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7194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选自xx329人民日报,有删改)【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1. 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B. 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C. 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D. 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2. 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B. 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C. 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D. 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B. 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C. 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D. 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答案】1. D 2. A 3. C【解析】试题分析:1.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由此可以知道,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题干中的“吟诵”的理解,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比较、分析,以发现问题之所在。【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考点强调的是“文中表述”,所以在理解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表述关系”。正确理解在语境中的含义。3.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因此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如A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捡硬币的男孩我正坐在街心公园的一把长椅上晒太阳。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声音,我回过身,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弯着腰,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叔叔,请抬一下脚,”男孩看着我说。我莫名其妙地应声抬起了双脚。男孩把我原来放脚的地方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男孩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在我旁边走了过去。我叫住了他:“你到底在找什么?”男孩停住脚步,想了想说:“你不会告诉别人吧?”“嗯,我谁也不告诉。怎么,这是秘密吗?”我吃惊地扬起了眉毛。“我在捡硬币。要是找对地方的话,有时候能找到很多,一般街心公园的长椅下面有。我去年夏天就在这儿捡到了很多。”“捡硬币?”我以为我听错了,“这么说,你去年夏天就开始在这儿捡了?”“对,”男孩的神情非常庄重。“那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出于好奇,又问。“等我看看。”男孩从裤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有几枚亮闪闪的硬币。男孩皱着眉头,把纸片上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捡到自己脏兮兮的小手里,边捡着嘴边动着,显然,他是在仔细地数今天捡了多少钱。“一共_4_个戈比。”男孩终于数完了,又把那些硬币放回到纸上,包好,装进了裤袋。“噢,你已经很有钱了。”我笑着说。“这还不算多,这个夏天我肯定能捡到很多。”我想起了儿子和自己的童年,谁小时候没为买几块糖果或者一个心仪的玩具想方设法地攒过钱呢?“你是攒钱买糖果吗?或者买一把小手枪?”小男孩皱着眉没说话。看到他如此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我不能再问下去了,这孩子可能另有隐情。“好了,祝你找到更多的硬币。明天还来吗?”我说完,点燃了一支烟。男孩低声说:“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就这样,我和这个叫伊柳沙的孩子认识了,后来还成了朋友。我每天都去那个小街心公园,坐在椅子上等他。他也每天都来,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打开纸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有一次我问他:“伊柳沙,我有几个硬币,你拿去好不好?”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不行。妈妈告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你有多少硬币?”我把手里的硬币数了一遍说:“45个戈比。”“我马上就回来。”伊柳沙说完,跑进了附近的一片树丛里。几分钟后他又跑了回来,小手里握着一小截红铅笔,一张糖纸和一小块绿色玻璃。这是我们第一次交易。从那以后,我每天来的时候都给他带一些零钱,而走的时候衣兜里则塞满了他的宝贝,有啤酒瓶盖,玩具汽车和塑料小人什么的。最后一次,伊柳沙给我带来的是一个断了一支胳膊的变形金刚。这可能是孩子最珍爱的玩具了,我实在不忍心带走,但伊柳沙的态度非常坚决,容不得我拒绝。那天之后,伊柳沙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和我交换下,他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已倾其所有,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于是,我耍了个小花招。我比以前早来一点,然后悄悄地往长椅下放几枚硬币。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我已经习惯每天看见他,我喜欢上这个小男子汉。我欣赏他的懂事和执着。但有一个疑问一直折磨着我:他为什么要捡硬币呢?而且一捡就是一年多?我一直也没找到答案。我每天都会给伊柳沙带几块糖果和口香糖来,伊柳沙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孩子很少笑。后来伊柳沙却突然不来了,整整一个星期没露面。我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那把长椅上,低着头,看着地。“你好啊,伊柳沙,”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天也没下雨,你怎么一直没来啊?椅子底下的硬币都没人捡了。”“我不需要硬币了。”伊柳沙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伊柳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搂住他的小小的肩膀,忐忑不安地问,“你为什么不捡硬币了?”伊柳沙低垂着头,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一滴一滴地落到了小小的膝盖上。“维拉阿姨说我爸爸酒喝得太多了,把身体喝坏了。可我妈妈说我爸爸能治好,但需要很多钱,所以我就每天出来捡硬币。我已经捡了很多硬币了,但还是没能治好爸爸”孩子说话时脸上的泪已经流成了两条小河。我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怀里。“我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我却没来得及救他!”伊柳沙放声大哭。这种情景我一生中还是第一次经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流着泪紧紧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伊柳沙突然挣脱了我的怀抱,用又红又肿的眼睛看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给我硬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完,他就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跑了。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命运让这个孩子小小的年纪就经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可我却无法帮助他。在后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去那个我们以前经常见面的街心公园,但我再也没有见到伊柳沙,没有见到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小的男子汉。现在我很少去那个小公园了,但每次去,我都要在长椅下放几枚硬币。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他的朋友,我就在他身边。4. 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中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地表现出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正是作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妙笔。B. “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叹息的是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酷,以及自己的无能。C. 小男孩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因而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交换,这是来自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为人原则和尊严观念使然。D. 小说前半部分一直不肯交代小男孩捡硬币的原因,这样写一方面是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后文写小男孩不再需要硬币,最终也没能治好爸爸这样的情节陡转蓄势。E. 小男孩之所以能够在街心公园椅子底下捡到硬币,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故意在那里放一些硬币,让穷苦的孩子捡去。5. 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数硬币行为的描述,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6. 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是歌颂一个孩子困境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答案】4. CD 5. 表现小男孩对自己捡来的硬币无比珍惜,引发“我”以平常孩子的标准揣测小男孩攒钱的目的。突出小男孩每天所能捡到钱的数量之少,引发“我”的同情心和与小男孩的交易。表现小男孩意外的喜悦,也表现“我”帮助了他的欣慰。 6. 表现孝心:对父亲,历尽艰辛攒钱为父亲治病;为父亲的不治而无比悲伤;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对母亲,遵从母亲的意愿和要求,母亲说爸爸能治好,他就竭力攒钱帮助母亲;母亲说不能白要别人的钱,他就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歌颂坚强:捡硬币坚持时间长;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捡;舍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换钱;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小小男子汉。突出善良:“我”关注小男孩,发现隐情;帮助小男孩,以钱换物;尊重小男孩,偷放硬币;同情小男孩,叹息苦难;怜悯苦孩子,常放硬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4. 试题分析:A项,错误在于,“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多种理解;B项,“叹息的是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酷”说法不当;E项错误在于,是“我”放硬币在椅子底下。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表现小男孩对自己捡来的硬币无比珍惜”“突出小男孩每天所能捡到钱的数量之少”“表现小男孩意外的喜悦”。6.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文章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原因。点睛: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基础知识,完成完成下列小题。7. 下列对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凌驾 击空明兮溯流光 逆流而上倚歌而和之 循 应和 七月既望 远望B. 举酒属客 跟着 山川相缪 缠绕不绝如缕 细丝 扣舷而歌之 唱歌C. 酾酒临江 斟酒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享用正襟危坐 端正 不知东方之既白 已经D. 侣鱼虾而友麋鹿 伴侣 朋友 吾妻之美我者 美丽泣孤舟之嫠妇 使 哭泣 顺流而东也 东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凌:穿过;望,农历十五。B项,属:劝说。D项,吕:以鱼虾为伴侣;美:认为美丽。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九岁不行 不可以 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舅夺母志 抢走 拜臣郎中 拜谢B. 臣之辛苦 辛酸悲苦 听臣微志 听从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则告诉不许 说给人听C. 乌鸟私情 内心苦衷 但以刘日薄西山 接近谨拜表以闻 呈上 且臣少仕伪朝 任职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不重要的 未曾废离 废止夙遭闵凶 忧伤 不矜名节 节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不行:不能行走,夺:强行改变;拜:授予官职。B项,告诉:陈述。D项,区区:拳拳;闵:可忧患的事情。9.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畅叙幽情(深远情思) 人之相与(相处)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B. 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C. 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 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修:高;C项,化:造化;D项,喻:明白。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C.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 杂然相许【答案】C.1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B【解析】略12.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D.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定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宾语前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1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 然余居于此 C. 妪,先大母婢也 D. 其制稍异于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赤壁赋,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C.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 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15. 下列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借客人之口高度称赞曹操为英雄,是为了衬托赤壁之战中周郎非凡的表现,委婉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B.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等句,流露出了对于人生的渺小和短暂的苦恼与无可奈何之情。C.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道出自己的思想感情。D. 这段文字怀古伤今,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1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答案】14. B 15. A 16. (1)任凭小船去往哪里,越过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2)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解析】14. 试题分析:“既”是“已经”的意思,“既望”是已经过了十五,应为“农历十六”。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既望”应为“农历十六”。15. 试题分析:文意理解错误,应为“多么有名”的英雄都会对出历史,要写自己对功名的看法。16.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纵”“如”“凌”“愀”“危”和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三)古代诗歌阅读17.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苏幕遮北宋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1)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答对意思即可)(2)要点: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解析】17. 试题分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8. 试题分析:上阕用多彩的画笔,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玉露冷冷,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名句名篇默写18.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陈情表中李密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陈情表中李密用“_,_”两句写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_,_,_,_,_。【答案】 (1). 茕茕孑立 (2). 形影相吊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 仰观宇宙之大 (6). 俯察品类之盛 (7). 所以游目骋怀 (8). 足以极视听之娱 (9). 信可乐也【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骋”“孑”“僮”“茕”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19.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B. 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C.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D.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可根据词义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所以选D。【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例如本题就应从褒贬不当、望文生义等方面分析判断。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针对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美国国务卿克里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会谈,就“联合国安理会要迅速制定制裁决议”达成一致。B. 陕西神木县公安局近日开展重人重户清理整顿工作,尤其对公务人员、企业老总、个体老板、社会知名人士等人群进行了重点核查。C. 试飞取得圆满成功的运-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运输。D. 作家写出的文学作品缺乏生活的深厚底蕴,更缺乏民族的独特风格,这是目前阻碍中国文学不能获得许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答案】A2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官衙府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A.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B.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C.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名一文钱 D.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选填衔接句的题目,注意和空格后面的对联的内容的先后照应。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字。【答案】无法复制的土地灵魂科技日新月异,“克隆”技术无处不在,“复制”变得如此简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代人购买一片片土地,复制着一幢幢高楼大厦,他们在满心愉悦地数钱时,却不知自己已摧毁了那一片片土地的灵魂。土地的灵魂,是无法复制的,一片土地有它独特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在拆迁逻辑的裹挟之下,许多有历史特色的建筑被迫褪去古老而沉重的青砖大衣,广州被复制成纽约、东京,连广州极具特色的骑楼、西关大屋也难逃此劫。原本富有西关特色的恩宁路现在空空荡荡,只剩下几位老人家时不时停驻在大红的“拆”字前,摇摇头叹叹气然后离开。小巷中明显被电钻钻过的墙壁,透出深沉的青色,手摸上去是刺骨的冰冷。拆迁过后,这里还是当初独具韵味的恩宁路吗?复制出来的房屋、大楼还拥有西关的灵魂吗?熊培云说过:“一座失去记忆的城市没有乡愁。”诚如斯言,一片失去灵魂的土地也没有乡愁。中国人过于追逐新异,不如欧洲人念旧。正如英国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向全球展示的一派田园景象,让亿万人民叹为观止。他们展示的是自己内心珍视的传统,他们并没有因为工业革命而把乡村打造成繁华都市,没有大量地复制那毫无生命气息的高楼,而是精心呵护乡村土地的灵魂,还它以真实。而在中国,乡村田野的自然风光已几乎不复存在了,推土机“轰轰”的发动声经常在耳边回响,一片片的废墟顷刻又变为亮丽堂皇的大厦,但这是可喜还是可悲呢?还历史以真实,就应保留土地最质朴的一面,哪怕质朴中附带着丑陋、落后,但那不可改变的真实让人敬畏。早在xx年,圆明园的重建计划已引起多方热议。试问圆明园重建后,它宝贵的历史价值还存在吗?若圆明园重建如当初那么辉煌,后人还会铭记国耻铭记那段沉痛的历史吗?圆明园重建,只不过在复制它原来的面目,无异于摧毁圆明园所处的那一片土地的灵魂。为了更高的利益,同样地,当“爱情天梯”的感人故事曝光后,一些商人就已谋划着把那片深山老林,那条用血用汗打造出来的凝结着爱的“天梯”发展成旅游景点。本来应是感动千万人的爱情,却要“被商业化”,被复制成另一个景点,只能说这是时代的悲哀归根结底,人们只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忘了土地最不可或缺的是它的灵魂,不可被复制的神圣的灵魂。请在这个时代用理性的思维,珍存好我们脚下那片土地的灵魂,别让“复制”玷污了它。【解析】试题分析:这则材料陈述当今的一种社会现象(评判现象)。(1)材料核心词复制,含义界定:仿照原件制作/制定 。演绎(转换):克隆、山寨、抄袭、录制、复印 。(2)复制现象判断:从罗列的各种现象看,既有正面的,有价值的复制,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复制。A正面的、有价值的,如复制产品,提高效率,省时、节约成本。B负面的,如复制思想、情感。(3)文章的立足点:针对性、普通性(我们这个时代复制的无所不在)(4)省略点:暗示不完全列举/可以引申为一成不变的生活 2要求:(1)“你的”、“自己的”,要求学生从本人的、自己的视角(看到、听到、体会到、感悟到)(2)写作的重点或思考点 a内涵分析。b分析影响(积极的:省时、省力、省成本;消极的或曰危害性:自身功能丧失、物种危机、克隆人、伦理混乱、创新能力丧失)c归因分析:急功近利等 d对策分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氛围、条件的营造二、具体操作 :1不偏题:写点、写面均可,与上述现象相关的认识有一定支撑即可。2有内容:思考点有两点以上。3有深度:同一层面,如复制对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层次感(深度):复制对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影响。4有联系:文章出现两个核心词,比如,复制与创新;揭示关系:危害性;对策等。【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材料中给出的复制,有好,有不好。我们的生活需要良性的复制,但杜绝平庸,杜绝纯粹的拷贝。考生在选择文章的落笔角度时要明确,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复制”,以及在复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自己的个性,得到新的体会。也可以引伸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该学会如何寻找新意。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