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872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渊(yun)博 压榨(zh) 锲(q)而不舍 怒不可遏()B . 汲(j)取 推敲(qio) 鲜(xin)为人知 根深蒂(d)固C . 狡黠(xi) 创(chung)意 孜(z)孜不倦 拈(nin)轻怕重D . 恭(gng)喜 模(m)式 不言而喻(y) 义愤填膺(yng)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我们一直恪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不寻求改变,未来我们必将深受其苦。B . 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 , 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C . 想要做慈善的念头在他心里潜滋暗长 , 越来越强烈了。D . 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3. (2分)下列句子,只有一项结构是完整的,它是( ) A . 在万恶的旧社会,逼得我们穷人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家破人亡。B .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C . 我一点也不怀疑他有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D . 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4.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有代表作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B .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陆游也是唐代诗人。C .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句中的“高尚、纯粹”都是褒义词。D .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5. (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水是故乡甜:台湾乡愁文学(背景链接)在台湾文学史上,乡愁文学历史悠久,作品丰富,是非常独特而且具有魅力的文学创作。自明清时期起,就有大量以乡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传世;到日据时期,台湾人民饱受侵略之苦,心中苦恋“原乡”,也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到20世纪50年代,乡愁文学又被称为“怀乡文学”或“回忆文学”,在台湾成为创作风潮,取得了巨大成就。“乡愁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乡愁情怀的抒写,在台湾这样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下,故乡、亲人和往事成为当时许多作家的创作源泉。(创作分类)历数台湾乡愁文学主要的创作者,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大陆去台作家,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到达海岛,而家属大部分都留在大陆,仅仅一水之隔却无法与亲人团聚,那种思念一定是刻骨铭心,他们只能借一支笔抒发自己的乡愁;二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同胞,他们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但是他们的根均在大陆,他们都期望有一天能到大陆拜祖寻根,都有领略华夏大好河山的愿望。但是海峡两岸隔绝,这些愿望都无法实现;三是从台湾到海外的作家,他们漂泊海外,深刻体会到身在异国的悲哀,他们渴望家的归依,同时系念海峡两岸的土地和亲人,其乡愁更是复杂。这些乡愁文学作家怀念故乡,眷恋祖国,回忆往事,同时还表达了追根溯源的爱国主义情怀,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名家名作)两个故乡两种乡愁,林海音城南旧事;失去的少年时代,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从“无根”到“觉醒”,於梨华傅家的儿女们;梦里不知身是客,白先勇纽约客;美味之中寄乡愁,梁实秋雅舍谈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琦君烟愁;传承世代记忆,席幕蓉时间草原;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余光中白玉苦瓜(作者心语)“於梨华青年文学奖”是祖籍宁波镇海的美藉华裔作家於梨华针对宁波市青年作家设立的一个奖项,於梨华说,“设奖就是想鼓励年轻人要有耐心,不要急着成名,写作的时候要投入百分之一百的精力,不是今天写了,明天就出名了。你有好的东西,最后总会有人发现你。多读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这样才有雄厚的底子,不然的话一下子就写完了,也许你明年就被人忘记了。我30岁到50岁之间写的东西最多,那时候经历丰富,可以写得快,也可以写得多。”(文章呈现)亲情於梨华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但是千里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远。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因为他们皆已长大,在他们自己的天地中,找寻他们自己的爱情与梦,各自躲在他们与她们编织的网中。我试着走近他们,他们忙忙的退缩,似乎在说:“请不要罗嗦,我们已不需你的照顾。”他们怎能知道,我已对他们渴念10年。现在只要他们抛开一切,与我共聚数天,接起断了的线,与我共忆10年前,我们都还依恋在巢中的那段息息相关的手足之情。我想捉住的,只是现在,而他们则急于迎接未来。一似当年的我,拍翅飞去,毫不留恋。他们怎能知道,最温暖、最值留恋的生活,即是在双亲的身边?像两只知事的老鸟,双亲把家移到荒漠的乡下。屋外是静寂的田径,屋内草地一片,没有孩童的嬉游,也没有年轻人的脚步。草地中有一小池,池水轻泣,是唯一打破寂寥的声音。屋内挂满了照片,照片中有父亲往日的事业,今日亦成夕阳余辉,无法照亮空屋里满满的落寞。照片中有我们的童年,童年一去不返。我放下行囊,停留下来,重拾被抛下了10载的女儿的梦。白天,母亲为我劳碌,试着填满我在异国10年来被忽略的食欲;夜晚,我们对坐空屋,我带着伤感,描述旅居海外的生活,试着将它连到旧时的日子。但是在静僻的乡下,听着门外的喷池轻溅,面对双亲的落寞与安详,那串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显得遥远而陌生,以致我怀疑自己是否在陌生的世界里,消度过10年?怀疑自己曾否离开过双亲的羽翼?因为,重依膝下,我几乎恢复了当年的逍遥自在,我几乎可以将10年像一张日历似的断然撕去而完全忘却。但也仅是几乎而已。重聚后,是狂欢;狂欢后,是细细的喜悦;喜悦后面则是黎明一般的宁静。宁静中,我观察,并感受,一切都与以往不同。母亲难免悬念在巢外飞翔的群鸟,父亲常忆昔日的豪情壮志而悒然,而我亦无法不缅怀未被携同的情慷。因此,寂寞会骤然来到挂满了往时欢笑的空屋,我会骤然觉得,我仅是一个带着疲乏的远客,在此暂停行脚。当秋风来时,我将重新负起行囊,再向寂寞的人生探索。目前的亲情,已非往日,而仅是驿站里的甘露,瞬息即逝。惶然,徘徊于无人的田径。凝望田径外的空旷,空旷上的苍天,是什么改变了?是我失落了什么?苍天无语,白云悠悠而去。见白云倏忽千变,我悟及人间岂有永驻的欢乐?或是不散的筵席?人间岂有永聚的伴侣?或是不逝的爱?聚散去留,何人不是客?带着迟来的恍悟,我穿过田径,奔回悄立的门庭,门庭内是殷殷亲情。我对它曾企盼10年,我为它不远千里而来,无需疑问它为何容颜已改,而该庆幸它安然存在。(学术研究)她在异乡深切地体会到“边缘人”的心态,失根的苦闷迫使她去追问“我是谁”、“何处是我归宿”。在创作主题上以认同焦虑和文化寻根为核心,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哀而不伤的悲剧美。“故国”、“家园记忆”在她们新的自我身份的建构当中,既挥之不去,与她们的去国经验和文学书写发生着密切关联,也不断嬗变。(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选项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 A . 台湾的乡愁文学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创作风潮,取得了巨大成就。B . 乡愁文学在创作主题上以认同焦虑和文化寻根为核心,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哀而不伤的悲剧美,因此也被称为“伤痕文学”。C . 台湾乡愁文学主要的创作者都生活在台湾,如余光中、白先勇、席慕蓉、於梨华等。D . 作家於梨华针对宁波市青年作家设立“於梨华青年文学奖”,鼓励家乡的青年作家积极创作,争取早日成才成名。(2)读於梨华的亲情,请列述作者“归巢”之后的情感变化。(作者心语)中於梨华说自己“经历丰富”,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作者的心路历程。 狂欢喜悦_恍悟分析:_(3)亲情一文中,作者在田径徘徊时“恍悟”到了什么?结合(学术研宄)中提到:“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哀而不伤的悲剧美”,谈谈你对作者这种“乡愁”悲剧美的理解。 (4)(作者心语)中,於梨华说“你有好的东西,最后总会有人发现你”。请以亲情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乡愁文学的理解。 6.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1)第一段中哪个动词透露出“我”对社戏的无限留恋的心情?这个词语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将选段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明,并指出其中哪一层属于详写,概括出它的大意。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4)你怎样看待文中孩子们“偷豆”这一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别让果实长成诱惑她是个懂情调的人,因为爱梨花的白,她让丈夫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梨树还来不及开花的时候,丈夫就去了国外。再后来,梨树花开花落,果青果黄,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她却只能守着梨树守着相思过日子。每年梨树的果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邻的孩子目光艳美。于是,不时有小脑袋在围墙外打探。她是个善良的人,明白小孩子的心思,明白他们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到屋里去。她家的围墙不高,孩子们费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爬上来,站在围墙上,就可以够得着树上的果实。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子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的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再后来,面对孩子探头探脑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可冬春时节,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寞就又会袭上她的心头。梨树上的果子没有哪一个能真正等到成熟就都告慰了孩子们的馋劲。孩子们喜欢她的大度,大人们喜欢她的善良。但终于还是出了事。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孩子在医院里躺了好些日子才康复,一出院,孩子的父亲就提着斧子径直来到她家,要砍掉她的梨树,说留着这棵梨树终是祸害,不定谁家的孩子又会从树上掉下来。她觉得他这样做有些无理,四邻更是觉得他太过蛮横,自己的孩子贪嘴受了伤,怎么反倒怪起了别人。在人们的指责声中,他抢起的斧子落不下去,悻悻地作罢。这件事使她觉得很无趣,便生了去国外与丈夫团聚的念头,于是办了签证变卖房产。哪知道第一个跑来要买她房子的,竟是那个要砍掉她的梨树的男人。于是房子易了主,院子里的梨树便有了新的主人。新主人还是不容梨树存活,搬来的第一天就要将树砍倒,但被邻居们劝住了。他们说,这棵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大家习惯了看。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还是听了大家的劝,扔了斧子,放梨树一条生路。自此,梨树仍在院子里开花、结果,仍有四邻的孩子在围墙外打探,艳美枝头的果实。但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围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这样,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孩子们都说他吝啬,邻居们也认为他太小家子气,不就几个梨吗,何必这样宝贝着。转眼就是秋凉,一树的梨黄澄澄的。他架了梯子,一个个摘下来。摘了一箩筐,又拆去了墙上的防护网。他将那些梨分装在许多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大家都说,原来这树上的梨不是酸的,原来会有这么甜。自此,梨树在院子里年复一年地生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围墙上的防护网也是安了拆,拆了安。没有孩子再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并因摘果子而摔伤。每一年的秋熟季节,小区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他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让那一树果实长成诱惑。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他原来是想砍掉那棵梨树的,他觉得,他孩子的受伤,是梨树的过错。但后来他想通了,梨树并没有过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为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们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去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注】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选文有改动)(1)为什么说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 (2)同样面对孩子们“打探”和“偷摘果子”的举动,梨树的“旧主人”和“新主人”的做法分别是怎样的? (3)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梨树的“旧主人”在让孩子们“得逞”的同时,自己也有了“收获”。她的“收获”是什么?第段中写道“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他为什么会“犹豫了一阵”?(4)从第段来看,“他的良苦用心”带来了哪些好的结果? (5)“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作者通过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即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释】札(zh)录:摘录。笥(s):竹箱。泛滥:指多而杂乱。影响:印象。枵(xi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约:简约,精练。(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录讫朗诵十余遍 _即就壁间所粘录 _稍经时日 _日三五次以为常 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A . 弗之怠B . 至之市C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 . 于厅事之东北角(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乃 取 第 一 日 所 粘 者 收 笥 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律诗,完成后面任务。 月夜(唐)杜甫今夜廓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上。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选诗中的“云鬟”是指( ) A . 女子娇好的额头B . 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C . 女子头上精美的饰物(2)给颈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选项是( ) A . 凉B . 冷C . 寒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0. (5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立天下之正位,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人也曾被吃。”请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A骆驼祥子 B呼兰河传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请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言之有理,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不少于6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5-1、5-2、5-3、5-4、6-1、6-2、6-3、6-4、7-1、7-2、7-3、7-4、7-5、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1、8-2、8-3、8-4、8-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1、9-2、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0-1、10-2、10-3、10-4、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