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社会的设计.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75293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ogo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凌继尧等著 艺术设计概论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观看英国特技演员怀特在007系列电影中从700英尺高空跳下的惊险场面 我们不禁叹服他的高难度演技 然而 在虚拟技术发达的今天特技演员只需要从50英尺的高度跳下 剩下的都可以由电脑完成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在美国大片 阿甘正传 中 由于叙事的需要 虚构的人物阿甘在白宫办公室和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亲切交谈 并和70年代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握手 这些事件在历史上那个并没有真实发生过 这些镜头不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而是虚拟的现实 但是 虚拟的现实反映了那段历史 给观众以真实的感受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以微电子 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正把人们从物质社会引入到非物质社会 所谓非物质社会 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化社会 信息社会或服务型社会 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信息社会的非物质文明的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 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 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 从实物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的转变 在这种新的情况下 传统的设计观念 设计方法 设计教育体系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设计的每个环节乃至设计的全过程均需要进行全方位调整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金字塔 万里长城 卢浮宫 非物质社会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二 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目录 一 从物质社会到非物质社会 三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1 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冲击2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1 非物质社会的审美体验2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3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一 从物质社会到非物质社会 非物质 immaterial 的英文原意是notmaterial 非物质 概念的提出源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论述 人类将无生命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 并给予他们以未加工的物质从未有过的功能和样式 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 正是通过物质 他们才被制造成非物质性的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在非物质社会 设计的形式 实质和内容都有所改变 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某种有形的物质产品 而是逐渐地脱离了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靠拢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在非物质社会 人与世界的关系正逐步受到数字化处理的信息控制 图像 思想和各行动 全部都可以加以数字化 随时可以储存 复制和再造 特别是知识已经逐渐转化成为批量的资讯信息 电子图书把原来的印刷为主的纸张媒介用人们看不见的 比特 所取代 便携式电子报纸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静态的 理性的 单一的 物质的 非物质的 动态的 符合的 感性的 设计从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单一的 物质的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当今众多的朝阳设计产业在这场数字化的浪潮中孕育而生 并以迅猛的速度蓬勃发展 以数字娱乐 动画和游戏产业为例 全球共有150亿美元的电子游戏市场 并仍在持续快速增长 美国娱乐界中第一大行业是数字娱乐业 日本经济的五分之一由数字娱乐及动 漫画产业所创造 韩国数字娱乐业近几年增长率高达40 成为最具赢利前景的一个产业 而在我国 游戏也已被列入 863 国家发展规划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游戏行业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动漫与影视行业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环球公司创作的三维水墨动画片 夏 就是用3D技术模仿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的作品 该片进入国际计算机组织下属的图形图像组织 siggraph 2003年的动画剧场 成为中国大陆首部入选该组织的动画作品 画面风格明显和别的三维动画片不同 荷叶 锦鲤 蜻蜓 池塘 读唐诗的年轻女子构成了一派浓重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景色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数字信息将通过取代资本和劳动力成为非物质社会最为关键的资源 产品本身有形的物质特性如造型 材料 加工等将不再是重点 而人机间信息的传达与沟通 产品智能数字化 设计制造虚拟化 操作 数字化将成为旨归 由此形成非物质社会设计的本质特征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形式走向虚拟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仿真技术 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 它是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 它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 运用图形学和人机交互技术制造一个三维仿真环境 使人在于计算机沟通时能产生立体视觉 听觉和触觉等反馈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阔 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产生本质的变化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虚拟化人机交互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更重要的是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形式走向了虚拟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实时仿真技术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获得长足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 它与用键盘 鼠标等传统人机交互方式不同 是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 运用图形学和人机交互技术制造一个三维仿真环境 使人在与计算机沟通时能产生立体视觉 听觉和触觉等反馈 虚拟现实打破了人与机器的对立 为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寻找到了一种最好的方式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美国最大的网上邮购企业兰兹恩德是一家在线服装商场 服装是一种需要亲身体验才可购买的商品 兰兹恩德提供了3D模特 游览者可以按自己的身材定义模特 观看模特的试穿效果 还可以同24小时在线的服装专家进行文字或语音交谈 得到关于品位 时尚和购买的信息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D服装模特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2002年9月举行的武汉国际机电博览会上 网上虚拟的武博会与现实中的武汉博览会同期开幕 远在武汉千里之外 端坐家中 只需点击该网站 就像亲赴现场一样 在华中国际博览中心的广场自由漫步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主场馆的建筑造型 在场馆内每一个展位前流连 任意观看各种产品 了解它们的性能和用途 甚至突破实际参观过程中的限制 深入探索展品的内部结构 游览武博会的即时新闻报道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博览会上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虚拟故宫 1997年 英特尔公司为了展示其最新产品奔腾2处理器的性能 与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实验室合作 应用该实验室成熟的实时视觉交互技术 开发了 虚拟故宫2 并请他们再做一个可以让用户进入任何一个角落参观的虚拟电脑商店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非物质化浪潮对设计领域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使整个设计的过程非物质化 融文字 数据 声音 图形 图像 动画等视讯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 基于数字信息网络的跨国境的设计协同 从视觉 触觉 嗅觉上 多维的模拟虚幻世界的虚拟现实技术 VR 彻底地实现了设计表达和交流过程的无纸化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多媒体技术可以设置的模拟装配过程 将三维设计实现动态的可视化 将产品设计横向延伸至制造作业 纵向延伸至产品维护以及市场销售过程 从而增进企业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加速对政治进行的设计达成一致认识 以完成真正意义的创新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最近 大量的美国 欧洲 日本的公司建立的设计中心已在网络上开展设计合作 通过计算机联网 使处在日本 意大利 法国 美国的一些设计师围成了一个广域网 在不同的国家中同时讨论与完善设计方案 这种计算机的协同工作把办公室的概念转移到设计人员各自的桌面上 扩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领域 克服了地域的限制 是跨国境成为非物质化设计的又一鲜明特征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在非物质社会的环境中 信息变得极其个人化了 产品与人就如同人与人之间一样熟识 产品对人的了解程度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相上下 个人化设计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分享与沟通联系 它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 亲密的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立健公司推出的数字化娱乐家用跑步机 一改传统的枯燥健身方式 将数字 网络游戏 虚拟现实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革命性地展示和倡导了科学健身的新理念 一 非物质对设计的冲击 1 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 设计形式的虚拟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4 设计过程的个人化 3 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服务化 情感化 互动化 共享化 大众甲壳虫汽车的巴里 谢泼德说 制造商意识到 顾客寻找的不只是产品的功能 他们要买的东西 必须能够体现主人的某个特点 二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非物质社会的核心是服务 这种服务是超越物质实体所能提供的物质服务以上的服务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在非物质时代 厂商不仅仅提供物质产品 更进一步地 他们提供一种引导 交互 辅助的机会和空间 从而为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新的可能和体验 美国的微软公司称得上是非物质时代的一个标志 微软生产的Windows系列软件 服务化 二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情感化 共享化 互动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追求人类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现代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传达情感的设计语言 来表达设计师的思想 并与使用者进行沟通 以这种语言为媒介 使用者能领会设计意图 进而以 动作 语言 表情 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而达到情感上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二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共享化 互动化 情感化 服务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服务化 情感化 互动化 共享化 美国的琴马斯特 Trendmasters 公司推出的廉价机器宠物 妈咪蛋宝宝 Wuvluvs 系列产品 玩具的尺寸正好让孩子们可以用两手抱住到处搬 它安装有光传感器 接触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孩子们抱着它 抚摸它 搬运它时 玩具都可以感知到 蛋平常收藏在袋子中 如果通过不断地进行交流并成为好朋友那么他就会生出蛋来 蛋内还有它的 孩子 小 纯真爱情 人不再是被动地适应产品 而可以与产品进行交流沟通 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平衡和协调 二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共享化 互动化 情感化 服务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服务化 情感化 互动化 共享化 交互化的运用得益于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这种技术通过系统内部的程序设计来响应人的行为 引导人的情绪 如模拟驾驶的游戏机往往设计成驾驶室的样式 通过人的操作驾驶行为 屏幕上的情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模拟汽车驾驶 二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共享化 互动化 情感化 服务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人与人 人与环境之间自由交流的平台 用户置身于软件所安排的戏剧性的情节中 在一环扣一环的戏剧情节 背景展示氛围烘托以及紧张而起伏的悬念和高潮中总获得启迪和感悟 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共享化 情感化 服务化 互动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服务化 情感化 互动化 共享化 非物质化的数字资源 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拥有 并可一再地重复使用 它不仅不会被消耗掉 而且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其他数字资源进行渗透 重组 演进 从而形成新的有用的数字资源 实现自身的增值创新 服务化 情感化 服务化 二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共享化 互动化 情感化 服务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服务 情感 共享化 网络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发展 我国政府为繁荣网络文化事业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正在积极建设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推动博物馆 图书馆 科研院所等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资源 共享化 的价值就在于它产生的这种知识收益递增效应 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自身的增值效应 二 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 共享化 互动化 情感化 服务化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一 非物质社会的审美体验 二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三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2 掌握数字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吸纳了此前许多艺术形式之长 集图 文 影像 声音于一体 强调互动性 它所创造的视觉效果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感 给人以新鲜 奇妙的艺术体验 所谓体验 是指人亲身的经历 实践 体会 理解 认识 感受等 它既属于行为的范畴 也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 体验的过程 审美体验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系统 如触觉 听觉 味觉温度感 震动感和平衡感等达到对美的体验 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一 非物质社会的审美体验 现在高科技可以通过电子仪器模拟人类的感觉 也就是设计师对人造环境的感知可以由触感器来代替 获得程式化感受就犹如审美感受 所以这种程式化感觉的参数分析将可能通过电脑来形成新的审美形式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一 非物质社会的审美体验 相对于传统而言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利用了多种数字技术为手段 如摄影 摄像 网络等技术 形成自己的独特声 光 电的互动体验过程 在欣赏这些作品时 观者不知看 还要听 触 参与进来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如戈兰 勒文的作品 声音互动装置 借助电子技术将人的声音即时地转化成高表现的动态图像 建立起人机互动的反馈系统 由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网状电缆 管道与24个滴管组成的机械装置相连接 计算机根据音乐进程控制滴管 将水滴落在经特殊设计的乐器上 产生悦耳的多声部音乐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一 物质社会的审美体验 非物质社会 设计将主动权交给观众 由此解构了传统技术的认知与审美方式 建构出全新的审美体验 如游戏设计引发的感受是让人始终关注着 体验着空间 物体和声音之间的诸种复杂关系 在 放逐者 这款游戏中 放逐者 让玩家来展开故事 如同他在别的游戏中自行决定采用何种地形一样 玩家可以建构不同的领土 随意选择信息 忽略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关注那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这种设计方式使得观众从传统静态 消极的审美体验转化为动态 经济的什么体验 这种新的审美体验在国外被称之为交流美学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二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台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为了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 往往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资料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搜寻 而现在 只需要在雅虎 百度这样的搜寻引擎中输入关键词 与此相关的上百条信息就会立即呈现出来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二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非物质社会 的设计教育应搭建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使学生能够随时获取古今中外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 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精华 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创作活动中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二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具体措施是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多样性 共享性 开放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生动性 多媒体教学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和革新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二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非物质社会 的设计以先进的科技为载体 设计师主要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对非物质功能与信息之间关系的 形 的设计和表达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如何从信息媒介交流的角度构筑全新的 简洁而优美的信息环境 已成为非物质社会 数字化生活 的关键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这就如同一位画家必须了解画笔和画布 任何一家必须了解他所有的工具 在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设计中 设计语言是一计算机的基本元素作为设计表达的基础语言 计算机语言都是程式化 设定好的 设计者随着机器提供的程序进行设计变化 很容易得到雷同的效果 只要懂得电脑设计 不同的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同一设计作品来 同一设计师在不同的时间也可创作出相同的作品 这样势必会形成冷漠僵化的模式和机械教条的制作过程 设计师要想创作出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必须利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和文化上的多元化实现创作上的弹性 这样才能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优秀艺术作品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电脑软件绘制的图片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2 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创新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是非物质社会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为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设计教育应该创造性教学原则组织教学 选择教材和安排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及评价手段 大胆探索 不断 发现 问题 对目标做动态分析 并尊重学生的独创等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数学艺术创新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主干学位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比例及衔接关系各专业知识板块的比例关系 必修与选修的比例关系 应扩大跨专业 跨系甚至跨院开设选修课 2 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 3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 1 建立数字化的设计教育平台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三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师是此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途径之一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是以富有创意的新思维和设计创新来实现投资效益的递增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Logo 谢谢观赏 艺术设计概论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