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能力卷.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6541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能力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能力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能力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能力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于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而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中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 即予以否定。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你有多重要孙道荣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 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 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D. 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5.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与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xx 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 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 亿至5 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 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致癌。(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材料二: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 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 黄金,10003000g 白银,100kg 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岐。(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材料三: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今年3月,在推出iPhone7 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 手机。(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材料四: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B. 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并不高,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C. 鼓励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是一种正规渠道,能够更便利地服务用户,也较容易获得用户信任。D. 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心。B. 废旧手机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造成污染甚至致癌。C. 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显示了我国手机产量、更新量、废旧手机存量和手机中贵金属的含量等,揭示了废旧手机回收市场之大。D. 材料三以苹果公司推出的以旧换新服务为例,倡导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废旧手机回收正规渠道,明确了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9. 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 头发上指 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拔剑撞而破之11. 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3分)(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未有以应樊哙从良坐A. B. C. D. 12. 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1415题。 思念 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节,诗人表达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与“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表达的伊人在望,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之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B“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通过比喻形象地突出了虽略显孤独却充满了热切和希望的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同样用了比喻,表达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C第三节诗,诗人含蓄委婉表达了深藏在人们内心的深沉缠绵、辽远悠长的思念之情。D本诗隐秀而不晦涩,诗中未着“思念”二字,却处处透出相思,情意浓郁,新奇隽永,其味无穷。15.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可触的具象。诗歌第一节,作者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思念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行路难中以“-,-”两句表现自己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2)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第卷(表达题 共80分)3、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由于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构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至关重要责无旁贷刻不容缓一目了然B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C至关重要义不容辞刻不容缓了如指掌D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了如指掌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对而言,外卖平台更易做一个“守门员”,政府及主管部门则不适合。B相对而言,政府及主管部门适合监管,而外卖平台适合做一个“守门员”。C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D相较于外卖平台更接近“守门员”的角色,政府及主管部门更注重监管。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由于外卖业的快速崛起,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构滞后。B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构滞后。C近年来,由于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D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20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三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6分)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意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21下面是某位初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能作为学生代表在初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四、作文(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跑步达到极限时,人很难受,若挺过这一刻,又正常了,运动成绩往往在此得以提升;不习惯于大场面讲话的人,当众发言,往往怯场,若鼓起勇气,锻炼锻炼,当众发言的能力就会渐渐提高;人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新的追求,若肯下决心,突破已有的限度,就能在更高层次上发展这类超越自我的事儿,每个人都经历过,看见过,思考过。 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写自己的经历、见闻(关于他人超越自我的故事),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吴起高级中学xxxx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能力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带误。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4. D D项,“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错误,选项对“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结合文中的情节来看,主人公“深深地吸了口气”是为了让自己镇定下来,冷静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5. 含义:“你有多重要”首先指车祸发生后主人公在车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的举动可能会让整个汽车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你有多重要”也指主人公毅然选择留下来帮助车内的人脱险,由于他的存在,一车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作用:与第二段中主人公认为“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的想法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6. 小说的结尾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 A A项,“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错误,材料二中只是说“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并没说其他金属的含量都比这些金属的矿石含量高。 8. A 本题中,B 项,“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造成污染甚至致癌”错误,“都会”的说法有误。C项,“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显示了我国手机产量”错误,选项混淆概念,原文说“xx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 亿部”,“手机产量”和“手机市场出货量”是两个概念,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手机产量。D项,“明确了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错误,选项的分析有误,材料三只是介绍了苹果公司回收旧手机的做法,希望其他厂商借鉴。故选A项。 9. 消费者没有回收习惯。担心个人信息隐私泄露和财产安全。回收体系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二、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 A 11. D 12. C 13. (1)现在项庄拔出剑起舞,他的意图总是在刘邦身上的.(2)杀戮唯恐不能杀尽,刑罚唯恐不能用尽【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例句的“内”是使动用法, A项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三项是使动用法。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该题可用排除法,句是张良回答樊哙的话;句交代樊哙就座。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粗鲁莽撞”错,应该是表现了樊哙有勇有谋。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意”是意图的意思;“常”,总是;第二句中“举”,“胜”是“尽”的意思。(二)现代诗歌阅读(9分)14C(3分)(最后一节诗作者在直抒胸臆)15(6分)用了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意象(2分)挂图可感美难触形,代数能晓情而无觅解,弦有音而独响,雨如珠而无线,桨橹靠近岸却不能抵岸。(2分)它们都是可以感受却不能明确、无法实现,正好传达了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的特点。(2分)16名篇名句默写(6分)(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B(3分)(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至关重要: 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或后果。责无旁贷 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刻不容缓: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形容情势紧迫,片刻也不能拖延。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18C(3分)(过渡句,与上下文衔接更为自然。本段陈述的对象为“外卖平台”;段末陈述了“外卖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后文保持一致。)19D(3分)(语病有二:其一,“由于”是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其二“建构”在这里不当,与后文相关联应该是“建设”)。20(6分)【答案】 (1)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 (2)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 (3). 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21(5分.1 “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2“高足”改为“弟子” 3“垂念”改为“感念” 4“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5“希望”改为“祝愿”四、写作(60分)评分标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材料寓意:不自满的精神和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哲理;作文立意:超越自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不停下行走的脚步。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