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6章溶解现象精讲练习.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1059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6章溶解现象精讲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遵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6章溶解现象精讲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遵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6章溶解现象精讲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溶解现象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2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D将10 g氯化钠溶于100 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3(xx,孝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 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C乙溶液从t3 降温到t1 ,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Dt3 时,50 g水中加入40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 g甲的饱和溶液4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B)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5(xx,三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B.称量药品),C.读取体积),D.溶解固体)6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A甲图表示称取7.5 g氯化钠B乙图表示量取42.5 mL水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7一杯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D)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1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C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Dt2时,将甲和乙各15 g分别加入到100 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9(xx,遵义)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2.615.320.025.038.2A.0 时,15.9 g M溶于15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 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200.0 g 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 时,M的饱和溶液138.2 g降温至40 ,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 g二、非选择题10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回答(其中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OH2O=Ca(OH)2_,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溶解度曲线中的_丙_(选填“甲”“乙”或“丙”)。(2)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乙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t2_。(3)t3 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丙甲乙_。11(xx,遵义)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根据如图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1)温度为_t2_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20 g M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65_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 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不变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t2时,将25 g N加入50 g水中,完成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_降温并增加溶质_。.根据下表解决实际问题。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NO331.645.885.5110169K2CO3110114121126139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下:(1)上图中溶液C是_饱和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_33_g(结果保留整数)。12(xx,南京)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D_。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16_g,水的体积为_84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40_g。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乙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4)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AD_。选项xyA水 氧化钙B水 硝酸铵C浓硫酸 水D稀盐酸 镁13(xx,广州)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1)a点对应的溶液是_饱和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100%_(只列计算式)。(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质量分数_不变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加溶剂_。14(xx,武汉)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1)t1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40_g。(2)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25%_。(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_硝酸钾(或KNO3)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BC_。A、中,只有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若使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C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15.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40 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_30_g。(2)20 时,将10 g物质B投入到50 g水中,得到物质B的_饱和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13.0%_(结果精确到0.1%)。(3)如果物质A中混有少量的物质B,可采用_降温结晶_的方法提纯物质A。(4)使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物质A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降低温度(或加入溶质A等)_(取一种)。16(xx,呼和浩特)t2 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 ,现象如图1。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a_(选填“a”或“b”)。(2)M点的含义_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_。(3)向烧杯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 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甲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_。(4)将t2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abd_(填字母)。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两溶液质量甲乙17(xx,重庆)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丁_(填序号)。(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对应的_A_(填序号)。(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乙_(填序号)。(4)根据图2,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_8_g的M固体。18(xx,金华)在室温条件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甲_。(2)乙溶液在加50 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_。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