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896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枯死(k) 典押(y) 炕凳(kn)B . 忸怩(n) 叱骂(ch) 咒语(zu)C . 荆棘(j) 窸索(x) 冰屑(xio)D . 漂泊(b) 凌侮(w) 给予(i)2. (2分)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A . 恼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起义 谀词B . 自知之明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C . 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汛D . 世外桃园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提出了 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阿Q这个艺术形象,_了鲁迅先生对国民灵魂弱点的认识深度。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A . 构建 表现 品尝B . 建设 体现 品评C . 构建 体现 品尝D . 建设 表现 品评4. (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庐山风景区景点很多,可以说风景络绎不绝 , 令我们目不暇接。B . 近来由于纸价上涨,报刊杂志惊呼洛阳纸贵 , 继而便竞相提价。C . 经过五十多天浸泡的大堤,在第六次洪峰到来时令人堪忧。D . 鲁迅一生写诗不多,偶见几首都力透纸背,振聋发聩。5.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开学前,我去书店买了笔、橡皮擦、练习册等文具。B . 他很早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C . 我家有许多本书籍,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城南旧事。D . 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6. (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尽管它的飞行速度目前还很慢,但是经过设计改进,有望将飞行速度提高到每秒1米。或许在未来的几年内,哈利波特的飞毯将成为人类未来的飞行工具。现在科学家正在进行深入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毯子飞机”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不久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研人员发明出一种“智能塑料”,只有10厘米4厘米,通过加载波动电流,实现毯子飞行。这项研究成果在美国应用物理通讯半月刊上一经刊出,引起轰动。A . B . C . D . 7. (2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B .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C . 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新闻消息不是通讯。D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作者毛泽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诗文名句默写。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_。(鱼我所欲也) (2)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3)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_。(张岱湖心亭看雪) (5)英雄儿女多豪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两句抒发诗人思家念亲、却要立功边关的豪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两句抒发诗人以魏尚自许、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两句抒发了诗人要为朝廷率师北上,统一南北,以得到功勋美名的豪情。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母亲米 父亲豆【甲】面对突然归来的我,瘫坐在破旧沙发上打瞌睡的父亲目光里充满了惊喜、疑惑,翕动了良久的嘴唇终于发出声来:“你怎有时间回家?还未吃饭吧?我这就给你盛饭去!”父亲说着挣扎起不久前跌伤的腿隐痛,连忙安抚父亲坐下。和父亲唠了会儿家常,他听明白我这次回家纯粹是外出办事途经老家,才暂时看望他们一下。顿时父亲局促不安起来,焦急地说:“你妈还在地里喷洒农药呢,我这就叫她回来,好为你准备些东西带进城!”我想阻止父亲,而他执意地来到屋后,对着田地,扯开嗓门,喊着母亲的名字母亲一到家,也未顾得上换下喷洒农药的雨衣,便一边欢愉着,一边埋怨我:“回家,怎不事先通知我们一声?”或许在父亲眼中,我的时间比谁都金贵,他抱怨起母亲的唠叨,且急促地吩咐起母亲,动作麻利些!母亲不甘示弱,手中不停的同时,口不饶父亲:“死老头子,你只知道朝我吼,给儿子带东西进城,我前一段时间就让你准备好”一看父母为我进城所带的东西而拌嘴,我止不住轻声地对他们说:“这次,我什么都不带,司机还在路边等着我呢!”“这次回来,你有车呀?”母亲惊讶,父亲自豪!“有车更要带些东西进城,省得我们往城里送!”于是他们忙着查自家的米缸,可缸里的米所剩无几。母亲一下子慌了!现去碾米,我肯定没时间等。母亲一脸难色,脸上的皱纹片刻变得更加密集。随着父亲的一声:“孩子妈,先跟左邻右舍借些米,隔天我们碾米还人家,问题不就解决了。”【乙】母亲的脸顿时笑成一朵怒放的菊花。三袋大米借回来,母亲一边抱怨邻家的米不够齐整,一边搬出筛子,开始筛起米来。父亲抖抖索索盛米装袋,怯生生的对母亲说:“孩子妈,这近300斤的大米,怎样才能运到路边,你们娘儿俩扛米去路边,肯定不行!”母亲没有理睬父亲的担忧。反而把筛子旋转得更快不一会儿,屋后的小河边传来了母亲的喊声,原来母亲要撑舟为我送米。父亲笑了,而我的眼眶却装满了眼泪我要撑篙,母亲不让,说怕我弄湿了衣服。端坐舟前的我,仰视着撑舟的母亲,扎篙,在扎篙渐渐,我的双眼一片模糊。而母亲沿河撑篙,遇有在河岸上干活的农人,便自豪的亮开嗓门:“我给三儿子运米,他有小车在路边等呢!”母亲一会儿看看船头,一会儿照应一下那三袋米,接着把自己欢快的歌声洒满了河道。我和母亲把三袋米抬上岸,父亲不知何时也出现在小车旁,他额头冒汗,喘着粗气,显然是急赶来的。我止不住埋怨起来:“爸,你怎么不在家歇着,看你的伤腿还没好呢!”上车,我摇下车窗,朝默默注视小车的父母作别。司机劝我别再回首,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天下都是可怜父母心!他说,你父亲瘸着腿赶过来,就是为你送来一小袋新摘的青豆。他还给我玩笑着说,你母亲为你撑船送米,他也要为你带点什么,于是想到早上新剥的一小袋新青豆粒我颤抖着双手,打开副驾驶台上的一只方便袋,袋中呈现的是一粒粒青翠浑圆的青豆刹那间,我当着司机的面,号陶大哭得像个孩子!(作者胥加山摘自中国改革报)(1)本文以“母亲米父亲豆”为题,有哪些作用?(2)第段处写到“父亲笑了,而我的眼眶却装满了眼泪”,父亲为什么笑?“我”为什么“眼眶却装满了眼泪”?(3)请你从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第段写了什么内容?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远去的风琴声刘心武1950年冬,我随父母从四川迁来北京,插班进了公立的隆福寺小学。母亲带我去报到那天,刚进校门,就听见音乐教室里传出风琴的声音,母亲颔首微笑,她认为风琴伴着童声齐唱的地方,才是正经的小学校。那时候学生还不称教课的为老师,而是称先生。有天放学我就随口说起:“小嘴先生教我们唱二月里来啦!”我觉得那首歌很好听:“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只盼着今年收成好,多打些五谷交公粮”我在城市里长大,想象不出“种田忙”是什么景象,更不懂什么是“交公粮”,正想跟妈妈问个明白,妈妈却先批评我:“不许给先生取外号!”我就辩解:“又不是我给取的!同学们背地里都这么叫她,她嘴巴就是特别小嘛!”妈妈说:“我记得她姓因,你就该当面背地都叫她因先生!”我就笑了:“咦吔!妈妈,你也咬不准人家那个姓啊!她姓英,不姓因!”我们四川人,分不清韵母in和ing,一般都只发in的音,另外,也分不清声母l和n,一般只发l的音。母亲虽然早年曾在北京生活过,但毕竟母语是四川话,我们全家到北京以后在家里也是讲四川话,这就使得我们的普通话虽然都讲得不错,但一遇到有这两个韵母和声母的字眼,还是难免露怯。“小嘴先生”,现在回忆起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嘴,是名副其实的樱桃小口,有趣的是她偏会唱歌,唱的时候小嘴张得圆圆的,声音非常嘹亮。她总是踏着踏板按着风琴教我们唱歌,不时扭过头来望望我们,这时我就特别注意到,她那张小嘴真的很厉害,发出的声音往往会压倒全班同学的合唱。她有时候会让某个学生站起来独唱,不一定是把整首歌唱全,多半会让你唱几个音节,通过纠正你的唱法,来教会大家把歌唱好。上到六年级的时候,有次她就点我的名,让我唱快乐的节日。那首歌第一句是“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着我们”。我站起来,闭紧嘴,就是不唱。“小嘴先生”就问:“你为什么不唱啊?”我说:“要唱我就唱我们的田野。”“小嘴先生”更惊讶:“那又为什么呢?”有个同学就故意学舌:“小了在前面带路!”他就知道我发不好“鸟”的音。“小嘴先生”明白了,微笑地看着我,对我说:“不要慌。不要怕。要敢张口。要敢咬字。对了,老早我就教过你,叫我英先生,不要叫我因先生,跟着我说:(她吐字用力而且很慢)因为、英雄、印刷、影子这次,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我心理抗拒,咬嘴唇,“小嘴先生”却一点不生我的气,对我说:“好的,刘心武同学,欢迎你唱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那首歌的歌词:“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直到后面才有一句里出现“雄鹰”,绝少in、ing和l、n的困扰,我就唱得格外舒畅,唱到第三句后,“小嘴老师”就去按风琴伴奏,后来又示意同学们合唱,唱完了,她对大家说:“今天刘心武唱得真好,我们都为他鼓掌吧!”我们的田野成为那时段我最喜欢的歌曲。1984年,那时我已经成为一个作家,应邀到联邦德国(西德)访问,我带去了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如意的录影带,我所参加的那个活动允许我另带一部中国电影放映给大家看,我毫不犹豫地从电影局借出了谢飞导演的我们的田野,那是部表现中国“知青”命运的电影,以我们童年时代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旋律贯穿始终。我所带去的两部电影录影带投影放映时,观众不多,但映后反响都不俗。就在放映我们的田野过程中,我忽然忆起忘记很久的“小嘴先生”,耳边响起她循循善诱的声音“跟着我说:因为、英雄、印刷、影子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在异国他乡,那幻听勾起我浓酽的乡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学校象征之一,仍是风琴伴奏下童声齐唱的音韵。1985年我回四川,在一个翠竹掩映的山村留宿了一夜,跟一位什么都教的山村教师同室而眠。那一夜我睡不踏实,是因为不适应,他却为什么也辗转反侧、失眠许久呢?原来,第二天,会有一架风琴运到学校来,而他,兴奋之余,却又惶恐,因为他一直都是吹口琴教学生唱歌,并不会按风琴,他曾来回走一百多里去县城,在新华书店里,买到一本教授风琴演奏法的书,书已经几乎被他翻烂,但毕竟还要在实物上实践,才能真地演奏成功啊!那天午前,山下一阵“嘿呦嘿呦”的号子声,只见那老师和队里的几位壮汉,正把用麻袋片裹妥的一架风琴,顺着弯成几折的石梯坎,往上面小学校抬来,那矮黑精壮的老师,满头满身全被汗水打湿,但是一双眼睛里,抑制不住快乐的光芒。第二天下午我离开的时候,教室里传来老师按着风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节奏不那么准确,每一句师生耐心地唱过重来,当我走出很远,还能听见他们那质朴的歌声。现在小学校的音乐教室里,钢琴已经取代风琴多年了。岁月会流逝,生命会衰老,立式风琴会式微,远去的风琴声难以复制,但那以真善美熏陶人心灵的师德,却是永恒的光亮。(1)【梳理文章线索】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探究写法技巧】第段中交代四川人的发音特点,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概括文章内容】在作者眼里,“小嘴先生”的师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5)【感悟主旨,拓展延伸】有人认为插叙在“我”四川一小学的事情与文章关系不大,应当删去。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11. (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 一寺临河干/临表涕零C . 当求于上流/策之不以其道D . 果得于数里外/扶苏以数谏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B . 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C . 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 “上流”,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D .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2.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的颔联用“_”和“_”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在青春的旅途中,贫穷的人为了追求富裕而修行,不幸的人为了追求幸福而修行,失败的人为了追求成功而修行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青春,是一场奔跑在人生道路上的修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青春,是一场修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地名、校名。根据相关内容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8-1、8-2、8-3、8-4、8-5、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1、9-2、9-3、9-4、10-1、10-2、10-3、10-4、10-5、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11-1、11-2、11-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2-1、12-2、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