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249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 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 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 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 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诗经和楚辞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有较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根本上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北方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人们会去考虑一些爱情、婚姻或者徭役、风俗方面的事情;南方经济较落后,人们生活也较为原始,所以会有更多的巫术、自然崇拜,故A项正确。B材料并未表现北方社会政治情况,动荡之说无从得到,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经济重心完成转移之前,总体上来讲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比南方的更高,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诗经和楚辞表现的社会内容十分多样,并未集中于祖先崇拜和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2.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了三种字体,图片中也按照顺序表现出三种字体的演变,因此本题选B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曹魏时期,当时的文字已经基本统一,故A错误。汉代时,隶书已经成为主要字体,C说法错误。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发展3.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 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 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 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 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北魏时代的壁画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等信息体现了北魏与唐朝壁画的不同风格,与艺术家创造性活动无关,故A项排除;“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仅能体现北魏时代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概括唐代,具有片面性,故B项排除;北魏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唐代因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C项正确;“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仅能体现唐朝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体现北魏,具有片面性,故D项排除。4.“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上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 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戏曲艺术京剧及其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艺术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正确评断历史人物,A、C两项错误,排除。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B项表述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5.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A. 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 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C. 中国古代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 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答案】C【解析】材料只是强调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而不是“无法分开”,故A项错误,排除。B项“惟有”说法错误,与材料“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不符,排除。由“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可知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而是强调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排除D。6.“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一思想是谁在哪本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 魏源、海国图志B. 洪仁玕、资政新篇C.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D. 梁启超、变法通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反映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故B项排除;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故CD项排除。【点睛】首先明确“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所反映的主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7.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 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薛福成认为总理衙门负责涉外问题的专业人才很少,故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外事务多少的内容,而是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而是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洋务专业人才匮乏,与立宪思想无关,排除C项。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经验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C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9.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 政治的民主化B. 救亡图存C. 经济的工业化D. 思想的自由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救亡图存,即都面临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故B正确。政治的民主化,不符合洋务派与顽固派,故A排除。经济的工业化,不符合革命派与保皇派,故C排除。思想的自由化,不符合洋务派与顽固派,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10.“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意,联系教材,此文出自胡适的文学改良邹议,主张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文,很明显这是在谈论文学方面,其主旨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所以答案为B。A、C、D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11.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答案】B【解析】根据“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错误,排除A;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外国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实现国家统一,故B正确;和共产党合作不属于民族问题,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排除D。12.“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地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A. 同情农民疾苦B. 抑制贫富不均C. 制订了可行的土地纲领D.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最先提出了“民生主义”,但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实行了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故C项正确;ABD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排除。【点睛】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13.下列著作及理论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因此正确顺序是,所以答案选D。14.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A项错误;C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不单单是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故D项错误。15.(xx新课标卷)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教育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比较高。本题初看不难,考查各种画派的绘画特点,但仔细看它需要整合的知识点很多。首先它要求学生读懂图片题目婆媳上冬学的信息,尤其是重视的是“冬”字,它能表明图片的内容是扫盲教育。其次要明确扫盲教育的时间,与材料的时间相对照,看看是否符合。最后明确各种画派风格的特点。16.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A. 进化论 B. 万有引力 C. 量子论 D. 相对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进化论产生时间是19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内容,产生时间是17世纪,研究对象符合材料“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故B项正确;量子论、相对论产生时间是2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D项错误。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名师点睛】牛顿的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牛顿的力学体系适用于整个太阳系、一切天体运动和宇宙中的所有物体,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也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如: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17.19世纪中期,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进化论 D. 量子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是在17世纪提出;BD是在20世纪初提出;1859年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C项正确。因此选C。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18.上海世博园以色列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位与以色列渊源颇深的大师的手稿,曾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在参观该管时还阐述了自己对于手稿上一个公式的全新理解,他说:“E代表了能源,M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C就是创造和智慧。”材料中“大师”的主要贡献是A. 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B. 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 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 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答案】C【解析】以色列是犹太国家,爱因斯坦是犹太人,“E代表了能源,M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 C就是创造和智慧。” 包含爱因斯坦亲手书写的著名相对论公式:E=MC2,说明虽然以色列缺乏能源和大规模的制造业,但却能用很强的创造能力弥补这些不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C正确;A是牛顿,B是马克思,D是普朗克。19.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农民运动的引领者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说明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现状,因此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故答案为C项。A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未反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托尔斯泰的阶级属性,排除D项。20.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幕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这反映了A. 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B. 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C. 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D. 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C项正确;材料强调影视艺术发展对政治文明的影响,而非反映美国民主制度的本质,排除A;材料只是通过影视直播两位候选人的辩论情景,没有体现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排除B;D项“决定”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C。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26分,共40分)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刊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着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 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解析】【分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关注传统文化的热点。【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从社会需要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回答。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总理衙门大臣奕等在奏折说:“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熟甚焉!”“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重儒学轻艺事,文武两途,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读书人穷读四书五经,与实用技术“隔膜太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仿西法”,重视学习、研究技艺,激励掌握技艺的人才。京师同文馆聘请英、法、俄、德四国教师,分馆教授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后来增设的算学馆、格致馆,教授的西学课程有各国地图、史略、机器、万国公法、富国册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初期,曾国藩聘请英国伟烈亚力等译出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以后,该局陆续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其中,有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等。至光绪元年(1875年),计译出40余种,刊印24种。 摘编自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向西方学习的相关历史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答案】(1)背景:传统华夷观念和技艺观念严重束缚着国人的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意义: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新式学堂、聘请外教、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大量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组织编译外文书籍,进一步引进和传播西学;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筹划了近代海防,推动军事的近代化。(2)进步:洋务派主张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意义:有助于向西方学习的深化,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归纳,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内忧外患加剧统治危机、列强入侵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重儒学轻艺事改变这种状况”“请英、法、俄、德四国教师,分馆教授西学课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聘请英国人专译有俾制造书,译出西书数十种”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近代工业化和近代军事化两个方面概括。(2)根据材料二“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归纳进步之处;结合所学,从学习西方程度的深入,推动思想解放,有利于维新变法等方面入手归纳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