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V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65474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考历史最后练(VII)一、选择题1、(xx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24)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表明的是分封制在拓疆开土方面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汉时期,D项错误。2、(xx全国名校高三联考)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答案C解析“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不符合唐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故A项错误;唐代并未出现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中“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说明皇帝、中书门下等顶层制度的建设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故C项正确;唐代的最高行政机构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组成,故D项错误。3、(xx太原二模,26)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答案A解析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不利于集体决策,故B项错误;“宰枢互兼”反而提高军事将领的权力,C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D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4、(xx大庆一模,28)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太平军的这种行为()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未特指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5、(xx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8)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这实际上反映出()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D.自由主义不符合中国需要答案C解析中共是主张自由民主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联系历史背景可知,日本侵华所致的民族危机加剧,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加强,而民族主义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主义的空间,导致了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而民族主义的逐步高涨,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6、(xx益阳高三9月调研,14)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答案D解析新中国初期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中国未参加不结盟运动,而是其观察国,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政策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错误;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7、(xx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32)公元前541年,雅典开始经历庇西特拉图及其子长达37年的僭主统治。后来,为防止野心家复辟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A.实行陶片放逐法B.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组建“十将军委员会”答案A解析僭主统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故A项正确。8、(xx大庆二模,33)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共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名联邦议会代表。”这表明()A.联邦议会具有唯一立法权B.各邦享有绝对平等的权力C.突出了普鲁士的地位D.皇帝具有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皇帝享有创制法律的权力,因此联邦议会不是唯一的立法机构,故A项错误;据材料“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名联邦议会代表”可知,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权力较大,各邦权力不具有绝对平等性,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皇帝享有极大权力,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内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故D项错误。9、(xx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2)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C.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答案B解析据材料“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可知材料主要说的是日本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没有涉及计划和市场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并不能说明日本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局面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10、(xx泰安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0)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如果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基础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C.美国和加拿大帮助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答案B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只是减免关税,没有取消关税,故A项错误;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墨西哥主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故C项错误;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是解决了墨西哥的一些经济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六世纪后期,伴随西洋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较早介绍到中国的解剖学、生理学著作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关于人体构造,说概中阐述说,造物主对各器官的内部构造巧为安排,以达成人类“致知”的目的。如人身各部分皆成长,独耳骨则否,是因为“生人从幼至老,惟学是务,恒若闻见不广,故以听闻为基,以至无穷无尽”。上主造人,赋予灵魂与身体,亦同时赋予人一个目标:“天主生人,付之灵性聪明,以格物穷理”。在他们的世界里,不论是人体,或治疗病的草木,都只是符号,象征着人与天主的关系,引领着人迈向信仰之途。据祝平一身体、灵魂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整理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据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医东传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2)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中的“卫生”观念在传播方式上有何不同?简要评价晚清“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答案(1)特点:传教是传播主题;医学与教义结合;扩大天主教在华影响是主要目的;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话语(或理学话语)传播。原因:西方天主教会面临危机;西方医学仍处于教会控制下;理学为官方哲学,借助理学话语有利于避免中西文化冲突。(2)传播方式:国内知识阶层为传播主体;以书刊、广告、教材等作为传播媒介;以近代西方先进的生物学、医学知识为内容;将卫生知识与民族意识结合;以促进民族发展与文明进步为目的。评价:(积极)“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卫生”作为衡量国家之间现代性差距的尺度,其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进程。“卫生”被商家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其流行对民族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消极)但晚清时期,卫生观念流行也存在被滥用、误用现象。如种族优劣论、商家过度宣传等,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解析(1)从传播方式(与传教相结合)、传播的目的(扩大天主教影响力)、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借助理学话语)等方面概括特点。原因要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状况等方面分析。(2)比较二者的不同要找到合适的比较点,例如可以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目的等方面进行比较。影响要全面地分析,既要注意积极影响(对民族觉醒、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要注意消极影响(例如种族优劣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