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2717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I)注意事项:.1把选择题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主观在答题卡上书写时要字迹工整,写在相应位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5分,共30题75分)1. 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公九卿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但由于诸侯拥有世袭特权,久而久之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这是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A项。宗法制不会造成“分散性、松散性”,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D项。点睛: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到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 诸侯地位日益平等B.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C. 皇帝制度已经形成D.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分封制促使周王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体现的是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增强,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排除B;皇帝制度产生于秦朝时期,排除C;材料中“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体现出宗法分封制的崩溃,D与题意相符。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楚国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的分析理解。3.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B.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C.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D.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答案】C4.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礼乐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特点,故A正确。禅让制,没有以血缘关系亲疏远近,故B排除。礼乐制,属于等级秩序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5. 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虑,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 派进文官做知州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 设参知政亊为副相【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宋太祖“选儒臣”意即选文官,“分治大藩”则是指治理地方,因此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派文臣任知州。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中的“选儒臣干事者”,排除;三司使和参知政亊是中央官员,不符合“分治大藩”,排除CD项。6.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頋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对这种设置正确的认识是A. 明淸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答案】D【解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但是没有决策权;康熙帝设南书房,将中枢权力机构一分为三,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相互牵制,从而强化皇权。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7.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亊,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由此可见,通判的设立A. 加强了君主专制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 避免了地方集权D. 独揽了地方行政大权【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必须“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说明通判的设立有利于牵制地方官员,避免了地方集权。故答案为C项。通判的设立是对地方行政制度采取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通判没有独揽地方行政大权,排除D项。8.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索淸白浊如泥,高笫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主要反映了A. 王位世袭制的弊端B. 察举制的弊端C. 门笫成为选才标准D. 科举制兴起的背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东汉时期”和“举秀才”“举孝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从材料中的“寒索淸白浊如泥,高笫良将怯如鸡”来看,察举制没有能够真正举荐出符合“孝”“廉”标准的人才,反映出察举制存在严重弊端。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排除C项;科举制的形成与察举制无关,排除D项。9. 中国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蔚然成风,政府官员必须是饱读诗书经典的文化人,因而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这种变化缘于A.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B. 实行察举制度C.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D. 科举制度兴起【答案】D【解析】科举制通过考试,以才学为标准选拔人才,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C项。10.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 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B. 专制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汉至元,上述政治机构的设置目的是解决君权和相权、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这两对矛盾,反映了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排除D,A项正确。B项“民主化的趋势”错误,排除。中央政治制度没有根本变化,而是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1. 下列四幅建筑物的图片中所反映的政治内涵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相关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大厦、白金汉宫(今英国王宫)、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建筑物的图片中所反映的政治内涵均是民主政治制度,而太和殿(中国明清皇帝宝座)却是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概况;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概况;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概况12.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蔚蓝色的海洋成就了古希腊人民的民主,这表明A.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起决定作用B. 凡是濒临海洋聚居的民族都会有民主的传统C. 海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文明的发展D. 瀕临海洋地区是民主政治发展最合适的地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蔚蓝色的海洋成就了古希腊人民的民主”,说明海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希腊地区文明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起决定作用”说法错误,排除;B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13.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A. 废除债务奴隶制B. 发展工商业C. 建立陪审法庭D. 实行财产等级制【答案】A【解析】债务奴隶制的存在导致一些公民沦为债务奴隶,从而公民集体“正在萎缩”,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使公民集体相对稳固和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点睛:梭伦颁布“解负令”,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释放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改革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14.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A. 民主的直接性B. 决策的民主性C. 程序的复杂性D. 参政的平等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可知,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能充分调动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强调公民集体讨论事情,体现了雅典民主特别注重决策的民主性,B项正确。题干强调雅典民主决策的民主性,与民主的直接性无关,排除A。题干强调雅典民主决策的民主性,与民主程序的复杂性无关,排除C。题干强调雅典民主决策的民主性,与参政的平等性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5. 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A. 自由原则B. 公正原则C. 法制原则D. 分权原则【答案】B【解析】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通过抽签方式决定诸多事项,主要是出于公平原则的考虑。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16. 有史学家认为:“尽管公民大会为古代世界的人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广泛参政形式和一种被广为传颂的政治代表制的模式,但它不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民主制度。”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参加公民大会的仅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B. 公民大会的召开具有随意性C. 泛滥的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公民的任何权益D. 公民大会是政治腐败的根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但它不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民主制度”,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性是参加公民大会的仅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雅典民主是一种极少数人的民主。故答案为A项。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17.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C. 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 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可知是对物品所有人财产的一种保护,体现出的是保护私有财产,项正确。题干强调买卖过程中程序规范,与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买卖过程中程序规范,与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无关,排除C。题干是对买卖过程中程序规范的规定,不是限制商品交换活动,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8. 公元309年,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决定上诉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A. 习惯法B. 十二铜表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此时万民法已经形成,对于“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之间的纠纷,可以依据万民法进行裁决。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从时间上可以排除。19. 有的学者认为,“罗马国家与法律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通过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这突出反映在A.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颁布B. 万民法的形成C.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完成D. 公民大会的召开【答案】A【解析】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符合材料中的“罗马国家与法律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故答案为A项。万民法和査士丁尼民法大全不是罗马法的最初阶段,不符合“肇始于”的要求,排除B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罗马共和国成立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是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重要推动力。罗马共和国成立初期只有习惯法。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习惯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从而使得法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习惯法的缺陷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就曾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编纂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20. 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这反映了A. 光荣革命后国王行政权丧失B.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已经形成C. 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统而不治”D. 首相利用议会剥夺了国王的权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议会是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高于国王,反映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国王拥有一定的行政权,排除;1698年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且当时“首相”制度尚未形成,排除。21. 1701年英国制定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史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这一规定A. 表明王位世袭制已废除B. 反映国王行政权得到扩大C. 反映了议会至上的原则D. 说明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史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说明君主权力由议会制定的法律赋予,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是议会至上原则的体现。故答案为C项。王位世袭制没有废除,排除A项;材料只规定王权由法律赋予,没有涉及行政权的变化,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22. “英国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当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该项改革A. 使民主主体扩大至普通公民B. 使行政权逐步转移至内阁手中C. 使英国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D. 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说明该项改革使英国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故答案为C项。从“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来看,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权的转移,排除B项;D项“彻底打破”说法绝对,排除。2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A. 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B. 建立三权分立体制C. 防止法官滥用权力D. 限制总统行政权力【答案】A【解析】法官任职终身,是为了防止行政和立法机关对司法审判的干预,保证司法独立性,以此保障民主政治。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法官任职终身,不能防止法官滥用权力,排除C项;这种规定不能起到限制总统行政权力的作用,排除D项。24.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总统可否决国会提出的法律B. 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C. 美国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D. 美国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个原则,材料叙述的是人民主权原则。A项是三原则中的联邦制原则,所以A项错误。B项内容表明的是三权分立的原则,所以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1787年宪法的内容: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25.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 建立民主共和制B. 加强中央权力C. 实行两党制D. 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华盛顿所说的“强制力量的干预”是指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故答案为B项。美国独立后已经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实行两党制与“强制力量”无关,排除C项;华盛顿不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26.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A. 民主共和原则B. 三权分立原则C. 自由平等原则D. 联邦制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宪法规定的联邦和州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因此这些宪法条文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点睛: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合众国的宪法、法律和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可以有自己的宪法或法律,但是,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联邦和州之间依据宪法划定不同的权力范围,有关全国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事务由联邦政府管辖,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的宪法和法律,管辖本地区的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具体事务。美国通过联邦制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7.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和监督,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未能准确反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相权虽三分,但相互协商、相互牵制,其独立施政是错误的;B项说法错误,中央集权就是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D项不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28.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B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C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29. 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A. 反对罗马法B. 赞同君主制C. 批评了民主制D. 主张扩大公民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表明罗马法的信息,无从判断是否反对罗马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制,更没有信息表明赞同君主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们欠缺管理国家的经验,导致了危害国家利益情况的发生,实质上是指出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公民权,也没有主张扩大的问题,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0.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A. 宪政制度确立B. 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C. 国王权力较大D.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宪政制度确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已经是君主立宪制,宪政制度已经确立,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是符合宪政制度规定的,所以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宪政制度确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格兰银行是政府的一个机构而非独立于政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国王权力不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宪政制度确立第卷(主观题)(共2题25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材料二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淸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答案】(1)西汉时期,任用尚书令、侍中,参与决策,削弱相权,集中了皇权;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建立内阁,皇权进一步强化;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特点:主权在民的直接民主;公民内部人人平等;集体决策。【解析】本题考查西汉、明朝、淸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1)西汉、明朝、淸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应当联系所学,从教材有关内容如西汉时期形成中外朝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来回答。(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等信息概括得出。点睛: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第二小题的“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就应当以上述方式概括材料信息,按照所问来回答。第一小题的“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淸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这类试题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法制日报在关于考试选拔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评论文章称:以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当前有的地方村支书代代相传爷爷当了爸爸当,爸爸当了儿子当。古代的科举制就很好,杜绝了任人唯亲乃至世袭垄断的弊病,含有民主的因子,值得我们再度审视。材料二厦门大学院长刘海峰在科举制的贡献一文中表示:科举制比四大发明贡献大,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它比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大,因为它建立的是一种制度公平。“科举制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1)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一说科举制的进步性影响。(2)除科举制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答案】(1)主题:科举制体现了公平、民主原则,影响深远。影响: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2)制度及标准:世袭制血缘等级;察举制品德能力;九品中正制门第。【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是考查科举制的特点和进步影响。科举制体现了公平、民主原则,影响深远。(1)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根据材料中的“古代的科举制就很好,杜绝了任人唯亲乃至世袭垄断的弊病,含有民主的因子”和“科举制比四大发明贡献大,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可以概括出科举制体现了公平、民主原则,影响深远。科举制的进步性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科举制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等信息分析归纳,并联系所学科举制的进步影响来回答。(2)联系所学可知,除科举制外,我国古代还有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选拔制度,选拔标准分别是血缘等级、品德能力和门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