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复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30061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复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复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复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李仕才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1)农业: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釉刻花单柄壶(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3. 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知识拓展】东晋南朝时的海外贸易江南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海外贸易。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印度支那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当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四、总结提升1. 知识梳理2. 易错点拨(1)西晋灭亡的时间 东晋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东晋与前秦的战争 南朝的四个政权:_。例题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 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 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思路分析:本题切入点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北方经济日益落后”。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分析可知,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从而导致北民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故选C。答案:C例题2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此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 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 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思路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因此D项正确。答案:D例题3 今浙江省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 A. 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以种植玉米为主 C. 以种植小麦为主 D. 以种植棉花为主思路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小麦种植虽推广到江南,但江南仍以种植水稻为主。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宋书里描述的江南与汉书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汉书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江南地区当时开发不充分,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宋书里则反映出江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繁华的地区。(2)为什么这个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答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 1. 王小明同学在阅读下图书籍时,了解到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 司马炎和司马昭 B. 司马懿和司马炎 C. 司马炎和司马睿 D. 司马睿和司马昭 2.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东晋灭亡于( ) A. 316年 B. 317年 C. 420年 D. 589年 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南朝”开始于( ) A. 司马睿建立的东晋 B. 刘裕建立的宋 C. 苻坚建立的前秦 D.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4. 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 齐、宋、梁、陈 B. 陈、齐、梁、宋 C. 梁、宋、陈、齐 D. 宋、齐、梁、陈 5. 有人说,江南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妙龄女郎,从古至今令千万文人为之痴狂。东汉末年,许多的北方人远离家乡来到江南是因为( )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南方经济发达 C. 北方战乱频繁 D. 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种植水稻用绿肥 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稻麦兼作 A. B. C. D. 7. “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 西汉 B. 东汉 C. 三国 D. 东晋 8. 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 东汉 B. 东吴 C. 西晋 D. 东晋 9. 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 A. 陈胜、吴广 B. 司马炎、刘裕 C. 老子、孔子 D. 张仲景、华佗 10.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 社会动荡不安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丝绸之路开辟 11. 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江南经济发展 B. 北方文化繁荣C. 专制统治加强 D. 国家统一完成12. 下列王朝没有在洛阳定都的是( ) A. 曹魏 B. 南朝 C. 西晋 D. 北魏 13. 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 匈奴 B. 鲜卑 C. 蒙古 D. 回纥 14.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影响是( ) A. 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15. 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 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 观察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请填写:A_;B_。 (2)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时期人口的迁徙呈现什么特点? 17. 阅读下面材料: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这一材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什么地区的经济开发状况? (2)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这一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因素有哪些? 1. C 解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因此选C。 2. C 解析:420年,东晋灭亡。 3. B 解析: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夺取东晋政权,建立宋。 4. D 解析:从420年到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 5. C 解析: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6. D 解析:由于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发展,都是它发展的表现,故选D。 7. D 解析: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要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8. D 解析:317年东晋建立,定都建康,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东晋政权的管辖。 9. B 解析:A项是秦末农民运动的领导人,C项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D项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B项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故选B项。 10. C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联系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11. A 解析:图片反映了魏晋时期人口流动的历史现象。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由于秦汉时期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这一地区生产技术先进,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四个选项中,最能体现其直接后果的是A项。12. B 解析:南朝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都城都在建康,即今天的南京。 13. 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末年,匈奴族首领刘渊起兵反晋,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故选择A项。 14. C 解析: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补充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15.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都是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 16.(1)A 吴;B 西晋。 (2)中原人口南迁、少数民族内迁。 解析:第(1)问认真观察示意图,理清政权更替的主线即可回答。第(2)问注意问题中的提示“人口的迁徙”,联系所学归纳特点。 17. (1)江南地区。 (2)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人民丰衣足食。 (3)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解析: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民户繁育”“地广野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覆衣天下”进行概括。第(3)问结合所学,从社会状况、自然条件、人口迁移等方面归纳其得以开发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