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练习 教科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1772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练习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练习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练习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C)A大于15 cm B大于30 cmC小于15 cm D小于30 cm2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B)A10厘米 B20厘米C30厘米 D56厘米3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凸_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大于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二倍焦距。4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小于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_缩小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4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A照相机 B凸面镜C平面镜 D幻灯机5.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C)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 D投影仪6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 cm、8 cm、10 cm和12 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D)A焦距为4 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7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C)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 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 m8.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9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B)A照相机 B放大镜C幻灯机 D潜望镜10如图所示,下列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D)1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当u6 cm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B当u12 cm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u20 cm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移动到24 cm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2.电视节目中,有许多地面上的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_运动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时需_增大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相当于光屏)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13.小明在旅行时用“自拍神器”给自己拍照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增大_物距,_减小_人像的大小,从而_增大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14.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凸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_照相机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缩小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2f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近_(选填“远”或“近”)些。15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水球相当于_凸透_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_实_(选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照相机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的条件是f_(选填“”“”或“”)10 cm。16如图所示,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_凸_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_虚_像。17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10_cm;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照相机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8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A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B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D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19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时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20.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三次实验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0厘米,烛焰通过三个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关系为(A)凸透镜像的性质甲倒立缩小实像乙倒立放大实像丙正立放大虚像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无法判断2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A,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B比像A变大了。(1)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的大小关系是_ff_。(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_右_移动。(3)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_大_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