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中国古代史含解析.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64519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中国古代史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中国古代史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中国古代史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对应错误的是( ) A.战国墨子“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B.西汉司马迁史记C.东晋王羲之兰亭序D.南朝祖冲之数学家、天文学家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与这一顺口溜相关的统治者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其中在元朝时出现的一个新民族是( ) A.满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图,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A.昌盛的秦汉文化 B.辉煌的隋唐文化C.灿烂的宋元文化 D.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化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6.书籍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平透火焙干。该项手工技术是( ) A.制作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7.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裁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最可能来自哪一思想学派?(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8.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9.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造纸术 交子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B.C.D.10.美国诗人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这里的“哲学”指的是( )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墨家学说11.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A.西晋 B.隋朝 C.宋朝 D.元朝1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3.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从骚客迁人吟诵的诗,文人雅士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元朝最高文学形式有关的是( ) A.如梦令 B.红楼梦C.望庐山瀑布 D.窦娥冤14.明末农民起义战争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权的国号是( ) A.大顺 B.大西 C.张楚 D.大汉15.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是中医在世界取得的荣誉。下列属于中医贡献给世界的一部医药学重要文献是( ) A.B.C.D.16.“仙鹤纷飞神鹿鸣,生态湿地绣盐城”的形象口号,紧扣了风光无限的地域特色,也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与此发展理念吻合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墨子C.孟子D.韩非17.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18.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表现A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B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C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影响D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A.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B.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C.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D.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19.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东南亚一带C.印度洋一带 D.非洲南端20.“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统一了女真各部21.2018年3月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作为中国私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哪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22.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 )玄奘 晁衡 鉴真 空海 A. B. C. D.23.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的是(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C.西周的历史 D.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24.“和同为一家”描写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南诏25.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以下关于“马”字的不同字体,对应正确的是( )A.隶书楷书行书小篆 B.小篆楷书隶书行书C.楷书隶书小篆行书 D.隶书楷书小篆行书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意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元朝 高明琵琶记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明末清初 顾炎武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什么?此选官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它强调以什么作为选官标准原则? (2)材料一中“进士科主要考诗赋”现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出现的?材料三中顾炎武把“八股之害”和什么历史事件相比较?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27.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与西亚等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构想有着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材料二: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材料三:“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王谠:唐语林材料四“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古代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政策。 (3)材料中“留心理道”的皇帝开创了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 (4)根据材料说出宋朝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并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范围。填写材料四中的空白部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8.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的起源】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思想的光辉】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教育的魅力】材料三: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医的传承】材料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xx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图【文化的弘扬】材料五:图军旗升起的地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种新文化范式。张春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新文化(1)请写出下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请写出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及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4)由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全面阐述中医理论的医学著作名称及图的作者。 (5)图所在城市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请写出与图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综合以上探究,对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A项符合题意;西汉司马迁著有史记;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南朝祖冲之是数学家、天文学家。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本题中人物的成就,不要混淆。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大一统后,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在文化上,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在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因此题干中的顺口溜相关的统治者是秦始皇。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有哪些。3.【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促进了民族融合。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牢记回族是在元朝时期形成的。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文化。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反映的主题是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5.【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理解其意,儒学虽成为官方的学问,但也有局限性。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丧失了独立的批评与自由。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这部书中记录了中国古代造纸的五个程序是: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干。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牢记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7.【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这种思想来自儒家的“仁政”治国观点,A项符合题意。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道家的老子的主张是“无为而治”。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列表格掌握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学生还要知道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9.【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不是宋朝的成就,应该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故A符合题意;B项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韩非;C项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D项墨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墨子;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1.【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杨坚灭掉了陈,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隋朝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隋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12.【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信息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好和坏,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由此可知,题干材料符合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B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主张“仁”,“为政以德”,A项不符合题意;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不符合题意;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掌握“百家争鸣”各派别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本题难度适中。13.【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文学的发展过程。根据题干“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说明我国文学艺术唐朝的最高文学成就是诗歌,宋朝的是词,元朝的是曲,明清是小说。因此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元朝创作的曲即可,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是答案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元曲的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的窦娥冤。14.【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农民起义战争中,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A符合题意;大西政权是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张献忠领导创建的农民革命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张楚政权是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是大汉政权建立者。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人和结果。15.【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提示词“属于中医贡献给世界的一部医药学重要文献”。结合课本所学,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贡献。B项符合题意;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项不合题意;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C项不合题意;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编写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中医方面的著作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16.【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儒家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他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项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仁者爱人”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A项不合题意;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他主张“兼受”、“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B项不合题意;法家的创始人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17.【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四人是诗歌风格的了解。“诗史”是对杜甫的诗歌的描述,因为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多是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描述,从他的诗中可以深刻的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故答案选B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杜甫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18.【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盲目自大的观念和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力量的恐惧,使清朝统治者将国门紧闭,演化成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由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危害。19.【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是我国古代远洋航海史上的壮举,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最远到达地方、下西洋的意义。20.【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上述歌谣反映的是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的史实。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主要活动和意义。2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理念;温故而知新是学习方法;有教无类体现了孔子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学生要掌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哪些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哪些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22.【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西行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为了到日本传播唐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故符合题意;晁衡是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汉名,不符合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故不符合题意;空海是日本僧人,与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学法,不符合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故不符合题意。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使者,学生要注意对比两人的异同点。本题难度适中。23.【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图片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青铜铸造业,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24.【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后来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密切,“和同为一家”。故B符合题意;突厥和唐朝有冲突,不符合“和同为一家”。故A不符合题意;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故C不符合题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不要混淆。25.【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小篆是秦统一六国文字后的通用文字;隶书是汉代通用文字;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题干图片字体对应的是隶书、楷书、小篆、行书。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字发展的认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国文字发展的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二、材料分析题26.【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才能。(2)唐玄宗;焚书坑儒。(3)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选拔到官员队伍中,促进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后期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科举制度。第二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第一问依据材料一“进士科主要考诗赋”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第二问依据材料三“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结束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在咸阳郊外坑杀四百六十多儒生。(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选拔到官员队伍中,促进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后期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开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倒退于明朝,被废除于清朝末年。27.【答案】(1)大运河。(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3)开元盛世。(4)鼓励海外贸易;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市舶司。(5)恰当合理的经济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等。 【解析】【分析】(1)此问考查的大运河的相关史实。注意材料中的提示次“我国古代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理解提议沟通内陆商陆和海上商道的纽带。需要把陆地和海连接起来。由此可知是大运河。(2)此问考查的唐太宗的统治政策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概括,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找出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3)此问考查的唐朝统治的唐朝社会的史实。此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分析理解能力。你们从材料找到的关键信息:开元初。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根据材料的意思这皇帝在位是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天下安定,历史成为开元盛世。(4)此问考查的是宋朝的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说出”从材料中找出答案,学生要注意答“宋朝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根据材料中“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得出鼓励海外贸易;第二小问考查的事宋朝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根据课本所学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5)此问是综合性题,考察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来确定答案。根据材料汉朝时开创了丝绸之路,唐太宗轻徭薄赋,唐玄宗实行开明政策,开创开元盛世,宋朝采取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海外贸易发展。由此得出恰当合理的经济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宋代海外贸易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通过本题的考查是学生理解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道理。28.【答案】(1)甲骨文;商朝。(2)百家争鸣;法家。(3)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4)伤寒杂病论;李时珍。(5)南昌起义;打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 【解析】【分析】(1)图1是刻有文字的甲骨图。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由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由材料“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学说为后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3)材料三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形成。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了殿试和武举。(4)图2是本草纲目图。本草纲目是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性著作。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5)图3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图,反映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故答案为:(1)甲骨文;商朝。(2)百家争鸣;法家。(3)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4)伤寒杂病论;李时珍。(5)南昌起义;打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在文字、思想、医学、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成就,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属于常考的知识点,要认真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