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部无答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9959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部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部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部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部无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 周代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凡是国家的大典、官员的任命、战前的誓师、战后的行赏等,大都在宗庙中举行。这说明周代( )A借助宗法关系维护统治 B神权政治统治思想盛行C注重加强宗族内部团结 D家国一体政治开始形成2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C个人观念淡薄 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3.“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 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 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 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D 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4.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5. 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 “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6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 )A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 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C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7“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8.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 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9.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他要求在京满汉大臣、各省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职衔低微的官吏密奏权。密折制度运作特点与以下机构最相近的是( )A.军机处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10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 B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C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D.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1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12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A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13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C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14.“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5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原因是:( )A 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B 它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大举向我国东北扩张经济势力C 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割离几十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 它迫使清政府大量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16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7下表反应出褔州茶叶出口猛增。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年份总出口量福州出口量占全国总量比%1853年105081059500571854年11903402049001721856年13067704097263141859年1109152465944402A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 B内外战争的冲击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英国市场的需求18.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 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19.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B.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精美商品扩展中国市场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0下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A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C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D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2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更加腐败,甘愿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2“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 B爱国与保守C反帝与反封建 D正义与非正义23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说明当时()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B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C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24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其共同点不包括()A中国的主权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B.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C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D. 都遭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25.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像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26.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xx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27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A. 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B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28下文出自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正在实行,长此下去,眼看长江和珠江流域及其他各地,均将逐渐被日寇所吞蚀。我五千年古国将完全变成被征服地,四万万同胞将都变成亡国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的必要性C国共已经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八一宣言直接引发西安事变29.国民党中央通迅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放弃了反共主张 B.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C.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30.“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可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材料反映的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徐州会战 C.大原会战 D.武汉会战31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B强调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领导C肯定国民党正面抗战 D赞扬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32据史料记载:在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等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国民党军队击毙日军80余万1943年中国远征军还进行了入缅作战。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国民党军队一直消极抗日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重要力量33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D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34.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3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治国方案,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不能说明( )A.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B.中西文化之间碰撞和交融C.传统治国理念的改变 D.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36.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个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37.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38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39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40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41题18分,42题22分,共40分)41.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战例各一例。(8分)(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民处于社会最低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塞缪尔 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材料二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8分)(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哪一个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8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图所示文献中的经济主张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