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九 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练习.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4754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九 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九 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九 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九 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姓名:_班级:_用时:_分钟一、选择题1(xx咸宁中考)“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蔡伦改进造纸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A B C D2(xx济宁中考)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伤寒杂病论 九章算术A BC D3(xx娄底中考)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4(xx滨州中考)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C袁隆平 D焦裕禄5(xx泰州中考)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6(xx张家界中考)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A焦裕禄 B邓稼先C袁隆平 D钱学森7(2019原创题)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8(xx薛城模拟)到1724年,英国通航水路的总长度尽管与上个世纪相比翻了一番,但随着商品流通量的迅速增长,严重滞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这种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得益于什么的发明( )A蒸汽机 B火车机车 C轮船 D汽车9(2019改编题)“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科技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其中为“汽车跑起来了”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A瓦特 B爱迪生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10(xx长春中考)“互联时代有弊有利,智能生活不再神秘。QQ微信谈天说地,扫码支付快捷便利。”其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性技术是(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生物技术11(xx菏泽中考)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12(xx淄博中考)xx年,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上世纪末的1 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这反映当今世界呈现( )A经济全球化特征 B社会信息化特征C区域集团化特征 D文化多样化特征13(xx潍坊中考)下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二、非选择题14(xx枣庄模拟)“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中国的匠心】 材料一(1)请将材料一图片所示体现中国古代匠心的成就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再举出一例与图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著名“工匠”及其技术发明。材料二它系统总结了明末以前农业、手工业的技术经验和科学方法,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学巨著,其中除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含量外,还包含着传统工艺秘籍和凝聚的“工匠精神”。中国社会科学网(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本著作?其作者是谁?【近代中国的匠心】 材料三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3)材料三中詹天佑所说的“一根铁轨”是指中国近代哪一铁路?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色?【现代中国的匠心】 材料四从古代的鲁班雕木成凰、庖丁解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7日 07 版)(4)材料四中的哪些科技成果使新中国赶上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对工匠精神的哪些认识?15(xx青岛中考)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材料二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材料四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16(xx张家界中考)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的重大发明各一例。这些重大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的重大积极影响,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3)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三中“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导致材料三中“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请你提几点良策。参考答案1B2.C3.B4.B5.C6.C7.C8.C9.D10.C11.C12.A13.D14(1)。举例: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或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朝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答出其中一项符合史实的工匠及其技术发明即可)(2)天工开物、宋应星。(3)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4)成果: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精神”讲究精雕细琢、追求完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15(1)珍妮机的发明。鸦片战争。(2)英国需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式教育的发展。(3)以资本输出为主或投资设厂。马关条约。(4)“两弹一星”或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国家防御;加强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答对任意一条即可)(5)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政府扶持等。(答对任意一条即可)16(1)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2)第一次工业革命:轮船、火车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3)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霸权主义、地区局部冲突、人口增长压力、生态环境问题等。(4)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