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4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3765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4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4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4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4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高考要求】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和方法去答题。【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环节和内容】一、新课导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中对“古代诗文阅读”这一考点明确提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要求。而xx全国共有14套高考试题,其中有10套题都考查了“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所以,对于各位同学来说,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解答该类题型的基本方法。二、学习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要解答该类题型,首先,必须明确古代诗歌有哪些常见的表达技巧。(幻灯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幻灯展示)(说明:具体内容可参见创新设计教师用书P189191“知识清单”)三、该类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那么,该类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什么呢?(幻灯展示)该类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四、该类题型常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该类题型到底该怎样解答呢?(幻灯展示)下面我们用例题来加以说明(幻灯展示)例: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学生讨论解答,教师巡视)(抽学生回答)(教师幻灯展示参考答案)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以及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教师分析答题步骤和要点)(幻灯展示)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回答什么技巧)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体现这一技巧)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以及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分析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由此可知,(幻灯展示)鉴赏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可分以下三步来完成:(一)明确答出诗歌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二)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如何体现这一表达技巧。(三)阐述这一表达技巧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当然,(幻灯展示)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明确题干要求,准确理解题意。(二)结合全诗内容,紧扣要求答题。(三)语言表达规范,语意准确清楚。(幻灯展示)五、练习刚才我们已经归纳出了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再来做一道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罍(li) 名 酒樽,也可用来盛水。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问:“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学生思考讨论,拟出答案;教师巡视)(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教师展示参考答案,并分析答题步骤)参考答案:该联用了三层对比。(用了什么技巧)佳节时不喜反忧(愁),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分析该技巧的体现)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该技巧的作用)为了巩固这一解题方法,请大家课后完成以下作业六、作业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问: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学生思考讨论,拟出 的答案;教师巡视)(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教师展示参考答案,并分析答题步骤)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用了什么技巧)诗中,诗人以“雪压”表现梅生存环境之恶劣,烘托梅冒寒绽放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强调梅于月明之夜绽放,乃借明月烘托梅高洁的品格。(分析该技巧的体现)可见,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该技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