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2405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2分/题,共25小题)1(本题2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2(本题2分)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C图丙可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3(本题2分)取一个精原细胞(2n=16),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15N的染色体和含14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8、16 B16、16 C16、8 D8、84(本题2分)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不需要解旋酶B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过程,子二代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75%D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a,核糖体沿箭头方向移动5(本题2分)摩尔根在基因论一书的末尾说:“我们仍然很难放弃这个可爱的假设:就是基因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共同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看它们的作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开CDNA的基本骨架为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而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D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6(本题2分)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所需要的酶、原料、能量均相同B过程c链是由ab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C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完全相同D过程最终形成的物质def的结构各不相同7(本题2分)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一GAU 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一条多肽链失去的水分子的个数为A20 个 B15 个 C16 个 D18 个8(本题2分)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A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B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进行翻译C过程中需要多种tRNA,t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相同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细胞结构发生变化所致9(本题2分)基因x 表达出的蛋白质X,是合成亮氨酸的必要蛋白质,利用单倍体酵母菌来研究基因x各种突变的效应,以下是基因x 编码链上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序列。说明:起始密码:AUG 终止密码:UAA、UAG、UGA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x 在位置13的C T突变,会转录出较短的mRNAB在位置16的A T 突变,细胞在缺少亮氨酸的培养基无法生长C在位置31的T A突变,只会让细胞制造出1种不同的蛋白质X*,缺少最前面的10个氨基酸D在基因位置33和34之间插入额外的1个G/C碱基对,仍然能制造出有功能的蛋白X10(本题2分)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11(本题2分)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 BC D12(本题2分)对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d段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基因突变,a、c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活性较低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13(本题2分)在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两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其中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和2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Y、AaXBXbC若2的性染色组成为XXY,则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D若5和6结婚,则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914(本题2分)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的过程一般更旺盛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过程后才表现出来A B C D15下图中的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方法和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引起的变异是定向的B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方法是花药(花粉)离体培养C方法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使之表达D方法、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16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B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C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方法是和,能使玉米产生新的基因(抗虫基因),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经过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再经过过程,则子代中Aabb和aabb的类型再经过过程,则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17(本题2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 B C D18(本题2分)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比例为90%B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19(本题2分)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生物体中rRNA的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0(本题2分)藏獒是一种凶猛的犬类,从上个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很少有纯种藏獒,因而曾被炒作成天价。研究发现,西藏牧区不少藏獒在随主人放牧期间会和狼杂交,是导致基因不纯正的原因之一,也有一些是因为人们为了改良其他犬种,让其他犬与藏獒杂交所致。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们改良其他犬种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西藏牧区藏獒与狼的杂交,也会提高狼群的遗传多样性C藏獒和狼是同一物种,它们所生后代的育性与虎狮兽的不同D用达尔文的观点看,藏獒的凶猛是自然选择使得相应基因频率不断增加而形成的21(本题2分)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B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酶促反应就会加快C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D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22(本题2分)下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稳定不变Da、b、c中HC0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23(本题2分)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甲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24(本题2分)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是指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递质或某种激素D图甲中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钾离子内流25(本题2分)黏多糖贮积症型(缺少黏多糖水解酶)患者均为男性且少年期死亡,患者的母亲都是携带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B该病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调查该病的发病率要保证调查的患者家系群体足够大D该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本题10分)下图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的分裂、分化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DNA的复制发生在图中_ (填序号)所示的过程中。复制的结果体现了DNA复制具有的_特点。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2)过程的实质是_,该过程_ (填“会”或“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图示过程_(填序号)可发生_等变异,并通过_生殖方式遗传给后代,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3)通过过程形成的四类细胞具有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蛋白质。若某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含有1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有碱基G和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个。27(本题10分)下图是HIV复制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某物质在RNA和DNA分子中有差异,但不含N,该物质是_(2分)。(2)HIV进入细胞后,能以_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_,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的染色体上。(3)微小RNA能与互补的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导致mRNA不能与_结合,从而抑制了基因表达的_过程,使特定基因表达沉默。微小RNA与mRNA互补配对的方式,与上图中不同的配对方式是_(2分)。假设RNA干扰技术可以让艾滋病病毒基因沉默,请在图中用“”圈出其中的干扰部位,并用“R”标注。_(2分)28(本题10分)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2分),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所致。(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叶片宽窄是受_对等位基因控制。(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突变基因碱基变化CCGCTCTTC蛋白质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由上表推测,基因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序列,该基因突变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的突变导致mRNA提前出现_。(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2分)_发生了突变。a b c和同时29(本题10分)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2分)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它们属于两个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3)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4)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2分,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30(本题10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5)正常机体通过_作用,使各个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_。绝密启用前高中生物xx开学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分/题,共25小题)1【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过程、实验现象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因大肠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正确;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说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了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因此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该DNA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B、D正确;由题意“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可知:在实验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大肠杆菌裂解的发生,所以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不是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而是有一部分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C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识记和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方法、过程,据此,以图示信息“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为切入点,推知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源与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2 【答案】C【解析】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A错误;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的变化,B错误;据图丙可知,S型细菌曲线的起点为0,且在R型细菌之后,故该图表示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所以曲线在开始段有所下降,后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所以曲线上升。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通过繁殖使数量增多,曲线上升,故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错误。【点睛】解答AB选项,关键能准确掌握判断子代噬菌体放射性的方法,方法如下v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一个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全部为15N,放在全部为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既含15N、又含14N,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两条链均含1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为16条,其中有8条含15N,有16条染色体含l4N,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 【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中过程为DNA复制,过程为转录,过程为翻译,过程为逆转录,过程为RNA复制,图2为多聚核糖体的翻译,根据mRNA上三个核糖体上肽链的长短判断,肽链延伸越长,说明核糖体与mRNA结合越早,移动距离越远,所以核糖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为。【详解】是DNA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不需要解旋酶,A正确;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B正确;将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DNA的复制过程,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一代DNA中均含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带15N,即带15N的核苷酸链占1/2;子二代中,由于新合成的每条核苷酸链都带15N,所以在所有核苷酸链中带15N 占3/4,C正确;结合前面的分析,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c(因为其延伸的肽链最长),最晚结合的是核糖体a,核糖体沿箭头方向移动,D错误。【点睛】注意:一是虽然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解旋,但转录中不需要单独的解旋酶;二是核糖体沿mRNA的移动方向判断。5(本题2分)摩尔根在基因论一书的末尾说:“我们仍然很难放弃这个可爱的假设:就是基因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共同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看它们的作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开CDNA的基本骨架为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而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D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A项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项正确;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项正确;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项错误。6 【答案】B【解析】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的酶为解旋酶与DNA聚合酶,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为转录过程,需要的酶为RNA聚合酶,原料为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由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因此二者所需的酶与原料是不同的,A错误;过程为转录过程,需要ab链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的,B正确;图中为DNA的复制,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T、C-G、G-C、T-A;为转录,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T-A 、C-G、G-C;为翻译,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为:A-U、U-A、C-G、G-C。可见这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C错误;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是相同的,所以过程最终形成的物质def(多肽链)结构是相同的,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7(本题2分)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一GAU 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一条多肽链失去的水分子的个数为A20 个 B15 个 C16 个 D18 个【答案】B【解析】【分析】密码子共有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详解】该信使RNA碱基序列为:A 一 U 一 U 一 C 一 G 一 A 一 U 一 G 一 A 一 C(省略40 个碱基)一 C 一 U 一 C 一 U一 A 一 G 一 A 一 U 一 C 一 U,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6、7、8三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5、6、7三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AG),即编码序列长度为5+40+3=48,则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483=16该肽链在脱水缩合过程和中产生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16-1=15,故选B。【点睛】关键:根据题意给出的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确定合成肽链的模板mRNA中能决定氨基酸的碱基数,进而确定氨基酸数。8(本题2分)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A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B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进行翻译C过程中需要多种tRNA,t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相同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细胞结构发生变化所致【答案】C【解析】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A正确;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故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进行翻译,B正确;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几种tRNA来运载,因此tRNA不同,其所搬运的氮基酸可能会相同,C错误;人的镰刀型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典型例子,D正确。9(本题2分)基因x 表达出的蛋白质X,是合成亮氨酸的必要蛋白质,利用单倍体酵母菌来研究基因x各种突变的效应,以下是基因x 编码链上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序列。说明:起始密码:AUG 终止密码:UAA、UAG、UGA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x 在位置13的C T突变,会转录出较短的mRNAB在位置16的A T 突变,细胞在缺少亮氨酸的培养基无法生长C在位置31的T A突变,只会让细胞制造出1种不同的蛋白质X*,缺少最前面的10个氨基酸D在基因位置33和34之间插入额外的1个G/C碱基对,仍然能制造出有功能的蛋白X【答案】B【解析】基因x 在位置13的CT突变,碱基数量没有改变,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是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密码子变为CUA,为终止密码,所以会翻译出出较短的肽链,A错误;在位置16的AT 突变,密码子由UUC变为AUC,决定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所以蛋白质x结构改变,不能形成亮氨酸,所以细胞在缺少亮氨酸的培养基无法生长,B正确;在位置31的TA突变,第11位密码子变为UAC,可能会改变该氨基酸的种类,但是不会影响其全面的氨基酸,C错误;在基因位置33和34之间插入额外的1个G/C碱基对,则第11位以后的氨基酸都发生了改变,形成的蛋白质不同于蛋白质X,D错误。10(本题2分)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以枯草杆菌的基因突变为素材,考查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知识点,同时考查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据表可知,核糖体S12蛋白结构改变后,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而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突变型枯草杆菌对链霉素具有抗性,A项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突变型是因为S12蛋白第56位的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所致,该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C项错误.链霉素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枯草杆菌起选择作用,D项错误.【点睛】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即翻译的场所;氨基酸序列中只有一个氨基酸的改变是由碱基替换造成的,碱基替换对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影响往往最小;抗生素的作用是选择而不是诱变。11(本题2分)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 BC D【答案】C【解析】A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图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C正确。D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点睛】学生对染色体组数的判定理解不清染色体组数的判定根据染色体形态判定:细胞中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A中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有1条,所以有1个染色体组;图B中彼此相同的染色体(比如点状的)有3条,故有3个染色体组;同理,图C中有1个染色体组,图D中有2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型判定: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包括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甲所示基因型为ABC,所以有1个染色体组;图乙所示基因型为AAa,A(a)基因有3个,即含有3个染色体组;同理,图丙中有2个染色体组,图丁中有3个染色体组。12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a、c段为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基因突变,b、d段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中的前期会形成纺锤体,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b、d段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项错误;图2中的温度在b点即高温时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已经遭到破坏,B项错误;图3中bc段因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进而引起C3含量下降,de段因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弱,进而引起C3含量上升,C项错误;图4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说明发生了着丝点分裂,所以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3【答案】C【解析】由于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1患乙病,2(女性)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硬性遗传病,A项正确;2患甲病,1患乙病,1和2个体基因型依次为AaXBY、AaXBXb,B项正确;由于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XbY,是因为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未分离,C项错误;5关于甲病的基因组成为1/3AA或2/3Aa,6关于甲病的基因组成为1/3AA或2/3Aa,二者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D项正确。14(本题2分)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的过程一般更旺盛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过程后才表现出来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ATP为其直接供能,故错误;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故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故错误;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的茎秆粗壮,果实中蛋白质等含量丰富,由此可见多倍体细胞内I与的过程一般更旺盛,故正确;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后才表现出来,故正确。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5(本题2分)下图中的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方法和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引起的变异是定向的B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方法是花药(花粉)离体培养C方法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使之表达D方法、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一共采取了三种育种手段。方法和分别是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二者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其中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即采用方法引起的变异是定向的,A项正确;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在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常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B项正确;方法在将抗病基因导入叶肉细胞之前,需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即构建基因表达载体),C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通过方法、获得的番茄新品种都没有与亲本番茄出现生殖隔离,因此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D项正确。16(本题2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B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C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方法是和,能使玉米产生新的基因(抗虫基因),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经过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再经过过程,则子代中Aabb和aabb的类型再经过过程,则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答案】A【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图中各种育种方式,理解相关育种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各种育种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相关遗传定律进行有关计算的能力。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单倍体育种,B错误;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能使玉米产生新的基因(抗虫基因),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而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若经过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再经过过程,则子代中Aabb:aabb=2:1,这两种类型再经过过程,则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2/3x1/2):(2/3x1/4+1/3x1)=2:3,D错误。 【点睛】1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不同育种方案:育种目标育种方案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育种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2育种技术中的“四最”和“一明显”:(1)最简便的育种技术杂交育种(但耗时较长)。(2)最具预见性的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或细胞工程育种(但技术含量高)。(3)最盲目的育种诱变育种(但可获得新基因,性状可较快稳定)。(4)最能提高产量的育种多倍体育种(尤其是营养器官增大)。(5)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育种单倍体育种。17(本题2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 B C D【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限性: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详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错误;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正确;错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变异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正确;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正确。综上所述,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区别和联系。18(本题2分)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比例为90%B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从1870年至1990年,种群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从1870年至1990年,种群发生了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种群间形成生殖隔离。【详解】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则s基因频率为90%,浅色个体(ss)的比例为90%90%=81%,A错误;从1900年至1960年,S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该物种发生了进化,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定向的,它能决定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到1990年,该桦尺蠖还能进行基因间的交流,说明还没有形成新物种,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桦尺蠖为素材,结合表格,考查生物进化、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信息转化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19(本题2分)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生物体中rRNA的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显性性状为0.36,所以隐性性状为0.64,用A和a表示,即aa=0.64,所以a为0.8,A为0.2,杂合子Aa=20.80.2=0.32,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是建立在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基础之上;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仁,其rRNA的合成与核仁无关,B错误;物种形成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发生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染色体片段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20(本题2分)藏獒是一种凶猛的犬类,从上个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很少有纯种藏獒,因而曾被炒作成天价。研究发现,西藏牧区不少藏獒在随主人放牧期间会和狼杂交,是导致基因不纯正的原因之一,也有一些是因为人们为了改良其他犬种,让其他犬与藏獒杂交所致。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们改良其他犬种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西藏牧区藏獒与狼的杂交,也会提高狼群的遗传多样性C藏獒和狼是同一物种,它们所生后代的育性与虎狮兽的不同D用达尔文的观点看,藏獒的凶猛是自然选择使得相应基因频率不断增加而形成的【答案】D【解析】同物种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出现新的表现型个体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人们让藏獒与其他犬种杂交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西藏牧区藏獒与狼的杂交,会产生新的狼品种,从而提高了狼群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藏獒和狼能进行杂交且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是同一物种,它们所生后代与狮虎兽的育性不同,因为虎狮兽没有可育性,C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他没有从基因频率的变化阐述生物的进化,所以D错误。21(本题2分)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B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酶促反应就会加快C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D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关于内环境的问题,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成分主要包括细胞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错误;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酶促反应速率下降,B错误;葡萄糖是细胞的营养物质,胰岛素、淋巴因子是细胞的代谢产物,都是内环境成分,胰蛋白酶在消化道里,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目前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正确。【点睛】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1、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2、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3、体内的外环境不是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4、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如:纤维素、麦芽糖。22 【答案】D【解析】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血浆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A错误;三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错误;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不变,C错误;a、b、c中HC0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23 【答案】A【解析】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但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刺激图甲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A正确;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前膜,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所以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刺激图乙b点,产生的兴奋先到达a点、后到达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刺激图乙c点,产生的兴奋不能到达a点、可到达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C错误;兴奋的传导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错误。. 24 【答案】C【解析】静息电位是指神经纤维未兴奋部位的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的膜电位,A错误;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图乙的分泌物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有关,可能是递质或某种激素,C正确;图甲中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D错误。【点睛】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本题2分)黏多糖贮积症型(缺少黏多糖水解酶)患者均为男性且少年期死亡,患者的母亲都是携带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B该病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调查该病的发病率要保证调查的患者家系群体足够大D该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该病患者均为男性,其患者的母亲都是携带者,说明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该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不可能来自父亲,A正确。该病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正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而不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错误。该病是由于缺少黏多糖水解酶而出现的疾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点睛】学生对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