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生学业阶段性检测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63528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生学业阶段性检测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生学业阶段性检测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生学业阶段性检测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生学业阶段性检测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 (共5题;共39分)1. (4分)在文言文中,“四则运算”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请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四则运算类型(加、减、乘、除),在横线上标出来。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_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谨公回头看时,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_2. (10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词: (1)百川东到海,_。 (2)_ 老大徒伤悲。 (3)树树皆秋色,_。 (4)_,平海夕漫漫。 (5)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颔联是:_ , _。 3. (5分)随着“给力”“雷人”“PK”等网络热词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中学生更是将这些新词用在了组词、作文中。最近,家住市区的刘先生对读八年级的儿子的语文作业感到困惑。“他的作业中有一题是用给组词,他写的答案是给力。”刘先生说,他儿子上半年就曾用过“雷人”这个词,当时他叫儿子赶紧改过来,没想到现在又在作业中出现了网络词语,他担心这样会被老师判定为错误。儿子却说“这词到处都在用,为什么我不能用?”让他没想到的是,妻子和儿子的语文老师却不反对孩子使用网络词语。作业或作文中用网络热词该不该?一时间,这成了争论的焦点。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试作说明。 4. (6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_(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译文:_(3)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译文:_5. (14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1)智取生辰纲出自_(作者)所著水浒传,这幕戏中的“最佳导演”是_。(2)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犯了人命案后,他们二人各自是什么态度?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二、 阅读 (共4题;共47分)6. (21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成长的桥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子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没有插销了。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的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焦急、搀杂着心痛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研究生。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懵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只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1)读了本文,你认为标题“成长的桥”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作者开头说“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但经过一次变故后,竟考了全年级第一,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一下“我”的性格特点。(4)文中写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感人至深。请写出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结合自身体会说说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句子:理解: 7. (9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在诗歌里感受“不死的心灵”叶嘉莹中国的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会中断,中华文化的长流也一定能够绵延不绝,沾泽未来的世世代代。我曾经改写过前人所作的一首浣溪沙小词,写为断句,说:“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只应不负岁寒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情谊,有时甚至比骨肉更亲近。因为骨肉是天生的,是血缘关系,在个人的精神、思想上并没有一种自我的选择;而师生的情谊,则是他们理想和志意的一种传承。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师生情谊更为可贵,是“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我们讲授古典诗歌,我们的理想和志意都寄托在其中,也透过古人的诗歌,把他们的品格、理想,他们的志意、怀抱,他们的情操、修养,传递给学生。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曾有人问我:现在没有人喜欢古诗,大多数人也不赞成吟诵,那么中国诗歌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他们把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所以说,中国诗歌绝对不会灭亡。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生命的感动,这种感动是生生不息的。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上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过分重视物质的结果,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人的忧虑。在我看来,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也就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看,更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是以这种兴发感动为其特质的,所以论语说“诗可以兴”,这正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宝贵传统。中国古人的修养并不是向外张扬的。你看中国古代的音乐,像古琴、瑟,在大庭广众的演奏厅都并不合适。我们中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都是内向的,是你自身的、正心诚意去修身的,是内在的追求。所以中国的古典诗歌是吟诵,在夜深人静、清风明月之夜,拿一本古诗,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而且,不仅是从理性、知识上打成一片,更是从感性上打成一片。李杜诗篇也是带着吟诵的声音作出来的,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而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那是一种很微妙的区别,所以吟诵才重要。我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已近70年,不仅仅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更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的感发,令我感动,召唤于我。这一份感发生命,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我一生历经许多苦难不幸,却一直保持乐观、平静的态度,正是与我热爱古典诗词有很大关系。现在,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提升的功用,是件极遗憾的事情。我之所以回国教书,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我坚信,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会中断,而中华文化的长流也一定能够绵延不绝,沾泽未来的世世代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析第小节的论证思路。(3)指出第小节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在诗歌里感受不死的心灵”?8. (5分)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草木篇流沙河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白杨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仙人掌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女儿梅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毒菌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衣,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采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1)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散文诗,在这组诗中,作者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揭示了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请分别说出这五种植物所含有的不同特点。 (2)作者借这组草木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从这组小诗中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9.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注释】吴玠:南宋抗金名将。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交欢: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姝:美女。主上宵旰:皇帝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却:推辞。初:当初。第:府第,住宅。何以家为:用什么安家呢?或:有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或异二者之为 或:_吴玠素服飞 素:_饰名姝遗之 遗: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乙】文所写岳飞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三、 写作 (共1题;共60分)10.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日子的好,缓缓渗进周遭的每一方空气中,渗进人们身下的每一寸泥土里。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的好日子。请以“今天是个好日子”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说真话,抒真情,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书写工整,不得抄袭。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 (共5题;共39分)1-1、2-1、2-2、2-3、2-4、2-5、3-1、4-1、4-2、4-3、5-1、5-2、二、 阅读 (共4题;共47分)6-1、6-2、6-3、6-4、7-1、7-2、7-3、7-4、8-1、8-2、8-3、9-1、9-2、9-3、9-4、三、 写作 (共1题;共60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