根据 材料:“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迚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 研究引上了邪路。”文革期间,中国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对历史的歪曲;材料中“1982 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所代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恢复了“双百方针”,文学艺术获得新的収展。 (2)根据所学从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和评价角度等几个方面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